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的建設及質量保證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公立性臨床醫學檢驗中心的發展是與國家衛生政策相契合的。在金壇區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下,以金壇區人民醫院檢驗科為中心實驗室,與區域內的15家醫院、衛生院的檢驗科建立了松散型的區域檢驗中心,通過統一應用信息化系統、共享資源、整合檢驗項目,規范操作流程、加強培訓、完善文件表格及流程,提高質量、持續改進,提升了服務與能力,初步實現了區域內信息互通、檢驗結果互認、資源優化配置,在分級診療、醫聯體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使就醫的患者享受了更大的實惠和服務。
關鍵詞:區域檢驗中心;結果互認;信息互通
1檢驗中心的成立
金壇區區域臨床檢驗中心于2013年成立,中心以常州市金壇區人民醫院檢驗科為主體,聯合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家鄉鎮衛生院組建而成。縣級區域檢驗中心成立前,各社區及鄉鎮衛生院檢驗存在諸多問題,如資源分布不均、能力建設不足、與臨床的溝通不暢、缺乏對應的管理標準與規范[6]。優勢資源主要集中在縣鎮的兩家二級醫院,基層單位設備陳舊或缺失、工作人員能力不足、檢驗項目過少、質量難以保證,醫院及檢驗的信息系統不一致、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間不能互通或缺如、檢驗結果不能互認等,嚴重制約患者疾病的診斷、治療,增加患者醫療費用支出。2013年3月,在當時醫改政策指引下、金壇衛生計劃局組織并領導下,以金壇區人民醫院檢驗科為依托,聯合區域內鄉鎮衛生院,引用第三方迪安醫學檢驗所的物流系統,成立金壇區區域臨床檢驗中心,為區域衛生所、衛生院提供檢驗服務,以適應分級醫療發展的需要并為醫聯體提供更好的服務。
2臨檢中心檢驗工作的開展及質量控制
2.1信息化的統一應用及資源共享
金壇區人民醫院引進上海金士達衛寧軟件,該公司開發醫院信息系統(HIS)和LIMS,醫院內實現HIS與LIMS系統的無縫對接,并依醫院個性化需求進行設計,同時對區域內各衛生院的信息系統進行統一規劃布局,以LIMS為橋梁,實現區域衛生院、衛生所各實驗室數據與中心實驗室間的相通,衛生所、衛生院又以LIMS與各自衛生院所內的HIS相通,實現了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提高了效率,更好地發揮醫聯體的作用[7]。在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領導下,區域內各衛生院進行了LIMS的統一,如項目名稱、收費標準、標本條形碼、采樣耗材、樣本采集手冊等方面,并規范了運行流程[8]。
2.2規范操作流程并進行崗前培訓
為保證結果的可靠性、互認性,檢驗中心與迪安檢驗在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領導下,設計了5條標本送檢線路,配備了4臺物流車,保證標本每天12:00前到達中心實驗室。物流車實行GPS定位、低溫運運,工作人員交接時需核對標本數量、標本溫度、接收時間、記錄并雙簽,以保證標本安全、準確送達中心實驗室[9-10]。檢驗中心對區域內衛生院、衛生所發放《標本采集、運送手冊》,對LIMS使用、《標本采集、運送手冊》的內容進行培訓,對物流人員進行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以保證采集的標本合格、運送過程安全。
2.3提升服務與能力
2.3.1檢驗項目整合
自檢驗中心成立,區域內衛生院保留三大常規檢測項目,其中朱林、建昌、水北、儒林、三院、二院等醫院保留了部分常規生化項目。中心實驗室增加檢驗項目100多項,引進貝克曼生化發光流水線1條,其他設備3套,由以前檢測項目不到300項增加至近400項,檢測能力、服務能力大大提高。中心實驗室的業務量穩步增加,檢驗業務量增加近1倍,接收區域內檢測標本量翻了兩番。
2.3.2質量提升
打鐵尚需自身硬,中心實驗室首先加強自身質量建設,按ISO5189進行規范管理[10],新編寫文件31個、新增記錄表單34個,進行設備校準、流程管理,對工作人員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使其熟知制度規范并熟練應用。強化檢驗項目的室內質控,室內質控開展率達93.5%。參加江蘇省室間質評及國家性病檢測專項質控,合格率達到100%。區域內衛生院的檢驗單位也進行了相應的規范學習,但與中心實驗室相比,尚有一定差距。組織區域內單位培訓,規范標本采集、運送,規范LIMS使用,督查區域內衛生所開展常規檢驗項目室內質控情況,并進行總結,目前區域內實驗室室內質控成績為90%。組織區域內衛生院參加常州市開展的室間比對活動,各單位均能按要求參加,及時回報結果,區域內衛生院的室間比對結果平均成績達到88%,但不同單位間的差異較大,有1家沒有參加比對,1家成績僅為74%,還需加大扶持力度,上下共同努力,才能達到檢驗準確、結果互認。
3檢驗中心運行的體會及展望
縣域級檢驗中心經過近5年建設,中心實驗室及區域內各實驗室,檢驗項目增多、信息互通、檢驗質量提高、人員能力增強、檢驗結果互認、服務提升,醫聯體及檢驗中心的作用正在一步步被認可,其功能也在擴展。但在運行中也存在一些小問題,主要表現為中心實驗室與其他實驗室為松散型合約關系,產權不明晰致、機制不完善、利益沖突及支付中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醫聯體不能有效整合資源、高效運行[11],如督導檢查較難落實,特別是提高質量與支出產生矛盾時;部分衛生院信息化程度不高,院中HIS與LIMS對接不佳,系統中內容不完善,使用術語不規范;個別衛生院LIMS中數據維護不全,檢驗項目不全,對少見、罕見檢驗項目醫生開單少而不主動維護;個別衛生院檢驗人員能力及責任心有待進一步提高,中心實驗室報告單,各衛生院網上接收后須及時審核報告單給臨床醫生,讓檢驗結果及時服務于臨床;中心實驗室對各衛生院的危急值的設定,報告流程等環節還需進一步完善,真正做到危急值的有效使用。縣域級檢驗中心搶先發揮了其在醫聯體中的作用,它向上聯系三級大型綜合醫院,向下連接鄉鎮衛生院,通過標本的合理流動,信息系統的使用,基層患者能快速獲得準確可靠的檢驗結果。通過“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遠程會診系統對患者“足不出戶”就能診斷,提高了對患者的救治能力。通過地方政府的引導、國家醫保政策的傾斜[12],采用在一定區域內集中投資檢驗設備,提高了檢驗人員能力、加強了質量控制、實現了資源共享、檢驗結果的互認,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使機構一體化并組建了緊密型醫療聯合體[13],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以保證“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回基層”的就醫格局的運行。經過幾年的建設,金壇區人民醫院快速發展,已建設成為三級結合醫院。
4小結
縣域級檢驗中心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通過信息化、優化資源與整合項目、規范操作及工作流程,提高了質量,提升了服務與能力,初步實現了區域內信息互通與檢驗結果互認,真正做到了服務基層群眾,為社會創造良好效益,這是目前我國醫療改革、檢驗醫學發展的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5,22(9):1-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公布[J].中國醫院院長,2015,11(7):16.
作者:芮星 焦夕琴 葛鎖華 彭俊華 蘇建華 單位:常州市金壇區人民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