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精準扶貧下鄉村園林景觀設計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8年,是全國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年,是恩施州脫貧攻堅最重要、最關鍵的1年。為提高鄉村人居環境,美化鄉村面貌,園林景觀設計運用必不可少。分析了鄉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基本原則,并就鄉村景觀設計內容做了重要論述。
關鍵詞:鄉村園林景觀;扶貧;原則;內容
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意義主要圍繞重視傳統鄉村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結合地域特點,運用各種自然、人文資源,創造優美、和諧的鄉村整體面貌,實現進一步提高鄉村居住環境質量的目標,為2020年全國脫貧打下堅實的硬件基礎。
2鄉村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中的基本原則
2.1規劃與保護原則
在景觀規劃和設計過程中,應重視保護鄉村本土景觀,比如,農村耕地、茶園、自然山川、河流等,這些都是鄉村景觀中的重點,因此,在其設計和規劃過程中注意減少損壞。
2.2開放性原則
鄉村景觀是社會共享資源,保證鄉村景觀的開放性,使人們能夠觀賞、接近、享受,避免出現個人或者家庭式景觀。
2.3協調性原則
在規劃設計過程中,結合環境、生產、村域發展、旅游等相關因素,更深入地規劃和設計鄉村景觀,同時,保證鄉村景觀的特點。
2.4歷史性與地域性原則
不同地區的鄉村景觀,有著不同的歷史性和地域性。因此,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尊重當地的歷史文化和區域特點,保證鄉村景觀特色。
3鄉村景觀設計內容
3.1鄉村主入口
鄉村主入口設計既要簡單明了,又要富含文化特色,是整個鄉村設計的重點。入口處應適當放寬道路或設小型內外廣場,以便人流集散,同時,結合當地特色、產業、文化設計展示內容。較有條件的區域可在入口兩側對植行道樹,有利于強調并襯托入口設施。
3.2集散場地
鄉村集散場地的設計一般設在村委會周邊或較寬闊的區域為宜,既可方便來訪群眾辦事、集會,又可進一步展示村域文化和產業特色。集散場地設計既要滿足集散要求,又要適當考慮生產需要。同時,結合老年、兒童活動場所、停車場、小游園、休息設施、公廁等相關內容,形成一個較綜合的集散場地,不僅可以提高集散場地利用率,又可滿足各類人群需求。
3.3入村道路
入村道路主要分為3類:入村公路、組級公路、院落小路。入村、組級公路主要是行道樹景觀設計,利用道路兩邊的空地,結合當地自然資源、產業資源、文化特色等選取成活率高、景觀效果好、耐修剪、易成活、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樹種種植行道樹,既能豐富村、組道路景觀,又能優化村域整體面貌。院落小路設計主要突出小路本身的特點和文化底蘊,可根據當地出產的石材設計硬質鋪裝紋樣,如青石鋪裝、鵝卵石鋪裝、花崗巖鋪裝等。
3.4村域地形
地形設計應充分結合當地原始地形地貌、農田布局、產業布局等相關因素,選取制高點或營造景觀中心點等,利用有景可觀、借景可用的手法,突出村域中心景觀,達到以中心景觀為主、輔景為策應的觀賞效果。
3.5村域建筑外觀
為反映地方村域特色、民族文化,可利用當地固有的建筑形式設計建筑外觀,如土家吊腳樓、徽派建筑等。同時,結合園林景觀設計,豐富村域景觀,讓游人走進鄉村,感受到當地的民族文化、村域特色,如恩施沐撫古鎮、土司村、高供橋村侗族風情等。
3.6園林景觀設施
園林景觀設施主要包括園桌、園椅、坐凳、花壇、水池、噴泉、景墻、花架、亭、廊、榭、山石、欄桿、圍墻、擋土墻等。通過景觀設施的布局和外觀設計,既能提高村域園林景觀效果,又能進一步營造村域地方民族特色。
3.7植物配植
為了使整個鄉村景觀和諧統一,應根據需要種植相應的園林植物,穿插其間,起到點綴美化的作用。恩施地區常用的鄉村綠化樹種有:(1)大喬木類:桂花、法桐、銀杏、水杉、杜英、香樟、樂昌含笑等。(2)中喬類:桃樹、李樹、梨、花石榴、紫荊、碧桃、紅葉李、紫薇、紅葉石楠、白玉蘭、廣玉蘭、紫玉蘭、棕櫚、木芙蓉、芭蕉、山茶、紅楓、雞爪槭、大葉女貞、枇杷、晚櫻等。(3)灌木球類:海桐球、紅檵木球、杜鵑球、黃楊球、金葉女貞球等。(4)小灌木類:杜鵑、紅檵木、小葉女貞、金森女貞、紅葉石楠、南天竹、龍柏等。(5)地被類:鳶尾、麥冬、吉祥草、萱草、蔥蘭、玉簪等。(6)草坪類:馬尼拉、臺灣青、百慕大等。(7)竹類:蓬竹、南竹、鳳尾竹。
4總結
鄉村園林景觀設計應本著以人為本、服務于人、美化環境的原則,設計節約型園林景觀,應充分結合當地固有的自然生態資源、人文資源、民族資源等進行景觀規劃。同時,在選用樹種上應選擇易成活、管理少、物美價廉的品種進行種植設計。
作者:胡永忠 單位:來鳳縣園林綠化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