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聲樂教學現狀及改革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藝術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高校聲樂教學現狀和教學改革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我國高校的聲樂教學及人才培養方面,雖然相較以前已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但隨時代推進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學生專業基礎差異大、學習方法缺乏系統性、老師的教學方法、理念傳統;對人才培養缺乏全面性、社會實踐平臺有限等。本人通過近幾年的高校聲樂專業教學實踐中遇到的一些新問題和挑戰,有針對性的進行了如下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議,借此與聲樂藝術教育相關者共同分享、探討。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學;現狀;問題分析;改革思考
一、高校聲樂教學實踐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學生專業基礎差異大
根據近幾年報考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水平來看,同一年級的專業學生,專業基礎、專業敏感度及地域文化呈現較大差異。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學生專業知識學習能力不一與專業知識積累、眼界有限所引起的,除去個人能力,即先天的生理條件及音樂天賦對此的影響外,我們也不能忽視外部條件,即后天的音樂專業素養的訓練、藝術氛圍的營造和學習理念的引導。
(二)學生學習方法缺乏系統性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對學生的觀察發現,學生在課前的預習不足,自學能力、知識檢索能力薄弱,在報考前所受專業教育的程度相差也很大。導致課上無法跟隨教師教學思路和進度,課后作業的自學、完成程度不佳,導致下堂課進度延后、教學效果打折扣的惡性循環。這種現象的出現,多半是因學生大學生活過于安逸,失去升學壓力和學習目標,使得學生喪失學習主動性;以及學生沒有建立起科學的學習體系,在預習新作品時對于知識點的提取和知識的檢索、查找能力不足造成的。
(三)教師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固化
一臺鋼琴,一名學生,一名教師,這樣傳統的“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是現在高校聲樂教學的常見習慣模式或者說是固化模式。教師講授、示范,學生學習、模仿是傳統的聲樂課教學方法。專注于追求作品是否具有較高的演唱技術難度,而忽略了聲樂專業基礎的訓練以及對作品深層的藝術內涵、作曲家的時代背景、音樂風格的了解與學習。從而形成了較為片面、單一的教學理念。而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和新的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下,聲樂教學不能再局限于這樣單一、傳統的模式、方法和理念。
(四)學校人才培養缺乏全面性
通過對高校聲樂教學實踐的觀察,發現在對聲樂人才的培養缺乏專業能力的全面性?,F階段聲樂人才的培養主要分為兩大方向:師范方向和表演方向。師范方向的聲樂專業學生,專業涉獵面相對廣泛,但聲樂專業能力卻不精;而表演方向的聲樂專業學生聲樂專業能力較強,而其余方面的專業能力又相對薄弱,即:只注重聲樂專業課的學習,而忽略了其他的專業技能和理論課的學習。這樣有側重性的專業人才培養雖然能夠使培養出的專業學生更為專業化,但這樣的培養也會出現相應的弊端,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們將來的擇業方向和就業面。
(五)社會實踐平臺有限
高校的聲樂學專業學生每年都呈“寬進窄出”的趨勢發展,各大高校不斷擴招,大批的藝術專業學生進入高校進行聲樂專業的學習,而畢業后能夠從事聲樂、藝術相關行業的人少之又少。這也給高校的聲樂實踐教學提出了一個難題:能夠給予聲樂專業學生的實踐機會有局限性,平日學校的演出、校內外的比賽雖然能夠一定程度上的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專業水平,但也只是鍛煉了學生的部分能力,并不全面,而且能給予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平臺更是稀少,這使得學生在步入社會后不能夠快速的適應工作要求與節奏。
(一)學校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
在高校聲樂教學實踐中,學校結合國家高校聲樂教學的要求,制定學生的培養方案與教學目標時需要有針對性、合理性、全面性。老師對學生的專業基礎、專業程度進行了解、分析后,經過統籌全面地考量,因材施教,明確學生的培養方向,制定切合實際的聲樂專業教學培養方案以及適合學生專業學習實際的教學目標,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和學生的發展需要。
(二)教師樹立創新觀念,引導學生建立合理、高效的學習體系
