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縣級有線電視管理與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縣級有線電視管理與發展問題的研究必須圍繞我國信息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一基本點進行深入探討。就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縣級有線電視管理與發展已經步入了新的階段,更高的網絡質量就對現有的縣級有線電視的管理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
關鍵詞:縣級有線電視;管理與發展
在現有的縣級有線電視的維護過程中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即有關部門對于縣這一層級的有線網絡管理存在忽視的現象,一些的縣級有線電視維護以及管理人員得不到定期培訓,這就要求縣級部門在內部尋求突破,開展新一輪的縣級有線電視管理與發展的研究與探討,在新的網絡發展階段,攻克這一困擾縣級民眾已久的復雜問題[1]。
1縣級有線電視管理發展進程
我國建立縣級有線電視分級的執行政策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中期就開始了對這方面的專題研究,并在20世紀末期建立了正式的項目。此后,我國的縣級有線電視管理與發展便進入到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電視作為新聞媒體的第一載體開始進入廣大民眾的家中,信息流動速度在我國的縣級城市越來越快,而步入21世紀以后,縣級電視的系統發生了新的變化,有線電視伴隨著互聯網平臺對電視進行了新一輪升級,但因為涉及網絡的問題,這就讓縣級水平下的電視管理變得更加難以進行,這就勢必要求更多安裝管理人員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在這一互聯網為主體的時期,我們不僅要提高落后的電視信號水平,還要逐步擴大網絡覆蓋面積,以及可以在縣級有線網絡中植入更多的信號轉換器,最終提高居民信息接收能力,豐富普通大眾的業余生活。
2縣級有線電視管理現狀分析
2.1縣級有線電視管理基本內容
縣級有線電視的普及度在中國來說還是較高的,它主要依靠的就是成熟的數字化技術,而縣級有線電視管理與發展也是經歷一個由難到易的階段性進程后才發展到這個地步[2]。開始實行的一些有線電視試點縣現在甚至已經在有線電視網絡方面做到了與城市同步化。而在新的一輪縣級有線電視管理與發展中同樣應吸取之前的成功經驗,同樣需要采取試點建設的方式,促進有線電視在縣級的進一步發展,進一步提高網絡的包容性,保障好網絡安全的體系支撐能力和網絡承載能力。
2.2縣級有線電視管理的潛在不足
第一,縣級有線電視的用人機制較復雜,其工作人員的性質各不相同,這就造成工資上下分層嚴重,出現勞而不得和不勞而獲的弊端。對于此類矛盾縣級有線電視管理機制要制定嚴格的用人制度,實行獎勤罰懶的管理方法。第二,縣級有線電視在維修方面一直存在詬病。縣級有線電視維修需要考慮到投訴人姓名、電話、家庭住址、投訴原因、維修時間、維修器材、維修方法、回訪,等等。這種被動式服務牽扯的方面越多維修期越長,導致用戶滿意度降低。所以,要想解決此問題就要將被動式服務轉化為主動式服務,定期撥打回訪電話、傾聽用戶的建議等。第三,縣級有線電視服務方面具有局限性,在電信與移動高速發展的當下,縣級有線電視要借力發展,結合當地縣級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開展增值業務,比如,網上學習、游戲、股票、用戶預訂節目、自動緩存節目,等等。縣級有線電視處于電信與移動的矛盾之間,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創造與移動電信互補的業務。
2.3縣級有線電視管理改革方向
為了實現縣級有限網絡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有效整合,縣級有線電視管理方向必須以發展事業為主。在改革的過程中,應當突出事業發展的主題,利用網絡資源、資金優勢、技術手段等,在各個方面合作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網絡的全面整合。同時,要使縣級有線電視的管理模式逐漸由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向以條為主轉變,從而加快全國“一個平臺一張網”的建設腳步,有效達到國家的標準要求,實現有線電視率先發展業務的目標。
3縣級有線電視發展策略探討
縣級有線電視的發展還是要從管理層面入手,縣級有線電視管理與發展還是要以管理為主題,進一步細化實際上的管理程序,把我國縣級的網絡管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結合起來共同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強化管理的手段還有很多種辦法,但在目前的形勢下需要加快管理的模式轉變,先要在市場上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從而引起社會反應,然后使企業中的網絡人員可以產生企業自豪感和歸屬感,使工作效率可以因為市場之外的因素得到有效提高。
4結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技術迅速普及,縣級有線電視的發展也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面對這樣的考驗,縣級有線電視管理人員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管理水平,將網絡數字化的改造落實到一家一戶,使有線電視的使用者得到更好的使用體驗,同時在服務人員的培訓上也要加強對服務細節的優化指導,主動撥打回訪電話,將被動式服務變為主動式服務,從而達到更高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關悟逵,賈朝亮.縣級有線數字電視發展轉型之探討[J].廣播電視信息,2011(3):57-59.
[2]趙文興.縣級有線電視管理與發展的分析和探討[J].中國有線電視,2011(10):1147-1152.
作者:張小虎 單位:望江縣廣電信息網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