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醫學教育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教育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醫學教育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摘要:《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及順應國際醫學教育發展趨勢、提高水平、保證質量指明了方向。文章依據《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指標體系,結合井岡山大學醫學教育的具體實際,從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修訂培養方案,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改革學生成績評定體系等方面,探索了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一些做法及體會。

    關鍵詞:臨床醫學;教育改革;本科醫學教育標準

    隨著《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和《本科醫學教育全球標準》的問世,醫學教育標準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凸現[1,2]。為推動國際醫學教育標準的本土化,2008年3月,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頒布了《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專業(試行)》(以下簡稱《標準》)[3],并依據《標準》和程序對醫學教育機構進行審核與評估的過程。從此正式啟動了我國的臨床醫學專業認證[4](以下簡稱認證),也標志我國醫學教育已經啟動了順應國際醫學教育發展趨勢的改革建設過程,為不斷提高我國醫學教育質量奠定了基礎[5]。我校在臨床醫學專業認證自評過程中,對照《標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和發展環境,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探討五年制臨床醫學教育改革與實踐,現匯報如下。

    1認真學習《標準》,準確理解《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的主要內涵

    我們把《標準》作為教育教學改革建設最核心的指導文件之一。通過對全學部教師和臨床專業學生進行《標準》培訓和解讀、召開教育教學改革研討會、師生座談會、學生座談會及名師講座等形式,組織師生認真學習《標準》,充分認識到《標準》的重要意義。《標準》進一步明確了社會的實際需求是主導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因素;明確了醫學教育的主體地位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高度概括了醫學教育目標、過程和結果標準的基本要求[4]。

    2基于《標準》轉變教育教學思想和觀念

    以《標準》中所提出的理念為基礎,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結合我校實際,大力推行“以井岡山精神辦學育人,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育教學理念;以《標準》中所提出的教育計劃為基礎,改革教育教學模式,優化課程體系,完善培養方案,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以《標準》提出的學生成績評定為基礎,改革學生成績評定體系,促進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和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獲取知識能力及人際交流能力;以《標準》中提出的教育評價為基礎,改進學校內部教育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嚴格教育教學各個環節且實施全過程監控,使《標準》的理念深入教育教學改革的各個環節。

    3基于《標準》優化課程體系,修訂完善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最為重要的載體。我們依據《標準》,結合我校臨床醫學專業辦學定位與培養目標,并在深入調研和廣泛征求專家、用人單位、本校師生、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修訂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設置科學方法教育,思想道德修養課程,自然科學課程,生物醫學課程,行為科學,人文科學以及醫學倫理學課程,公共衛生課程,臨床醫學課程等課程群。每個課程群均設置了必修、限選和任選三類課程,三者總體比例約為7∶2∶1,課程總學時3328學時,總學分224學分,其中,包括早期接觸臨床需修滿3學分、拓展教育需修滿5學分。實施以崗位勝任能力為導向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即以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知識教育、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執業能力培養、以職業精神為主線的人文素質養成。采取“1+1.5+1.5+1”四段式培養:四年理論與實踐教學、一年實習的培養模式。即第1年以通識課程為主、輔以少量生物醫學課程;之后1.5年以生物醫學課程為主、輔以少量通識課程與臨床醫學課程;然后1.5年完全開展臨床醫學課程,最后1年進行實習。四個階段相互聯系,逐次遞進,將生物醫學知識培養和臨床實踐技能培養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此外,我們采用了第一、第二、第三課堂相結合的方式,在實踐教學上做到課程實踐、專業實踐、綜合實踐及社會實踐相互滲透,融入“三早理念”。具體的實踐形式包括軍訓、生產勞動、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活動、獨立實驗課程、早期接觸臨床、臨床技能訓練、課程見習、創新創業能力訓練、挑戰杯競賽、臨床技能競賽、畢業實習等。

