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傳統書法介入當代陶瓷藝術創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傳統書法和陶瓷文化歷史悠久,將書法元素介入陶瓷文化藝術創作逐漸得到業界推崇和認可,文章從景德鎮陶瓷書法現狀分析入手,探討了書法介入陶瓷藝術創作的深遠影響和意義,最后具體分析了書法在陶瓷藝術創作的表現形式和內涵。
【關鍵詞】中國傳統書法;陶瓷文化;藝術創作
1、景德鎮陶瓷書法現狀分析
景德鎮陶瓷文化源遠流長,對世界陶瓷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然而經過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傳統藝術陶瓷仍占據著景德鎮陶瓷文化的主流地位,這已不能滿足現代審美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審美有更高的需求,陶瓷書法越來越受到關注。陶瓷書法是以當代陶瓷為載體,以書法為主要表現形式,是工藝和造型相結合的一種新興藝術,逐漸成為當代陶瓷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陶瓷書法作為一門新興藝術尚在起步階段,主要停留在裝飾的范疇,以摹寫古人為主,自由創作還遠遠不夠,投入創新研究的人力、物力資源也十分有限,對陶瓷書法的系統性理論研究也很少,所以只能通過走訪、調查、收集等方式,才能找到一些相關資料。
2、書法介入陶瓷藝術創作研究的意義
書法是幾千年來中國文化的精髓。陶瓷見證了中國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將中國傳統書法元素融入當代陶瓷的意義在于:(1)完善書法抽象藝術理論將中國傳統書法元素抽象化,是以漢字符號圖形作為創作元素的現代抽象藝術,從本質上保留了書法的特征。這是中國獨一無二抽象藝術特征,是中國現代藝術的一種獨特樣式。探索“抽象書法”的貢獻在于使書法創作獨立于漢字之外,邁向其藝術的本質,追求它在更高的審美層次上表現藝術家的感受和情緒。(2)促進當代陶瓷書法發展陶瓷書法是將陶瓷、書法糅合創新,以傳統的書法元素為基礎,通過抽象的手法,豐富陶瓷書法的內涵和外延。突破陶瓷書法的傳統觀念,解放思想,擺脫束縛,著重探索陶瓷書法藝術的理論和創作,具有開拓意義。(3)豐富當代陶瓷文化內涵陶瓷書法是當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陶瓷書法,能開拓陶瓷文化的新領域,形成解讀陶瓷文化的新視角,展現陶瓷文化的多元化魅力,為這古老的陶瓷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江西在全國的文化地位,乃至世界文化的影響。
3、書法融入陶瓷藝術創作的內涵
陶瓷書法的主要構架及組成元素,陶瓷書法的理論研究。中國傳統書法元素是中國特有的符號。傳統藝術陶瓷仍占據著景德鎮陶瓷文化的主流地位,這已不能滿足現代審美的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審美有更高的需求,陶瓷書法越來越受到關注。陶瓷書法是以當代陶瓷為載體,以陶瓷書法元素為主要表現形式,是工藝和造型相結合的一種新興藝術,逐漸成為當代陶瓷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陶瓷書法字非字為案例,根據陶瓷器物的不同,將書法元素介入到陶瓷造型當中去,從而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1)中國傳統書法元素抽象化研究中國傳統書法包括漢字的字形字義,間架結構,書體的不同特征、書寫的章法要領都必須符合傳統審美規范。歷代書論及書家,對書法的認識與追求雖有差異,但總體審美原則是無可動搖的。在這個多元文化沖擊和碰撞的時代背景下,開放、自由的抽象藝術逐漸為人們所熟知和接受。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抽象藝術已成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形成了當代審美追求。將中國傳統書法元素抽象化,就是用現代或當代的審美眼光發展與延伸傳統書法,其中對字型的結構,章法的結構變化,書寫內容的表現總體是尊崇傳統審美。抽象書法主要在于藝術視覺的表達,追求有意味的藝術形式與筆墨結構的探索。(2)陶瓷書法的概念陶瓷書法是以陶瓷為載體,以書法為主要表現形式,是工藝和造型相結合的一種新興藝術,它與陶瓷雕塑、陶瓷繪畫等是姊妹藝術,都屬于陶瓷工藝美術的范疇。