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影視專業人才培養音樂素養意義與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影視專業人才培養音樂素養意義與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影視專業人才培養音樂素養意義與思考

    [摘要]影視專業學習中,很少會涉及音樂素養的培養。但在學生進行創作實踐的過程中,會發現他們在實際操作中,無論是前期拍攝,還是后期剪輯,沒有節奏的意識,很難體會鏡頭語言的節奏感。這種能力的缺失,使得他們所呈現出來的節目不夠流暢、氣息混亂、缺少藝術感染力。影視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不同于音樂專業的要求,具備其特殊性。本文將從影視專業自身特點出發,探討如何有效實現影視專業音樂素養的培養,得以引發大家的思考

    [關鍵詞]音樂素養;節奏;古典音樂

    綜觀各高校影視專業課程設置,很多院校安排了《藝術導論》這門課程的學習,旨在讓學生對藝術種類及特性有相對完整概括的認知,繼而產生興趣,有意識接觸不同藝術形式,努力提高個人素養。影視專業借助視聽語言講述故事、表達情感、傳遞思想,無論前期拍攝,抑或后期制作,除基本技法的使用,均會涉及對節奏的有效掌控。對高校影視專業的學生而言,既要讓他們養成從視覺類作品中獲取營養的習慣,還要特別注重音樂素養的培養。此言從何談起?音樂被定義為有組織地通過時間來運動的聲音。節奏、旋律與和聲是音樂的建筑材料,它們的組織形式將影響到每一部作品的色彩、結構和形式。音樂的時間過程即為節奏,五線譜橫軸上用從左到右的音符來表示。從最廣泛的意義而言,節奏是音樂中時間的組織,節奏將時間劃分為長、短段,并由此形成旋律的音高。節奏一詞不僅局限于音樂中的使用,即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說,節奏太快或太慢。建筑、詩歌、雕塑、影視等各藝術類別中均會不同程度地與節奏產生關聯。

    一、節奏在影視創作中的作用

    影視創作無論是以假定為前提的故事片、電視劇,還是以真實客觀為基礎的紀實類作品,都存在前期拍攝,后期制作,存在畫面與音樂之間的有效配合。

    (一)前期拍攝過程中鏡頭的運動分為鏡頭內部運動和鏡頭外部運動。鏡頭外部運動的推、拉、搖、移、跟、甩,這些最基本的拍攝手法,都存在對節奏的把握。起幅———中間運動———落幅,何處為起幅,中間運動速度如何,落幅在哪一位置,看似十幾秒的鏡頭,拍攝過程中的節奏決定此鏡頭的成功與否。它與所拍攝題材、內容相關,也與后期剪輯過程的使用有關。我們以紀錄片為例,一個是歷史類題材,事關家國命運,另一題材為表現現代化大都市,人潮涌動,同樣是搖鏡頭,其節奏完全不同。前者平穩舒緩,像一位長者在講述已逝時光里的往事;后者,則要求節奏明快,動感強,釋放出十足的速度與激情。再比如,軍事類題材中的特種兵,與同為軍事題材的科研人員,其鏡頭語言的節奏也有所不同。一個需要借助力度與速度塑造人物,一個需要在安靜的實驗室中,通過各種實驗過程完成對人物的塑造。作為攝影師,如果不能體會不同題材在節奏上的差異,便無法準確把握拍攝過程中鏡頭運動的速度,會導致所拍攝鏡頭難以滿足影片的需要。

    (二)后期剪輯中每個鏡頭時長多少,何時切換,后期剪輯人員要有非常精準的節奏感。有時,一個鏡頭的長度,相差一秒或十幾幀,效果完全不同,或讓觀眾覺得太過急促,或產生拖沓感。這種節奏感的把握非常微妙,借此可區分后期創作者的能力高下。我們以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影片《綠皮書》為例,當主人公托尼與薛利博士從美國南部往紐約趕的途中,家中人們在準備圣誕,兩段內容平行進行,節奏卻有所不同。家中準備圣誕晚宴,鏡頭數目、剪輯節奏要快于路途中的片段,凸顯出節日里人們心中的快樂情緒,與正在回來的途中,下著雪,路途遙遠的主人公的狀態形成對比。再比如,載人航天中,問題的排查與即將發射,其剪輯節奏亦是不同,前者重點在如何解決問題,困難是什么,相對緩慢的節奏體現人物內心的焦慮;發射時,則要通過鏡頭的快速切換,讓觀眾如身臨發射現場,感受到極其緊張的情緒。

