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留學生教育中的藝術教育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校留學生教育水平代表一個學校的國際化水平,越來越多的高校逐漸認識到留學生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留學生教育中藝術教育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本研究從高校留學生教育中藝術教育的意義、高校留學生教育中藝術教育現狀進行論述,提出了高校應增強針對留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意識、高校應給予留學生藝術教育足夠的重視、建設系統完善的藝術教育類課程體系等建議。
關鍵詞:留學生教育;藝術教育;中國傳統文化
2014年2月17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1]。隨著中國在全世界國際地位的提升以及國家影響力的不斷提高,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來到中國,作為留學生進行各種長期短期的漢語言學習、專業學習、漢語言文化體驗、語言文化研習等。據統計,2017年共有來自204個國家和地區的48.92萬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935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規模增速連續兩年保持在10%以上(以上數據均不含港、澳、臺地區)[2]。中國要在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要把中國文化傳播到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僅僅依靠中國人傳播是不夠的,數量龐大的留學生大軍是傳播和推廣中國文化的一根重要紐帶。
一、高校留學生教育中藝術教育的意義
別敦榮和夏晉在2013年的研究中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教育:一是為全體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普通藝術教育,主要表現為各教育階段所開展的音樂、舞蹈、美術等基本藝術素養教育;二是部分學生所接受的藝術專業教育,由各級各類藝術教育院校所實施[3]。本研究側重于探討第一種類別,即全體受教育者所接受的普通藝術教育。對中國學生而言,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精神指導,國務院辦公廳2015頒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意見中對如何進一步推進各級各類學校美育改革發展提出了詳盡全面的要求。別敦榮、夏晉、岳友熙、魏娜、王雅君等研究者從藝術教育的專業化及通識性、中國藝術教育的出路[4]、藝術教育對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作用及途徑[5]等方面對藝術教育進行了研究,但鮮有研究者關注留學生的藝術教育,通過對中國知網進行搜索,也未發現留學生教育中藝術教育相關內容。然而,筆者認為針對留學生的藝術教育對留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認同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針對留學生的藝術教育有助于留學生
更好地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普通高校中藝術教育一般包括音樂、舞蹈、美術、戲劇、戲曲、影視、書法、剪紙等課程,學校通過開設這些必修或者選修課程來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開闊學生的視野。對留學生而言,蘊含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類課程讓留學生從不同側面直接或者間接地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當留學生對其中一種或幾種藝術形式感興趣時,他們會深入了解其背后蘊藏的文化背景,這有助于留學生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二)針對留學生的藝術教育能夠提高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
對留學生而言,如果只有漢語語法、詞匯、語音、聽力、閱讀、寫作等課程,那漢語學習無疑是單調枯燥的。高校在留學生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各高校優勢資源與當地地方特色文化適當開設一定數量的藝術類課程、民俗文化體驗活動,這將極大地豐富留學生的漢語學習體驗,讓漢語學習不僅局限于校園內、教室內,而是擴大至留學生身邊的社會中,讓留學生從內心里對中國、對中國文化感興趣,一旦留學生自己對中國、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他們學習漢語的興趣自然會提高。
(三)針對留學生的藝術教育有利于中國良好國家形象的傳播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上國家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在這個被稱之為地球村的世界中,每個國家都會有一個國家形象,當人們提到這個國家時,總會把國家形象和這個國家結合在一起,比如中國被稱之為沉睡的雄獅。國家形象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至關重要,因為這是人們對于一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總體印象,而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則是一個國家塑造其國家形象的有力武器。現代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網絡化時代的全面來臨讓世界上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以光速的形式傳播到地球的另外一頭,網絡上一些對中國不利的、有損國家形象的視頻每天都有很大的點擊量,這些或真實或虛假的視頻讓一些國家的人可能對中國造成誤解。而留學生在中國學習生活后,尤其是在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在受到一定的藝術教育后,他們將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將對中國產生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只有當留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自己的認識并且產生認同之后,他們才可能把這些優秀寶貴的文化瑰寶傳播到自己的國家。
二、高校留學生教育中藝術教育現狀
針對高校留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對整個留學生的培養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目前由于種種原因,高校中針對留學生的藝術教育不盡如人意,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高校針對留學生的藝術教育意識普遍不強