(3)陶瓷書法的藝術特征陶瓷是泥與火的藝術,書法是筆與墨的藝術。兩者之間不乏契合。陶瓷書法正是建立在對兩門藝術的解讀和深掘,通過傳承和創新,從而達到融合和升華。首先,兩者都是造型藝術。書法是以線條的流動來表現作者的情感心緒和品格修養。陶瓷造型通過各種線型和體面結合變化,空間的虛實、體量大小關系、輪廓的起伏等,構成陶瓷的造型美。其次,從審美特征來看,兩者都是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狀物與抒情相統一的藝術。書法無色而具有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來自自然形象而又遠離了自然形象。書寫者將自己的精神意蘊、生命情絲、審美趣味化為或縱或收、或枯或潤、或粗或細、或剛或柔的線條,并通過這些筆墨線條的枯潤、濃淡的個性因素,反映出人的審美經驗。漢代的楊雄在《法言》中說:“言,心聲也;書,心畫也。”唐代孫過庭認為書法藝術可以看出書法藝術家的情感,即“達其情性,形其哀樂”。清代劉熙載更是一語道明:“寫字者,寫志也”、“書法,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如其人而已。”中國作陶的祖先似乎一開始就賦予了陶瓷以藝術和精神文化的涵義。“陶者,淘也,依山取土,以水濾土,和水成型”,一個“陶”字竟是思想的象征,于是有了“陶冶”、“陶鑄”等由“陶”字而生的人文意味,也有了陶瓷作品作為精神與文化象征的本質。在窯爐面前,每一個陶瓷藝術家都充滿了希冀和期待。他們在用泥加火的特殊語言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靈魂。陶瓷藝術家在陶瓷創造過程中把精神與語言統一起來,從精神層面出發,尋求語言的自然表現,創造富有文化內涵和個性特征的作品。他們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與自己心靈、情感相對應的語言形態;他們關注的不再是空洞的作品主題,而是自己的思想寄托。再次,從表現特征來看,陶瓷與書法藝術在表現形式上具有共同特征。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它們都不適宜于表現持續性的情節性的事件,而長于表現一動作瞬間,并在動作瞬間內創造出頗富生命力和表現力以及想象力的藝術形象。另一方面,書法藝術與陶瓷藝術兩者都講究和強調變化。清人陳介祺在其《習字訣》中主張“練字不如練氣”,正是受到陶文與金文布局結構的啟發。因為有些陶文、銘刻的書法多是隨同器形裝飾上的需要而自然變化,并不拘泥于行列的整齊;字體大小也不規矩一致,如此反而使人感到迭宕多姿、妙趣橫生。我們知道“秦磚漢瓦”這一膾炙人口的成語,其所表達的含義,不僅表明當時的制陶工藝已臻上乘,更主要的是說明了“秦磚漢瓦”的創造性和富于變化性。陶上的圖案、文字既表現了淳樸的時代風格,又富有天然的藝術情趣。刻的無論篆書或隸書,多在圓形或方形、云形輪廓內變化其形體,介乎文字與圖案之間,別有一種圓渾典雅的神韻,令人百看不厭。總之,對陶瓷藝術和書法藝術兩者特征的深入、完整的理解,有助于在創造過程中加強陶瓷的表現性和抒情性,從而創作出更加有審美力度和審美價值的作品。(4)當代陶瓷書法的創新與探索秉承傳統,立足創新,不斷向更高審美層次追求探索,努力尋找“真我”,通過作品表達出自己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的內心感受,擺脫了傳統書法的束縛,抽象化漢字,把文字從理性和邏輯中釋放出來,似字非字,形減而神不減,再結合陶瓷這一古老載體,自由奔放地宣泄作者的情感,表達心靈深處的碰撞,將陶瓷書法創作和個人情感表達相結合,敢于展現自己,表達自己,創作出更具時代特征和審美情趣的陶瓷書法作品。
4、總結
陶瓷書法應自覺充當傳承文明發展的載體,表現社會主流文化的美學精神以及審美訴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必須走創新發展之路才會踏上光明的大道,陶瓷書法家應以此作為創作出發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兼顧,高雅和通俗共存的和諧局面。
【參考文獻】
[1]曹唏.象外之象大象無形——關于尹志軍現代陶瓷藝術作品[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4,48(05):57-59.
作者:尹志軍 單位: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