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醫學檢驗專業學生臨床溝通能力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醫學檢驗質量控制分為檢驗前、檢驗中、檢驗后3個階段,臨床溝通貫穿整個檢驗過程,是保證檢驗質量的重要環節,也是醫學檢驗專業學生在實習階段的重要培訓內容。醫學檢驗專業學生臨床溝通主要包括與醫生、護士及患者的溝通,醫學檢驗專業學生應掌握醫學檢驗相關專業知識及臨床知識,掌握根據不同的臨床問題進行溝通的技巧和能力,為畢業后勝任臨床檢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實驗室,醫院;臨床實習;學生;學科間信息交流
1檢驗科與臨床溝通的重要性
臨床溝通是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認可準則的基本要求,準則中明確說明醫學實驗室是為臨床醫生和患者服務的,不僅要為臨床提供準確的檢驗報告,還要為臨床提供必要的咨詢服務[3-4]。臨床溝通已成為檢驗科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是提高檢驗質量、檢驗能力和檢驗價值的重要環節。當檢驗科發現危急值,如不及時通知臨床醫生,就有可能導致臨床醫生錯過最佳處置時間,延誤病情,甚至導致患者死亡。當檢驗科發現異常結果,懷疑樣本采集有誤時必須及時與臨床溝通,進一步核實采樣過程是否規范、是否需重新送樣復查;否則,檢驗科就可能將這些異常結果直接報告給臨床醫生,導致其對患者病情的誤判、錯判[5-6]。鑒于臨床溝通的重要性,檢驗科帶教教師必須重視和加強學生的臨床溝通意識和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根據檢驗科的服務范圍及職責,臨床溝通至少應包括與臨床醫生、護士及患者的溝通。本文從這3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學生的臨床溝通能力。
2與臨床醫生的溝通
檢驗科與臨床醫生的溝通內容主要包括檢驗項目和檢驗結果兩大方面。在檢驗項目方面,隨著醫學檢驗設備和技術的迅猛發展,新項目被不斷推出,可供臨床醫生選擇的檢驗指標也越來越多。檢驗科應主動、及時向臨床醫生介紹這些新指標的臨床意義和應用價值,根據臨床需求開展新項目,這樣才有利于臨床檢驗工作的順利開展,有利于臨床疾病的診治[7-8]。檢驗項目和檢驗方法學的變更,也需事先告知臨床醫生。以尿液有形成分檢測為例,傳統的人工顯微鏡鏡檢是以每個高(低)倍視野中有形成分的半定量檢測報告。而現在流行的流式尿沉渣全自動分析儀則是以每微升中有形成分的定量檢測報告,與人工顯微鏡檢法明顯不一樣[9-10]。因此,當使用流式尿沉渣全自動分析儀時必須向臨床醫生說明其方法及原理,告知參考區間,否則會導致臨床醫生對檢驗結果的誤解。此外,檢驗標本的采集和運輸也需檢驗科與臨床醫生共同制定。在檢驗結果方面,檢驗科除必須按規定程序向臨床醫生報告危急值外,在檢測體系運行正常情況下,如遇到超異常結果時也需立即告知臨床醫生,找尋原因,建議患者復查。如遇到血小板很低的樣本,就應主動告知臨床醫生,確認樣本采集是否順暢,以排除采血導致的血小板消耗,確認檢驗結果是否與患者臨床表現相符。當發現患者前后結果差異較大時也要主動向臨床醫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治療情況。如化療患者白細胞通常會明顯下降,當檢驗科發現患者白細胞計數差異很大時應向臨床醫生咨詢患者的治療情況,以合理解釋結果之間的差異。此外,當臨床醫生對檢驗結果產生懷疑時,檢驗科工作人員有義務為其提供咨詢服務。針對與臨床醫生溝通的這兩大方面,帶教教師應要求學生熟悉檢驗科開展的檢測項目,各項目檢測的原理、標本采集、運輸及儲存方法等。帶教教師應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臨床醫學知識,對常見疾病的診療有一定了解。熟悉檢驗項目的參考區間、危急值及報告流程。帶教教師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臨床溝通,剛開始給學生做好示范,待學生熟悉流程后可讓學生單獨完成,最后根據學生和臨床的反饋意見,判斷學生是否掌握了溝通技巧、是否能與臨床醫生進行有效溝通。對存在的問題,帶教教師應進行針對性指導。
3與護士的溝通