    4基于《標準》改革教學模式,實現教學模式多元化

    《標準》提出,“必須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和自主學習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關注溝通與協作意識的養成”。我們依據《標準》,結合學校實際,積極改革教學模式,實施教學模式多元化。第一,醫學部出臺文件要求醫學主干課程必須拿出總課時的10%進行“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改革。第二,獨立設置PBL課程,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將基礎醫學課程的理論知識和臨床實際問題有機結合,將素質教育融入實際案例教學中,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發展互動技能、交流及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從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意識。第三,實施早期接觸臨床教學環節,通過臨床醫學導論課程、名醫系列講座及寒暑假組織低年級學生參觀附屬醫院、導診和急診科見習,讓學生早期認知職業、早期接觸臨床。第四,在教學與考核過程中采用了標準化病人,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協作與溝通交流意識。第五,開展床旁教學和門診醫療教學,把素質教育與臨床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強調教學查房和門診醫療所關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本身,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臨床思維形成。第六,利用臨床技能中心的模擬病人開展情景式教學,學生能夠在免于尷尬和負面批評的情況下得到交流和臨床技能訓練。通過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在反復的臨床實踐中轉化為獨立處理病人和防治疾病的能力,有效培養了學生崗位勝任力,促進了學生醫學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5基于《標準》改革學生成績評定體系,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參照《標準》,結合我校實際,我們積極探索學生成績評定體系,建立了包括課程考核、實踐教學環節考核(包括實驗、實訓及臨床實踐教學考核)以及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畢業三階段綜合考核等學生學業全過程評定體系,規定了課程考核類型及成績評定方法。第一,課程、實踐教學環節考核,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注重過程考核與綜合能力考核有機結合。過程考核成績部分(平時成績)由任課教師按照課堂考勤、課堂提問、平時作業、測驗與中期考試、專題討論、實驗報告、實習(含見習)課程作業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并由以往占課程總分數的20%增至40%;如終結性評定成績(即期末考試成績)低于50分,該門課程必須進行補考。第二,終結性評價(課程考試)命題要求減少記憶題,增加情景題、應用分析題型,后者分值不低于卷面分值的50%。第三,切實做好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畢業等三階段綜合性考試,臨床能力考核實施OSCE考試。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網上自適應考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任何考核結束后,要求對所有考卷和考題進行分析,了解考題弱點問題、教學過程弱點問題和學生學習過程弱點問題,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教師及學生,幫助教師改進教學,同時也指導學生學習。通過上述改革措施,充分發揮考核在教學中的引導、評價、反饋和激勵作用,有效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自覺學習,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6基于《標準》構建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標準》提出,“要具有健全并有效實施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以確保課程計劃的實施及各個教學環節的正常運行”。我們依據《標準》,結合學校當前實際,積極探索,構建了內部質量保證與外部質量監控相統一的質量保障體系。尤其是在內部質量保證方面,我們從“學校、學院(部)、教研室”三個層次,從“教師、學生、管理人員”三個主體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管理”三個環節開展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學生學習質量評價、教學管理工作評價等,構建了“三層次、三主體、三環節”內部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實現了“目標-實施-檢查-反饋-改進”的持續循環過程,促進學校質量保證體系的不斷完善和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學校-學院(部)-教研室”三層次。第一層次是學校層次,包括校長、分管副校長、校教務委員會和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負責研究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存在的重大問題,協調各相關部門質量保障工作,組織實施評教、評學、評管工作并監督各項教學管理規章制度的運行;第二層次是學院(部),負責所屬專業培養計劃的制訂和修訂,協調教學環節的組織,檢查課程實施的效果,推進教學基礎建設,確保教學文檔的齊全,監控各專業和教師個人的教學質量,指導和協調實踐性教學活動等;第三層次是教研室,負責課程實施和教學環節質量控制,包括課程建設、教材選用、講義編寫、教師培訓與教學能力提升、教研活動、經驗交流、學生學習指導等。“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教學管理”三個關鍵環節。學生學習質量居于核心地位,教師教學質量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基礎,教學管理則是教與學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學校制定了《井岡山大學教學管理規范》、《學生學習質量自主評價辦法》、《醫學類學生實習考核管理辦法》、《教師教學質量年度考核》、《學生教學信息員制度》等系列的規章制度,健全教學信息反饋,從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過程的監控,使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保障。依據《標準》,學校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進一步實施系列教學改革,探索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如何優化課程體系、推進PBL等教學模式多元化應用、改革學生成績評定體系和構建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穩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然而,全方位的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必須結合實際,實事求是,以推進《標準》的實施為契機,結合健康中國建設要求,不斷改革培養模式,完善培養體系,提高培養質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醫學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參考文獻:

    [1]梅人朗,陳鋼,楊益,等.醫學教育全球標準[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四川大學醫學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教育部,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教高(2008)9號)[Z].2008-11.

    [4]線福華,龐文云,賈建國,等.以《中國本科醫學教育標準》為基礎推動醫學教育教學改革新進程[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6,(6):4-6.

    [5]吳紅燕,程益群,孫業桓,等.醫學教育認證背景下的臨床醫學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6):52-54.

    作者:肖鳳 楊震 張艷萍 黃宇清 王毓平 劉繼志 余海紅 單位:井岡山大學醫學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777大小说|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日韩欧美成人乱码一在线| 成人深夜福利视频| 成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国产成人在线电影| 久久成人午夜电影mp4|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 免费观看成人毛片| 国产精品香蕉成人网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在线观看成人网站| 成人毛片18岁女人毛片免费看|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 红楼遗梦成人h文完整版| 免费成人黄色大片|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成人亚洲成人影院|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欧美成人中文字幕dvd| 91成人免费观看| 色五月婷婷成人网| 国产成人www|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成人在线播放av|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在线免费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