    (三)音樂與畫面的配合音樂是影片無法缺少的組成,選擇怎樣的音樂,何時以何種形式出現,如何做到與畫面相得益彰的配合?這些都會考驗到導演及后期制作人員的節奏感。適合的音樂對影片觀賞性的提升、情緒的渲染、人物心理的外化等均有著無法替代的價值。我們仍以《綠皮書》為例,白人托尼對黑人音樂家薛利博士的稱呼由黑鬼到天才的轉變,就是因為他感知到了博士彈奏出的音樂的魅力,他雖然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能夠感受到音樂中傳達出的情感,并被其感染和觸動。這一點也成為兩位看似完全不可能成為朋友,不可能彼此接受相互影響和改變的基礎。所以,這段音樂的選擇尤為關鍵和重要。要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既要讓托尼感知到,也要讓銀幕前的觀眾與托尼產生共情。《綠皮書》中為了表現薛利博士內心的孤獨,他獨自一人在陽臺喝酒時,用了一段音樂,既與現場情景吻合,又可以將托尼看到這一幕時的心理活動外現。人物心理的節奏與畫面的節奏非常貼切。綜上所述,我們了解到,節奏存在于影視創作的每一個環節,對節奏的準確把握,取決于創作者的音樂素養。在影視專業培養中,要特別強調學生對音樂的熱愛與學習。

    二、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

    (一)了解音樂基礎知識音樂是門獨立的學科,作為影視專業的學生,為了提高自身音樂素養,需要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如樂譜、節拍、速度、旋律、音高、調性等相關音樂術語及其含義。唯有熟悉這些術語,才能更好地理解音樂。同時需要了解音樂發展變化的歷史。音樂基礎知識及音樂史的學習,有助于自身素養的提高,也有利于行業人員之間的溝通。有個例子可以借用一下。中央歌劇院每年都會邀請國內知名導演參與歌劇的排練,期望通過這種合作,在保證音樂呈現的同時,能讓劇情緊湊,人物豐滿。比較不如人意的環節是,這些導演多數不懂五線譜,雖然他們都有很好的導演才華,卻受限于音樂基礎知識的缺乏,與演員、樂隊溝通時產生諸多障礙。記得當年曾聽一位攝影師頗為感慨地講過,他去拍攝一場國外交響樂團在北京的演出,現場國外拍攝團隊,攝影師人手一份演出的音樂總譜,他們非常清楚地知道音樂的行進過程,鏡頭運動的節奏切合音樂自身的節奏變化而變化。

    (二)學會欣賞古典音樂古典音樂是西方音樂的精華,它既代表西方的“嚴肅”音樂或“藝術”音樂,也可以把一個特定歷史時期的音樂稱為“古典主義”音樂,即海頓、莫扎特寫出偉大作品和貝多芬寫出早期杰作的時期。這些藝術家創作的音樂被認為比例均衡,形式準確,是完美音樂的標準。古典音樂被認為具備持續的審美價值。欣賞古典音樂是一種需要后天練習獲得的能力,通過學習古典音樂,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何為節拍,節奏是什么,什么是旋律,和聲是如何變化的,為何要有變化?欣賞音樂的過程,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內心,開掘被屏蔽的感受,在音樂中體會它所表達的,人類共有的焦慮、緊張,或安寧等內心的變化。古典音樂的作用不僅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節奏感,很多經典影片中都有古典音樂的蹤影。如斯坦利•庫布里克《2001年太空漫游》中使用了理查•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作為配樂,至今廣為流傳,《肖申克的救贖》中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片段,讓身陷牢獄中的人們享受了片刻心靈的自由與美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現代啟示錄》中,美軍空軍指揮官基戈爾上校指揮機群對越南一區域進行轟炸,極為壯觀龐大的機隊,伴隨著德國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納的歌劇《女武神》的音樂,視覺和聽覺震撼感極強。那一瞬間,不知是感慨美軍的強大,還是他們的傲慢,或者是他們把殺戮視作游戲的無知無畏……《費城故事》一片中,湯姆•漢克斯扮演的白人律師,一位頂級律師事務所的頂級律師,因患有艾滋病,被老板設計,導致被辭退。丹澤爾•華盛頓扮演的黑人律師,廣告出現在地鐵中,每天的工作就是為低收入人群爭取他們被侵犯的權益。兩位看似不可能交集的人生,因湯姆•漢克斯的這場變故相遇。第二天就要開庭,做最后的辯護,決定是否會勝訴。但白人律師卻在此時,請黑人律師與他一同欣賞一段歌劇,他最喜歡的瑪麗亞•卡拉斯演唱的歌劇———《安德里亞•賽尼亞》的片段。他問丹澤爾•華盛頓,你聽到她聲音中的心痛了嗎?“我把痛苦帶給愛我的人,在痛苦中愛來到我心中,活下去,我是生命,我是愛……”這段歌劇在影片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它既是白人律師的心聲,也是他想在這樣重要時刻對黑人律師說的話。起初不為所動的丹澤爾•華盛頓,隨著音樂的變化,開始感受到湯姆•漢克斯的內心,他開始明白眼前的這個人。此時,這件官司已非尋常的官司,它關乎一個人的尊嚴,關乎正義,關乎生命。無法想象,一位對古典音樂完全不了解的導演,能創作出這些經典片段,能將音樂與畫面如此完美結合,令其繞梁三日不絕于耳。人們總是認為古典音樂距離自己比較遙遠,障礙在于我們對它缺少了解,也許它與我們的靈魂最為接近。華語影壇,王家衛和姜文的音樂素養是公認的。他們二者影片中的音樂總能令人印象深刻,他們都是古典音樂的癡迷者。姜文曾發給日本作曲家梅林茂莫扎特的音樂,告訴他,我就要這樣的音樂。他們的音樂素養最終體現在影片中,體現在他們對音樂的選擇、影片的敘事節奏、人物心理的發展脈絡等諸多因素的掌控中。

