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教師教學語言藝術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有“情”導入語,扣人心弦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若要讓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自覺融入學習意境,感受文本思想境界,構建自身審美坐標,受到人文熏陶,教師的教學語言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課堂導語,更是成功教學的前提。如在談及自己的創作經歷時,前蘇聯文豪高爾基如此說道:“最難的是開始,就是第一句話。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聲調,都是它給予的。”同樣,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導語也是如此。若將語文課比作動人樂章,導語則是樂章“起調”,若“前奏”鳴得好,則能扣人心弦,或震撼人心,或引入入勝。所以,在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優化課堂導入語設計,誘導學生產生積極的求知欲望與激情。而在啟課導入時,教師需要注意“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教學韻致。換言之,在彈奏教育“曲調”時,若要實現“聲聲入耳”,撥動人心,則需“先有情”,注重情境、情感、情趣,以情優教,讓學生感受語言魅力,進入知識殿堂。因為高中生情感豐富,想象活躍,思想也較為成熟,有自己的獨特想法。所以,在設計課堂導語時,需要獨具匠心,與眾不同,富有情趣,從而激活學生經驗,使之產生情感共鳴,如臨其境。比如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選取相關實例,聲情并茂地講解以感染學生,打動學生;或者引導學生講述自己的有關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由“情”入“境”,從而縮短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意境;再或者引入精美圖片,播放視頻、音樂等,配上優美語言,渲染氛圍,喚醒情感。例如,教授《我的四季》時,教師邊播放歌曲《四季歌》邊導入:大自然是一座神奇的寶藏,四季不斷地翻開了一頁頁多姿而絢麗的畫面,請你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有關四季的名言或詩句。(投影四季詩歌)而后語言誘導:每個人的一生中必然經歷一個由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如同一年中的四季一般,不同的是春夏秋冬輪回不止,周而復始,但人生的四季卻只有一次。我們在這獨有的人生四季中又該怎樣度過呢?今天就跟隨女作家張潔的《我的四季》,看看她對人生的種種感悟,看看從中可獲得哪些啟示。這樣,通過音樂熏染,語言啟思,怎能不扣動心弦,不點燃心火,不引人入勝?
二、有效提問語,引人入勝
在彈奏教育這首樂曲時,既需要扣人心弦的“起調”,也需要“蕩氣回腸”、引人想象思考的“主旋律”———有效提問語。在教師教學語言中,課堂提問語是誘導學生深入思索、加深文本理解的有效手段,是激活課堂氛圍、調節課堂秩序,避免“冷場”的重要途徑。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沒有諳熟發問技巧,那么他的教學是不易成功的。在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設計有效提問語時,首先應注意語言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具有啟發性、目的性、針對性,從而誘導學生有方向性地思考探究。比如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作者描寫了荷塘上田田的葉子、流水般的月光等美景后,又接著寫了荷塘四周沒精打采的路燈光、聒噪的蟬聲和蛙聲,并寫道“: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假設教師直接提問:這是何意?學生肯定云里霧里。而如果教師這樣問:身處如此荷塘美景之中,作者為何卻有這般失落孤寂之感?問題一目了然,并巧妙地由自然之“境”延伸到作者內心之“境”,讓學生能夠更有方向地理解與思考。其次,在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把握多種提問切入點,靈活設計提問語。如圍繞課題,精心設問;把握學生思維發散點,靈活提問;緊扣教學重難點,巧設問題;捕捉關鍵字詞,設懸置疑等。例如,教授《像山那樣思考》時,教師可層層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不同物或人聽到狼的嗥叫各有何反應,而大山的反應有何不同?作者對狼的看法有了哪些轉變?說說狼的消失對自然界與人類來說意味著什么?狼的嗥叫有怎樣的特點?為何講狼嗥只有大山可以聽明白?結合全文,說說“像山那樣思考”到底是什么樣的思考?這樣,圍繞課文內容,利用梯度性問題,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理解文本內容與思想。
三、延伸“結束語”,余音繞梁
在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中,結束語也是不可忽視的,唱好“終曲”,則有“余音繞梁”之效,讓學生感覺“課雖下但興未盡,言雖盡但意無窮”,如此,才能產生期待心理,深化認知,升華情感。如教授《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除了講授課文內容之外,在小結環節,教師還需要適當延伸拓展,比如海倫·凱勒的經歷給了我們巨大的心理震撼與人生感染,鼓舞我們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從她的三天光明中,我們看到的是堅強的意志、光明的內心世界,對生活充滿的是熱情,而不是悲哀、凄涼、恐懼。這種生命的力量在阿炳、張海迪、史鐵生、貝多芬等人的身上同樣體現著。投影圖文材料引導學生結合自己所了解的中外殘疾名人的故事,展開想象作文,題目自擬。這樣,讓學生既把握相關的語言知識,也提升了人文素養,思想得到升華。另外,注意課堂過渡語,自然靈活銜接。如《林黛玉進賈府》是《紅樓夢》節選。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對小說中的人物關系以及故事情節不甚清楚,這就不利于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把握。所以,若要保證各教學環節靈活銜接,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教師需要適時穿插故事與人物介紹,讓課堂教學有序開展。同時,機智、幽默的應對語也是不可忽視的。課堂“意外”是不可避免的,通過巧妙的教學語言,可化“意外”為精彩。
作者:夏雪錦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鹽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