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美術教育中版畫藝術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由于版畫具有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和培養學生情感表達的特性,非常適合在小學美術中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因此,本介紹了版畫藝術的歷史,指出版畫藝術應用于小學美術教育中的重要意義,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將版畫藝術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愛上版畫藝術。
【關鍵詞】版畫藝術小學美術教學應用
一、我國的版畫藝術概述
版畫是繪畫形式的一種,是用刀具或化學藥品等在版上刻出或蝕出畫面,再復印于紙上;或是用刀子或化學藥品等在銅版、鋅版、木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后印出來的圖畫,有木板、石版、銅版、鋅版、麻膠版等品種。版畫最早起源于中國,魯迅先生在《木刻紀程》小引中說:“中國木刻圖畫,從唐到明,曾經有過很體面的歷史”,唐朝最有代表性的是雕版佛畫、佛經,唐咸通九年(868年)運用雕版印刷的《金剛經》卷首畫是歷史上最早的版畫,之后宋元時期版畫主要用于招貼和書籍插圖,明代戲曲小說插圖發展最盛,清代版畫沒有前代那樣繁盛,但是形式開始多樣,尤其是木板年畫得到普遍發展。在這一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中,版畫只是以印刷復制品的形式存在,沒有形成獨立的版畫藝術。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倡導“中國新興木刻運動”,這是中國現代版畫的開端。魯迅先生對推動我國現代版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曾在給青年木刻家方善境的信中提到“小學生也做木刻,為手工之一種也”??梢姡斞赶壬辉缇涂吹搅税娈嬎囆g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二、版畫藝術應用于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激發學生的興趣。一般的美術課上,老師為學生準備的都是筆和紙,然后確定一個主題,讓學生們用筆在紙上自由發揮。而版畫藝術則相對復雜一些,并且需要學生手腦并用。學生們要現在腦子里勾畫出作品的大致輪廓,然后要用刻刀在木板上進行制作。雖然會耗費一些體力,但大多數學生覺得這種做法相較于傳統的在紙上作畫,更為有趣。因此,更會樂于進行制作。2.培養學生的能力。版畫需要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同時結合畫的載體創作出天馬行空的作品,這就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可以制作版畫的也不只是木板,其他生活中的一些廢棄垃圾也同樣可以進行創作,取材方便也是版畫藝術的一大特點。版畫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他們開動腦筋,深入思考。3.傳承藝術文化。版畫歷史較為深遠,一路發展下來,種類繁多,這種技藝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進行傳承,才能將這門藝術做到源遠流長。將版畫藝術融入小學美術教育中,讓孩子們從小就介紹這種藝術的熏陶,不僅是對他們情操的陶冶,更是有助于藝術文化的傳承發展。
三、版畫藝術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途徑
1.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小學階段,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深遠影響,使得不少師生對版畫藝術都不夠重視。這就需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版畫藝術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通過加深對版畫藝術的接觸與教學力度,對學生今后的發展以及藝術修養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2.進一步提升教師的素質與修養。學校要與時俱進,注重培養教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質。對已經在崗工作的教師要注重培訓提升,加強他們的學習意識,而不是永遠一套講義、一種教學思路。而對即將招聘或引進的人才,要注重他們的心理健康和道德修養方面的考察。傳道、授業、解惑,傳道為第一要義,為人師表首先就要從自身做起,端正人生態度,積極努力,才能培養出熱愛生活、樂觀向上優秀學生。3.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老師要注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老師只起到引導和指導的作用。學生們想畫什么、想刻什么,都可以讓學生們自由發揮,無需設置條條框框或主題思想。版畫藝術的特點和最終目標就是要記錄下學生此刻最真實的想法,給他們留出想象的空間,放飛他們的想象力。老師只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才會上前予以指導。要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制作版畫的樂趣和版畫藝術的魅力。4.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小學生剛開始接觸版畫可能會對版畫的認識不足,因此需要教師從旁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教師要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一點、一點慢慢深入研究版畫藝術,從簡單的作品開始,體會完成作品帶來的樂趣,逐步將更多技藝教給學生,讓他們從基礎作品逐漸過渡到加入自己思想和創造性思維的成熟作品,從而最終實現版畫教學的目的。
四、結束語
版畫這種藝術形式是視覺藝術的一種,它的制作相對簡單,取材廣泛,它對學生在色彩、布局方面的鍛煉是非常有意義的。因此,作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將版畫藝術應用于小學美術課堂中,既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幫助他們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不失為一條豐富小學美術教學的優選路徑。
參考文獻:
[1]潘虹.審美啟智文化——談小學美術版畫教育[J].美術教育研究,2016,(12):88.
[2]黃宏剛.探究小學美術教學中版畫創作思維具有的優越性[J].美術教育研究,2017,(10):90.12
作者:田小蘭 單位:吉林省長春市一0三中學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