    (三)廣泛接觸不同音樂類型作為影視專業未來的從業者,所接觸的題材會不盡相同,不同音樂類型的學習,有助于了解地域文化、當地風俗,有助于影片內容的表現。一段高亢激昂的吼秦腔,立馬將人們帶到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油潑的辣子,扯不斷的面。幽怨婉轉的越劇,則讓人們想起蘇州的園林,揚州的橋。爵士樂響起,則是另一番景象。音樂有著很強的識別性,民族性。唯有對各種音樂類型了然于胸,方能得心應手。就像很多服裝設計師會從民族服飾中尋找靈感一樣,很多作曲家也會從民族音樂中挖掘素材。日本作曲家坂本龍一,擔任電影《末代皇帝》作曲時,搜集了很多中國民間音樂,巧妙地將他對影片的理解,與中國音樂的元素相結合,西洋交響樂與中國的二胡、古箏、琵琶相結合,創作出了獲得第6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的電影配樂。《臥虎藏龍》的作曲譚盾,亦如此。在影片中將中國民間音樂素材與西洋音樂結合。大提琴、笛子、二胡、鼓,尤其是大提琴與二胡,在李慕白即將離世的時刻,似李慕白與俞秀蓮的對話,似他們彼此的心理外現,非常完美地將影片人物的心理與情緒延伸到畫外,延伸到觀眾心中。

    三、存在的問題與思考

    問題的根源多是觀念所致。影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音樂素養方面是被忽略的。大學四年的課程安排中,除《藝術導論》一課中會接觸到一點與音樂相關的知識再無任何與音樂相關的學習。學生幾乎沒有進音樂廳、進劇院的經歷。他們了解最多的就是流行音樂,對交響樂、歌劇、音樂劇、戲曲知之甚少,那些前人留下的寶貴財富與他們之間毫無關聯。藝術是個人在對審美對象的欣賞中達到美感的最高度,這種美感高度是人在此刻的內在體驗,把這種體驗外化而成為一種固定的形式,就是藝術。藝術的創作是個人化感受的外化,那種體驗非常微妙,要做到恰如其分,需要有著良好而精準的音樂素養。音樂素養的缺失,致使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很難意識到節奏感的存在,無論是前期拍攝、后期制作,包括如何選擇音樂,與主題之間的關系,等等。它不是故事如何架構,矛盾沖突是否符合人物心理動機等內容,可以言傳身教,為何選用此音樂,為何在此處推出高潮,何時音樂應該進入,這些環節,很多時候只可意會,無法言傳,它與個人的音樂素養直接相關。就像我無法告訴你蘋果的味道,只有親自品嘗后才能明白一樣,藝術創作具有獨特性、唯一性,它不是機械化的流水線作業,唯有通過提高個人素養,才能感知到那些心靈與心靈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結論

    影視專業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重在意識的建立,以及相關課程的設置,具有其特殊性。與音樂專業學生的“專”相比,它更需要“廣”,突出引導性。這種素養非一時一日之功,興趣的激發顯得尤為突出。唯有讓他們內心產生這樣的需求感,感受到音樂獨特的魅力,才能實現所期待的音樂素養的培養。

    作者:路彩虹 單位:三亞學院傳媒文化產業學院教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产成人午夜电影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乱妇在线播放|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国产成人19禁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草莓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在线成人播放毛片|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www亚洲成人| 成人18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网| 国产成人青青热久免费精品|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av鲁丝片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永久第一网站|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色多多| 成人福利小视频| 色综七七久久成人影|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成人品视频观看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激情明星|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无遮挡|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