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能力下高職語文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發展不斷加快,實現職業能力和語文教學之間的有機結合。成為時下討論的熱點話題。分析了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然后從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應具備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切實地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的語文知識、學習、興趣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并介紹了高職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意義,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打造理論教學和實訓操作相結合的教學體系,采用立體多維化教學,加強監督管理等有效建議。
關鍵詞: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應對方案
一.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中現存問題
(一)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
我國大多數高職院校因為收到就業壓力及院校性質的影響,都選擇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于技術培訓上,對于語文的重視程度不足。此外,相交于普通院校,高職院校在教學水平、教學資源以及學歷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所以很多高職院校都會錯誤的以為只要讓學生們學好專業課程就可以了,學習語文的目的不過是為了滿足日常交際。這樣的錯誤思想,將會直接導致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力度不足,也會影響到高職院校語文質量的提高,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
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教學的過程中仍然采用“填鴨式教學法”,枯燥系統的教學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殺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結合目前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職院校大部分任職教師學歷較低,高質量教師的數量無法滿足教育部的要求,老師們對語文教學重視程度不夠,無法發揮教師正確的指導作用,將會直接降低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效率。
(三)信息化水平薄弱,教學效率低下
高職院校的學生們課程基礎較差,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也較低,創新能力及對于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也有待提高,從職業能力視角下來看,新課標改革背景下的大學生的語文教育重點不能夠只放在對于大學生語文知識的傳授上,需要培養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如果高職專校的老師們不能夠在教學中不能夠熟練的應用信息教學技術,將會直接影響到老師們的教學水平,教學效率也會隨之下降。
二.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目標
(一)時展的必然選擇
新時代教育的核心就是幫助學生提升其社會、文化、生活修養以及素養。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把握學生們的學習特點,并根據具體實際情況來制定適合相應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有效培養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提高效率。
(二)人才需求競爭激烈
隨著時展迅速,社會對于綜合性素質人才需求越來越大,高職學院在展開語文課程過程中,需要將重點放在職業能力和語文知識二者的有機結合上。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應用能力,幫助他們在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三)教學目標要求
為了提高職業能力視角下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效率,高職教師需要對語文有一個準確的定位,以堅持應用實際生活為目的,抓住語文學習的關鍵點,通過聯系實際以及把握教學核心,深化學習語文概念,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高職教師可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以培養學生們的具體技能和應用能力為主線,以此來滿足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比如:如何提高應用文寫作課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可以通過教學過程中的模擬職場場景,讓學生們熟練地掌握語文文件類的書寫方式。同時高職教師在展開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將重點放在行政公文的草擬和制定上,并通過重點講述語文教學類的財經類文書知識,鍛煉學生們的崗位職能,幫助他們快速地適應工作生活。
三.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措施
(一)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定位,拓展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定位是否準確將會直接得影響到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展開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的語文教學時,需要注意對不同學生語文學習內容和計劃做出選擇。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措施,為了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競爭能力,老師們要做的不僅僅是把握教學目標定位,還要以職業能力為切入點,拓展教學內容,教語文教學和職業能力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將自己所學到的語文知識應用到自己的職業中,切實提高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有效減輕老師們的教學負擔,增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
隨著互聯網時展,基于開放網絡的教育良性環境,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可利用互聯網平臺,創建數字化教學資源中心,為教學過程各環節提供全面服務。自主學習能力是決定學生們能否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的關鍵條件。通過有效整合網絡資源,運用多種教學思維,對課程進行系統的優化整合,豐富教學內容,探討教學模式創新。同時老師從課程設計和導入中,使學生們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擴大視野,拓展思維,從而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但就目前實際情況來看,高職院校的個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所以當前語文教學改革首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自覺能動性。高職教師給予學生們更多地自主學習時間,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們逐漸發現問題、提出并思考問題、并找到解決方法,并讓他們在一次次探索和實踐過程中發現學習語文的意義,在學習過程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美感,提高他們對于美的感悟和鑒賞能力。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在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展開職業能力視角下時,高職教師在制作教學課件時,可通過添加音頻、圖片或者視頻等元素,根據不同課程的實際情況來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們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大幅度地提高語文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在課程中,高職教師則需要轉為引導他們的角色,在學生們開始講課之前,先用五分鐘幫助學生們調動起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可隨機地將學生們分為幾個小組,然后讓小組學生代表來代替老師講述語文課內容。高職教師以班級為單位構建多媒體學習交流平臺,在該平臺上,學生們不僅可以發表自己對于高職語文教學改革的意見,還可以建立個人賬號分享學習心得或者學習問題。對某位同學所發表的內容感興趣的話,可以將這部分內容放入自己的收藏夾中以便以后使用,構建學習平臺促進了學生們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們在相互交流中互相進步。
(四)建立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展
讓學生代替老師來講語文課,在學生們講課時,老師則是認真聆聽,稍加指導。在學生們講完課時,老師則需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并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并對學生們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分,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們的競爭心,在學生們為講課做準備的過程中,還能夠培養他們怎樣去發現、提出、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夠讓學生們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還能夠讓學生們在教學情境中感受到語文課程的魅力,也為后期自主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基礎。
(五)打造理論教學與實訓操作相結合得教學體系
高職語文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育者貫徹落行因材施教教學理念,通過多角度、多方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同時應加強對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同步走,加強學生們對行業崗位的了解,提升職業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優勢。同時,老師們要做到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體案例,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及不同文種的樣式,激發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并且能夠舉一反三,進行資料整合和相應歸納,促進學生們應用文寫作能力的提升。此外,學校可建立實訓平臺,選派有一定職業能力的教師負責教學管理,制定目標、計劃和項目內容,把實訓作為授課內容一個組成部分,落實到教師的教學計劃內,學期末交一份實訓教學活動總結。學生們在校內進行應用文職業技能綜合實訓,可培養其文書寫作、創意與策劃、溝通與協調的綜合職業能力及提高職業敏感度。
(六)加強監督管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效率
高職教師作為講授語文知識的講授者,是學生和語文之間的重要橋梁。為了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可以通過在學生們學習過程中對其提出明確要求來加強學習效果,同時教師也應善于引誘學生提出對于語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并通過合理途徑向他們提供正確解答,幫助學生們更好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為了提高教師管理學生們語文學習的效率,高職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們進行分組,并通過一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一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利用這樣的模式來構建完整的高職語文學習監管體系,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通過提問問題、檢查作業、出題考試等方法來監測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們對于本節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一幫一”模式的應用,不僅能夠激發高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更加細致的展開高職語文的教學改革。
四.結論
在當下社會與教育高速發展改革要求下,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需要老師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首先老師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們則需要積極響應老師所布置的教學任務,并因材施教地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切實提高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劉英艷.試析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改革[J].藝術科技,2018,31(06):237.
[2]劉麗.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途徑[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8(18):104-105.
作者:張全亮 單位:皖北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