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教學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中語文課程可以加強學生情感培養,人文性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強化語文課程人文性教學符合新課標要求。本文通過分析人文性教學的重要性,給出高中語文強化人文性教學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性教學素質教育
1高中語文人文性教學的必要性
雖然課程改革及素質教育提出很多年,但部分學校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師存在嚴重的應試教育理念,學生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加上本身處于重復學習、復習的狀態,會讓一部分學生逐漸喪失學習信心,同時語文課程較為單一,難以激發學習興趣。高中語文教學中引入人文性教學,其作用體現為兩點:語文學科本身具有人文性質,通過人文性教學可以傳揚人文精神;高中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帶有人文精神,如《離騷》、《荷塘月色》等,可以讓學生學習過程中直觀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概念,教師可以將這些內容充分利用起來,幫助學生更好領悟人文精神并體會到人生意義。
2高中語文人文性教學方法分析
2.1深挖教材,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
通過深挖教材的方式,對其中蘊含的傳統文化進行深入解讀。如古詩詞教學時,唐代杜甫的《蜀相》一詩中有這樣一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引導學生發揮聯想,結合現代開國元帥的“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理解詩中的“英雄”、“舊部”,可以明白都是泛指中華民族歷來的壯志未酬的仁人志士。他們為國為民,不懼生死,人格魅力極強,這也是中華民族人杰的生命價值。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延伸,讓學生將教材與生活聯系起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道德素質。如,欣賞傳統名篇時,講到項羽之死時,教師可以引入“如果項羽率殘部渡過烏江”的問題,并與生活中輕生自殺的案例聯系起來,引導學生了解悲劇英雄項羽的生平與作者司馬遷的經歷,探討“現代高中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生死觀”的話題,讓學生明白:涉及國家與民族巨大利益而死,死如泰山,這樣可以彰顯一個民族的精神。
2.2情境教學,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相應教學情境培養和調動學生自主探究,并以此為基礎對文學作品進行解讀,幫助學生汲取語文知識,提高自身語文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播放一首舒緩的音樂,營造一種靜謐、甜美的意境氛圍,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該情景中,在帶領學生一起有感情的朗讀文章。然后再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教學氛圍向適應的荷塘美景,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分析文章內容。可見配合情境教學,學生回答的都非常好,獲得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教師繼續提問:作者為什么要對這些情境進行如此細致的描寫?都說移情于景,作者想要通過這些景色表達怎樣一種情感?有的學生回答是對當時社會環境的不喜,想要擺脫卻又被束縛的復雜情感;有的回答表達對荷塘的喜愛,不然怎會如此細致的描寫,等等。而教師通過與學生一起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培養和鍛煉自主探究能力。
2.3中西對比,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高中生,特別是高三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而學校和教師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升學率,則將更多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如何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上。這對提高高中語文學習成績難有成效,且會使學生對冗雜單調的語文學習產生厭煩感,甚至可能使學生厭學。如此情況下,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推行品質教學,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與好奇心,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有些學生比較喜歡《三國演義》,佩服里面人物的足智多謀和英勇氣概;那么,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給學生講述三國的內容,相信這些學生一定會打起十二分精神,并饒有興致地認真聽講教學內容。而有些學生比較喜歡英國作家J•K•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喜歡具有魔幻特點的文學作品,如果教師適時為學生仔細講述哈利波特的世界觀如何構建,則可讓學生從另一面了解J•K•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還有的學生比較喜歡古詩詞,教師可定期召開古詩文鑒賞大賽或者詩詞背誦大賽,以鍛煉學生的詩詞記憶和鑒賞能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一點小小的改變,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全新的教學體驗,從而對學習產生更多新的興趣。同時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敬仰先祖的智慧,培養民族自豪感。
2.4優化教學,培養學生人文素質
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人文性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高中語文教師需要按照新課改的要求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給予人文性教學足夠的重視,將其作用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充分的發揮出來,這樣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的人文價值觀。例如,教師在講解《竇娥冤》這節課內容的時候,可以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實現人文素養的提高,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創建一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讓學生將竇娥蒙冤整個過程腦補出來,然后教師在向學生詳細的講述一下整篇文章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將自己腦補的內容與文章背景故事相結合,這樣更有利于學生了解這篇文章所以表達的實際意義,而且學生也能夠從竇娥死前的誓愿中了解到當時封建社會黑暗的一面,了解到當時人們蒙冤而無處申訴的冤屈,教師使用這種課本與人文性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到這節課教師想要傳達的精髓,還可以讓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有效的提高。
3結語
總之,新課改背景人文性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高中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人文性小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與提高人文精神與素養,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許哲輝.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5(22):36.
[2]溫志剛.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初探[J].才智,2015(05):121.
[3]張瑩.論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4(26):120.
作者:宋浩 單位:吉林省白山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