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少數民族聲樂人才培養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少數民族聲樂藝術是我國民族聲樂藝術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培育少數民族聲樂人才是促進少數民族聲樂藝術繁榮發展的重點,也是我國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方法。我國民族聲樂藝術是源于特有的歷史文化與表現手法、審美情趣與民俗環境下,經過人們的努力與積累而逐步形成的。我國民族聲樂教學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所以必須進一步優化民族聲樂教學方法,切實提高人才培育質量。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簡要探討高校少數民族聲樂人才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校;少數民族聲樂;人才培養策略;學習興趣
引言
教學是培養人才的重要方法,少數民族聲樂教學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部分問題。由于部分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采用傳統落后的教學觀念,并未正確認識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會采用美聲訓練方法或者是漢民族聲樂方法來訓練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導致學生在演唱過程中失去民族特色與風格,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闡述高校少數民族聲樂人才培養策略:
一、采用多渠道、高標準的方式招生
(一)招生渠道
要想提高人才培育質量,高校就應當充分做好少數民族聲樂人才招生工作,采用多元化的渠道可以采用全國統一招生,也可以加強聲樂考試的比例設置,降低文化課分數也可以選用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走入少數民族區域,招收具有本土特色企業,熱愛傳統優秀文化的學生,大部分學生會來自于農村,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錄取這部分學生后,高校應當加強理論素養培育編寫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民間歌唱的特色內容。可以選拔專業條線,出類拔萃的學生,能夠不拘一格選取人才。
(二)選拔標準
由于大部分熱愛少數民族音樂的都源自于民間,這部分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相比較城市學生而言較為薄弱,所以選拔標準也應當因人而異,可以降低文化標準,提高專業素質要求,可以借鑒國外的藝術招生體制。
(三)招生政策
少數民族生育是各民族的智慧結晶,也是歷史時期人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是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勞動中創造的,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所以為了進一步傳承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必須充分重視民族音樂在弘揚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選取少數民族區域的本土特色音樂人才,放寬招生標準,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
二、培養多元價值觀
(一)引導學生認識少數民族聲樂藝術價值
從事少數民族聲樂學習的師生,都必須正確認識少數民族生育獨特內涵,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弘揚。由于民族性屬于民族文化精神與概念、文化成果與風俗習慣的集中體現,民族性可以表現在精神層面,也可以表現在物體層面,少數民族聲樂,民族性是民族文化藝術與人文意識的重要表現方式,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關系。所以要想提高人才培育質量,就必須使學生正確認識少數民族聲樂價值以及藝術內涵。我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的特色不同文化也有較大的差距,但是都有各自悠久的歷史以及深厚的底蘊。少數民族聲樂是民族文化代表,個性鮮活且成為了民族文化記憶的延續,所以應當培養學生正確認識少數民族聲樂的鮮活性,在聲樂作品中感受真實的歌唱以及少數民族的炙熱情懷。
(二)使學生樹立少數民族聲樂多元化價值觀
時代的不斷發展與創新,人們的思維方式與生活節奏皆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形勢下高校少數民族聲樂教學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逐步發展與演變過程中,對于優秀的民族聲樂文化予以傳承和發揚,對于西方的美聲唱法也應當予以借鑒,切實做到古為今用,棄其糟粕。例如對于西方美聲唱法,可以吸取先進的演唱技巧,逐步豐富我國的少數民族生育。在當前世界文化多元發展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事業發展應當構建在社會經濟發展與文化多元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少數民族聲樂人才也應當保留民族特性以及藝術性,廣泛吸取先進的文化成果,切實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兼容并蓄,樹立多元化的聲樂教學價值觀念,并且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才能夠基于多元文化時代下人才的創新發展。
(三)培養多元教學理念
高校聲樂專業教學由于受到自身的影響,通常采用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就是由一位聲樂教師對學生展開單獨授課,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主要包括學生的發聲方式選擇以及嗓音審判韻味要求等。所以從事少數民族聲樂教學,就必須正確認識少數民族聲樂教育的藝術內涵,能夠糾正歌唱中不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本民族民歌的重要性,以及本民族民歌的發展內涵。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有各自的特色以及音樂文化內涵,所以教師要想對少數民族音樂文化了如指掌是難上加難,要想培育具有特色的少數民族聲樂人才,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盡可能多地了解并熟悉各民族的民族音樂文化,但是應當充分重視學生的自身學習特點以及民族特點,不要死搬硬套,也不要過于強調統一原則,應當保留學生以及少數民族聲樂的藝術性與個性。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一)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在少數民族聲樂教師隊伍建設上,高校應當給予教師機會去到少數民族區域進行民間采風以及學習,提高教師對于少數民族音樂的理解和認知。高校可以有選擇性的安排聲樂教師去田野調查研究少數民族民歌特點,有助于提高教師團隊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并且鼓勵教師寫教學筆記與總結,參與少數民族聲樂科研項目工作,尤其是與少數民族文化的相關教育課題,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增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知識的理解與認知。
(二)構建高素質教師團隊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少數民族聲樂人才培養隊伍,需要高素質的教師予以引導,所以為了確保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確保少數民族聲樂教學永葆活力和激情,就必須體現體現良好的教師隊伍素質,充分彰顯少數民族聲樂教學的個性以及文化內涵。所以高校應當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為中心,補充民間藝人作為兼職教師,可以邀請當地熟悉民歌歌唱技巧以及民歌分布、具有濃郁民間文化的歌者作為兼職教師,這部分藝術大師與民間藝術傳人通常是少數民族民族音樂文化的民間傳承者,掌握的技術與演唱作品也是最為純正的,就好像活化石一般高校可以聘請這部分民間藝人擔任一定的教學任務,有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少數民族音樂內涵不斷完善,師資隊伍建設,也為特色化教學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三)引入優秀師資人才
由于少數民族聲樂教學有眾多的特殊性,是現代音樂教育是高考教育,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構建符合高等教育觀念的教育特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多引進且聘用具有優秀音樂文化內涵以及聲樂教學技巧的人才,有助于提高整個音樂教育師資隊伍質量。由于外聘教師是難以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聘請本土具有演唱實力的歌唱演員以及名望的作曲家、超技能的演奏人員等相關工作者,充分傳承并弘揚少數民族音樂這部分人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相關知識聘請這部分人作為任課教師,能夠緩解特色教師不足這一弊端,也能夠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音樂的有效融合,提高人才培育質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少數民族聲樂藝術是我國少數民族人民的智慧結晶。要想充分發揮少數民族聲樂教學質量,提高少數民族聲樂人才教師就必須引導學生拓展音樂,提高演唱技能,并且把握好不同民族風格的作品,確保作品保持濃郁的民族特色,才能夠真正做到有效傳承并發揚。
參考文獻
[1]趙一鴻.關于高校民族聲樂人才培育策略[D].蘇州:蘇州大學,2107.
[2]劉文.淺談高校少數民族聲樂人才培養方法[J].音樂創作,2015(1):186-187.
[3]薛小琴.對民族聲樂教學的現狀及創新思考[J].黃河之聲,2015(10):43.
作者:閆妍 單位:赤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