近年來我國的留學生人數每年的增速基本都超過10%,而且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這一增速也將有所提高。2017年我國的各類留學生人數就達到48.92萬名,這樣一大批留學生是國家與國家間友誼的使者,是國家間文化的傳播者,是國際交流合作的推動者。讓這些留學生成為親華友華的使者,讓他們在自己的國家傳播中國文化將比外國人通過網絡認識中國產生更好的效果。然而,這些留學生來到中國的各高校學習后,高校并未認識到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以及這些留學生作為傳播者的重要作用。留學生來到高校學習后,高校最關注和注重的其實是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只要留學生在HSK(漢語水平)考試中取得高分,留學生的漢語口語很棒,高校就認為自己培養的留學生很成功,而很少有高校關注到留學生的藝術教育、關注到留學生藝術教育背后蘊藏的價值。
(二)高校針對留學生的藝術教育重視度不夠
由于對留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性意識不夠,高校對留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幾乎沒有要求,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對于中國學生,高校一般會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做出一定的要求,如每學期修夠幾個藝術類學分、每學期參與多少次藝術類活動等,但對于留學生,鮮有學校就留學生進行藝術教育做出要求,沒有硬性要求來進行規范,這主要是由于高校對留學生藝術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的,這直接導致留學生的藝術教育呈空白狀態。
(三)缺乏系統的藝術教育類課程體系
高校對于中國學生,有嚴格的培養方案,培養方案涉及學生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其中實踐教學又包含專業見習活動、專業實習、社會實踐、創新與創業實踐、課外素質拓展、第二課堂等諸多模塊,每個模塊對所需要完成的內容有嚴格的要求。而對于留學生而言,一些高校并未編制完整的各專業留學生培養方案,只是根據相關負責老師的理解,每個學期提前安排好留學生的課程,這就存在很大的隨意性,一些課程可能被很隨意地去掉或者一些課程被很隨意地加上。而一些高校編有留學生培養方案,觀其培養方案,也缺乏系統的藝術教育類課程體系,其主要關注點在于語言能力的培養,藝術類課程雖有涉及,但只是零散的課程拼湊,沒有以系統的體系呈現出來。
(四)現有藝術教育方式及作用有限
目前一些高校對留學生均開設眾所周知的中國傳統文化才藝課程,如剪紙、書法、民族舞蹈、茶藝、太極等。留學生學起來也感覺熱熱鬧鬧,但更多地是感受這一課程所帶來的熱鬧,而非課程本身以及課程背后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由于教學資源或師資的限制,一些高校甚至安排在校大學生來承擔這些課程。在校大學生由于自身知識的限制以及經驗的缺乏,他們在教授這些課程的過程中,僅僅完成了課程上要求的東西,而并未對這一藝術類課程所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有效的講解與傳達。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當觀察教師在教授留學生太極時,總體感覺是留學生僅僅在模仿老師的一招一式的動作,從最初的模仿得完全不像到后來的模仿得基本到位,留學生僅僅是掌握了這些動作,而對于這些動作所體現的“陰陽對立統一”、“天人合一”、“修身養性”等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則一無所知。這樣,即使留學生學習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課程,他們也無法理解和體會這些課程所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
三、加強高校留學生教育中藝術教育的建議
(一)高校應增強針對留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意識
高校從學校層面不僅要認識到留學生教育的重要性,更要認識到藝術教育在留學生教育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從教務處開始,到學生處,到各個學院層面都要從留學生教育的實際出發,認識到留學生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在各個環節及時溝通、聯系配合,更好地促進留學生藝術教育。比如學生處組織中國學生進行各項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時應與各學院及時溝通,讓留學生參與到其中,這不僅體現了學校的國際化,也讓留學生親身參與到這些活動中,這樣留學生能更直觀、更真切地感受中國文化。
(二)高校應給予留學生藝術教育足夠的重視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5〕71號)中指出學校應大力改進美育教育教學,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合作,各級各類學校應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點積極參與中外人文交流。依托現有資源,加強學校美育實踐基地建設,取得一批美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成果,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學校美育的整體發展[6]。就高校本身而言,應當從學校層面出發,從頂層設計就給予留學生藝術教育一定的重視,在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資金支持方面給予一定的傾斜。有了學校的政策和資金支持,留學生藝術教育一定會開出絢麗的花朵。
(三)建設系統完善的藝術教育類課程體系
高校招收留學生后,就要編制各專業留學生培養方案,培養方案中不僅要包括語言知識課程,還要包括完善的藝術教育類課程體系,體系中要包含體現中國傳統古國文化藝術底蘊的內容,例如古代音樂、民族舞蹈、古代美術、現代戲劇、古代戲曲、毛筆書法、傳統剪紙、太極拳等等。這些內容一部分開成鑒賞課程,學生聽一下看一下就可以了,例如古代音樂、古代戲曲、現代喜劇等,其他的不但要讓學生看、聽,還要讓學生進行實際的體驗,例如民族舞蹈、毛筆字、剪紙、太極拳等,通過實際的參與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和藝術素養,更好的理解中國文化。
(四)加強高校留學生教育師資隊伍的藝術素養
高校留學生藝術教育中的藝術教育如同高校中中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依靠專門課程的課堂教學。高校留學生的藝術教育不能僅僅停留專門課程的課堂層面上,還要貫穿在留學生的其他課程和課外活動、日常生活當中。因此,一支具備較高藝術素養的高校留學生師資隊伍變得非常重要。要通過招聘專門的懂藝術的輔導員,加強輔導員隊伍的藝術建設,使得組織的高校留學生的課外活動中滲透藝術的形式和內涵;要通過對現有高校留學生授課教師進行專門培訓的方式提高授課教師隊伍的藝術素養水準,讓授課教師在所有的課堂上盡可能的展現中國的藝術之美。這樣既可以使得語言課堂或者專業課課堂的課堂氣氛更好,增加課堂的吸引力,也可以實現對高校留學生的藝術教育。
參考文獻:
[1]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
[2]教育部網站.來華留學工作向高層次高質量發展[EB/OL].
[3]別敦榮,夏晉.論藝術教育的專業化及其通識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3(2):61-66.
[4]岳友熙.論中國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出路[J].甘肅社會科學,2007(6):248-252.
[5]魏娜.藝術教育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D].武漢理工大學,2008.
[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
作者:董志勝 單位:曲靖師范學院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