正確規范的采集標本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基本前提[11]。臨床標本采集主要是由護士實施完成,因此,護士不僅要按醫囑核對患者信息、檢測項目,還必須熟悉不同檢驗項目標本采集的流程和規范,包括采集時間、方式、容器和送檢等。檢驗科應主動對護士進行培訓及考核,主要包括各檢驗項目對樣本采集的要求、是采集動脈血還是靜脈血、是否需要抗凝、選用何種抗凝劑、壓脈帶的正確使用、采集時間、采集順序、采集量、送檢時間、送檢方式等。強調樣本采集不規范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如壓脈帶捆扎時間過長可能導致樣本溶血和凝血酶活化,從而引起血清鉀水平增高、凝血酶原時間縮短等異常結果[12-13]。同時,檢驗科應編制樣本采集手冊,發放到臨床各護理單元供護士學習和查閱;且當護士對樣本采集規范存在疑問或理解不到位向檢驗科咨詢時,檢驗科工作人員應給予及時、準確的回復。檢驗科除在樣本采集前對護士進行培訓外,在檢驗中也應重視與護士的溝通。當檢驗科發現明顯異常的檢驗結果或與以往有明顯差距的結果時,排除檢測系統異常外,首先應考慮樣本采集是否規范。如檢驗科發現紅細胞、血紅蛋白、白細胞、血小板計數均明顯低于參考范圍的血常規結果時應向護士詢問患者病情,以明確該結果與患者臨床表現是否相符;若與患者臨床表現不符,檢驗科需進一步詳細了解護士采血過程,以確定患者的信息是否準確,是否在靜脈滴注時同側手臂采血導致樣本稀釋,是否需重新采樣復查。顯然,只有通過與護士的溝通,檢驗科才能掌握樣本采集過程是否規范,在此基礎上,才能判定檢驗結果是否合理、可靠,才能向臨床提供準確的報告。基于檢驗科與護士溝通的重要性,帶教教師應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檢驗科開展項目的樣本采集、送檢、保存等基本知識,增加溝通的自信心;讓學生參與報告審核,提高發現和判斷異常結果的能力;指導學生分析和查找異常結果產生的原因;根據可能的原因,訓練學生與護士溝通的能力。
4與患者的溝通
患者準備是檢驗前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規范、正確的準備是保證檢驗結果準確的首要前提[14-15]。通常,住院患者的采樣前準備是在護士指導下完成的,護士負責向患者解釋采樣的目的、要求及注意事項。對門診患者,采樣前準備更多的是由檢驗科指導的,如是否需要空腹、如何正確收集尿液樣本、如何規范采集男性尿道分泌物樣本等。除檢驗前外,在檢驗中有時也需與患者溝通。當發現明顯異常結果時除常規復檢外,檢驗科應聯系患者,詢問病情,核實采樣前準備和采樣過程是否正確,以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當結果出現危急值時檢驗科還應報告臨床醫生。同時,檢驗科還必須為患者提供解釋檢驗報告的服務。在臨床帶教中,檢驗科教師應向學生強調與患者溝通的重要性,訓練其溝通技巧,改善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要求學生掌握各檢驗項目樣本采集流程及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以確證檢驗質量,避免差錯事故,同時,給予檢驗報告的合理解釋。綜上所述,培養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溝通對象主要包括醫生、護士及患者3個方面,學生應掌握醫學檢驗相關的專業知識及臨床知識,掌握根據不同的臨床問題進行溝通的技巧和能力,要求做到及時溝通、主動溝通、記錄溝通等,為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畢業后勝任臨床檢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賈音,黃韋華,孫懿,等.檢驗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的實踐與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8,39(2):246-248.
[2]陳麗華,陳輝,宋明勝,等.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4):24-25.
[3]吳世木,周光莉,陳俊,等.將ISO15189認可體系質量要求融入醫學檢驗實習帶教中的實踐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2):227-229.
作者:何鵬 梁靜 陶華林 單位: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