在明確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后,教師在日常的聲樂專業課的教學實踐中,還需要幫助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專業學習觀念,不要只注重于專業技術的迅速拔高,追求超出學生能力范圍的過高難度作品與技巧,而忽略了聲樂專業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把聲音基礎打好,技術上的問題解決掉,才能再進一步的去處理作品的語言、風格、情感。所以,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認清自己的專業能力,查缺補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一套屬于自己、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體系。在學習的過程中,依照學生當下的學習情況推薦相關的書籍、文章,或是組織學生通過閱讀一些專業相關公眾號上的推送,和觀摩專業相關比賽、音樂會,以及當下關注度較高的專業類電視節目,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專業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從而鍛煉了學生的專業思維能力,同時也拓展了學生的專業視野、提升了學生的專業素養。
(三)教師要與時俱進,持續改革、更新教學手段及方法
作為高校的聲樂專業教師,除了關注自身教學能力和教學成果、科研成果以外,個人的專業技術能力也不能松懈。因為聲樂專業學科是一門十分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而“為人師表”則要求教師在各方面對學生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所以作為一名高校聲樂專業教師,在不斷地進行自我專業提升的同時,也要做到專業眼界、手段與方法與時俱進,在新的時代背景和要求下,從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出發,推陳出新,嘗試在課堂中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網絡多媒體技術輔助聲樂教學;改變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加強課上課下與學生的交流聯系,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互信互利、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及時了解學生的疑惑和學習訴求,實時調整教學模式、手段和理念,使課堂教學更為有效、新穎、科學、有特色。如我們通過建立微信平臺搭建溝通和交流渠道、分享演出經驗和匯總學習心得,以此輔助教學,效果極好。
(四)中西結合,辯證地將民族與外來的理念與方法運用于教學中
如今,通訊、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發達,許多國內外的聲樂先進的思想、音樂作品源源不斷的涌入我們的視野。而作為本就擁有著多元多彩民族音樂文化的國家,如何接納、吸收、學習、借鑒這些新的思想文化理論,成為高校聲樂教師的一個新的課題。我們需要做的是既不“閉關鎖國”,也不“崇洋媚外”而是更好的明確和利用兩者的共性與特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在堅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同時,利用共性互相借鑒、融合,運用、借鑒,發揮各自的優勢,改進各自的不足之處。分清特性,使得在演唱具有民族、地方、國家特色的作品時更為妥帖、得心應手。
(五)注重實踐,結合社會市場需求培養藝術人才
當今的藝術人才培養,除了完成學校制定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課程學習以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操能力和知識、技能運用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融入鍛煉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訓練,并且多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平臺和機會,并開設相關的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看清市場導向和需求,和當今社會對于聲樂專業技術人才的要求,從而更好地讓學生認清自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的不足,與明確今后進步努力的方向。也能讓學生在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市場需求,成為符合社會、市場需求的全面型人才。
三、結語
當今社會對藝術教育的逐漸重視,使得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斷提升。培養出高質量的藝術專業類人才。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和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建立合理、高效的學習體系,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更新教學手段及方法,辯證的將民族與外來的理念與方法運用于教學,結合社會市場需求培養藝術人才,從各方面入手,方能提高高校聲樂教學質量,培養優秀、專業、全面的聲樂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樂苑秋實:中國著名音樂家訪談錄,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12.
[2]胡曉迎.民族高校少數民族聲樂藝術傳承與發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2.
[3]夏靜.關于高校聲樂教學現狀與改革的研究[J]音樂時空,2014,(03):184-185.
[4]胡俊賢.大學聲樂教學現狀與合理性教學方案分析[J].戲劇之家,2015,02:150.
作者:韋耿薇 單位:廣西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