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舞蹈藝術的發展與創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舞蹈藝術由來已久,面對新的媒介傳播環境,如何使其有效對外傳播,對舞蹈藝術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舞蹈藝術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現狀及其改進方法進行闡述,以期推動舞蹈藝術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舞蹈藝術;多媒體時代;傳播
作為一項源遠流長的藝術形式,關于舞蹈的美學形式和創作方式,前人都已經有了相當充分的探討。但面對新時代、新的傳播環境,舞蹈藝術需要適應新潮流,這又受到各種傳播模式的影響,特別是多媒體。所以,舞蹈藝術研究應對新媒體環境的特征有所把握,這對舞蹈藝術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舞蹈藝術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傳播
隨著經濟積累和社會進步,媒體傳播的多樣化成為必然,這也激發了傳統技術的更新換代,新舊媒介之間有了更多的互動,逐漸融合。這種情況下,舞蹈藝術憑借強大的生命力也正不斷融入其中,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闡釋其與新媒體環境相結合的傳播現狀。
1.傳統小屏幕
相對于電影大熒幕而言,電視屏幕雖小卻極具傳播能力。過去,舞蹈通常作為一種附屬節目編排在大型晚會中,或者成為某種教學形式呈現。但是,媒介傳播形式的不斷創新激發出了電視媒介的活力,最主要的表現為越來越多的舞蹈選秀節目。經過電視傳媒的包裝,舞蹈不再是一種陪襯,而作為主角站在了舞臺上。例如美國已經續播了六季的舞蹈選秀節目“soyouthinkyoucandance”,節目專注于找到美國最會跳舞的人,使得受眾不斷為舞蹈“瘋狂”。舞蹈選秀節目中,通常設置專業評委和娛樂主持來將受眾目光聚焦在舞蹈作品上,同時選擇相對有感人事跡和特殊經歷的選手參賽,激起受眾的興趣,決選最優勝者也讓其更有參與感,無形中就將舞蹈藝術傳播開來。該節目在美國的火爆也帶動了舞蹈藝術的普及。國內的電視臺要數東方衛視較為前衛,其策劃進行的《舞林大會》和《舞林爭霸》兩檔節目都較為成功。但一個是依靠邀請明星參賽以提高收視率,另一個則是完全復制了美國節目的模式;缺乏親民性和原創性,所以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國的舞蹈藝術內涵豐富,保羅廣大,既有傳統民族舞,也有現代舞、芭蕾舞和各種流行舞,電視節目可針對不同類型加強傳播。
2.傳統大熒幕
歌舞類電影在美國電影乃至印度電影中都占據了相當分量,反觀國內,遑論歌舞電影,與之相關的題材拍攝電影都無法列舉,不過這正說明歌舞類電影在中國仍是藍海,亟待開發。80年代以前,《五朵金花》《劉三姐》等電影也曾吸收少數民族歌舞元素,創作出了受歡迎的作品。但之后中國電影史上再也沒有像《歌舞青春》《stepup》這樣的主流歌舞電影,觀眾似乎也對中國歌舞電影不報期待。顯然,中國歌舞電影發展進入停滯。究其原因,缺乏復合型人才,能夠將兩種不同的藝術有力結合在一起是關鍵。
3.網絡媒介
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幾乎所有事物都在適應其發展而發展,舞蹈藝術也不例外。互聯網為舞蹈藝術傳播帶來不少好處:首先,舞蹈內容共享至互聯網,有利于初學者接觸到舞蹈藝術;其次,網絡的互聯互動催生了很多舞蹈視頻博主,現代流行舞蹈的傳播速度和范圍大大增加。需要明確的是,專業舞蹈網站的建設更新換代慢,內容形式單一等都是目前舞蹈藝術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遇到的問題。PC端、手機端和電視端的三網融合正在發生,海量的舞蹈藝術資源需要經過專業化的整合,然后再廣泛傳播。
二、新媒介環境下舞蹈藝術如何進行傳播
“舞蹈是身體有節奏的動作,通常會出現在一個特殊的空間并伴隨著音樂,這些動作的目的是為了表達一種想法、情緒、釋放能量,或者就只是從動作中獲得樂趣。”舞蹈的魅力在其特殊的表達方式,這也導致其較為固化,更難適應新的變化。但是,不破不立,只有積極主動應對新媒介環境,才有可能取得長足進步。首先,舞蹈是人的藝術,舞蹈的傳播也需要從專業人才培養入手,這類人才應兼具舞蹈專業知識和傳播才能。
1.在高校開設普及性舞蹈文化課
大學生是最年輕的群體,也最易于接收新事物。通過舞蹈文化公共課向非舞蹈專業的學生傳播相關文化知識,激發其興趣熱情,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年輕一代對舞蹈的認知,培養潛在的舞蹈文化傳播人才,能夠在根源上解決復合型人才短缺的問題,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
2.建立更加完備的舞蹈學科
單靠舞蹈文化普及公共課在高校中傳播舞蹈文化的成效是緩慢的,所以要不斷完善舞蹈學科的建設,聯合其它學科培養復合型人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目前來看,數字媒介發展日漸成熟,在各個領域也有了不錯的實踐,那么也可以將數字化與舞蹈藝術教學相結合,設立一個數字化舞蹈創作學科方向。由此,舞蹈藝術可以與更多的學科方向合作,兼具專業性和多樣性,相信不同搭配會給舞蹈藝術帶來更多的驚喜發現。其次,舞蹈藝術必須適應新的經濟環境,逐漸轉變為產業化運營。如上文提到的,選秀類的舞蹈比賽節目制作模式已經相對成熟,結合網絡媒介的發展,多平臺播出和傳播可以實現多贏。國外已經有不少成功經驗可供借鑒,只要傳統小屏幕“觸網”順利,那么制作一檔叫好又叫座的歌舞欄目并不難,順其自然也有利于舞蹈藝術的傳播。要想通過網絡媒介傳播,舞蹈類網站建設必須提高專業化和信息更新速度。互聯網可以為舞蹈產業化運營提供平臺,以使更多的消費者能夠快速獲取相應的舞蹈文化產品,同時開發更多的潛在客戶。
三、總結
舞蹈之所以流傳千年經久不衰,就是因其特有的表現力和傳播力,這一點無論社會如何變遷都不會改變。所以,在新媒介環境下,找準適合舞蹈藝術發展的傳播形式,把握住廣泛受眾的需求,舞蹈藝術將更加繁榮。當然,這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舞蹈專業人士的不懈努力,相關部門的支持都對舞蹈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璨.多媒體時代舞蹈藝術的創新與發展[J].黃河之聲,2018(19):136.
[2]李鑫.新媒體對舞蹈藝術的傳播[J].新聞戰線,2018(22):164-165.
[3]張璨.新媒體視域下舞蹈藝術的現狀與發展創新對策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19):246.
[4]張丹.新多媒體技術對舞蹈藝術的輔助作用[D].西安美術學院,2018.
[5]程晨.多媒體技術對高校舞蹈教學的促進作用[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07):119-120.
[6]李滔,郁婷.新媒體視域下舞蹈藝術的現狀與發展創新對策研究[J].藝術科技,2016,29(08):45-46.
作者:梅麗娟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