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創新融合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受音樂教學固有模式的影響,一般會采取教師講授、演唱,學生聽從、模仿的手段來開展音樂教學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學生對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和沉悶的音樂課堂產生嚴重的排斥心理,學生在音樂教學活動開展中并不能獲得有價值的音樂知識。此時,教師需要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信息技術成為了首選。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要利用多媒體來調劑課堂,使原本枯燥的教學氛圍變得生動、活潑,以此使學生能以開放的心態來獲得更有價值的音樂知識。
【關鍵詞】小學音樂信息技術“創新融合”
小學音樂課堂是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的主要陣地,因此在音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音樂素養培養為目的來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但是,在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仍將“講、唱”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學生只能作為參與者的身份來被動地接受音樂教導,這就嚴重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在音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以此用精美的圖畫、精彩的畫面和視聽結合的方式來為音樂教學增添活力與魅力。那么,如何才能將信息技術引入到音樂教學中呢?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音樂不僅是由音符、樂章構成的,在音樂表達中還蘊含著深厚的情感。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來說,由于受到年齡、認知、思維的限制,他們很難通過歌曲演唱來體味作曲者蘊含其中的情感。寓情于景是多數作曲者最善于使用的手段。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的時候,需要將音樂中所描繪的景呈現在學生面前。我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通常會利用所媒體來為學生創設一些情境,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感悟音樂的魅力。比如,在我講授《蒙古小夜曲》這一樂曲的時候,會利用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現這樣的情景“在一片一望無邊的內蒙古大草原上,藍天、白云、蒙古包……太陽在緩緩地降落,模樣的姑娘正在一邊敲竹棒,一邊呼喚小羊們趕快回家。小羊羔們跟在羊媽媽的身后,歡快地往回跑,在草原上留下了一串鈴鐺聲。太陽消失在天際,天空暗了下來,月亮出來了,星星在夜空中眨著明亮的小眼睛,小青蛙鼓起肚子歡快地唱起歌來。這時候,牧羊姑娘走出蒙古包為小羊們點亮一盞油燈……”通過這種情境創設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在直觀的情景中感受到音樂中所描述的美景,還會在情景體驗中感悟出音樂中所蘊含的情感,這樣就為音樂知識充實了豐富的情感,使音樂真正成為情感交流的手段。
二、利用多媒體發散學生思維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只是進化的源泉。”在傳統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節省有限的上課時間,基本上一上課就直入主題,拿出教材直接翻到要講授的內容來帶領學生進行演唱。在這種枯燥、機械化的教學環境里,學生不僅不能了解到作曲者作曲的背景、樂曲中的含義等基本內容,還會在被動的學習過程中喪失主動性,其個性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樂曲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此體味到樂曲中的美。因此,我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利用多媒體有聲有像的特點來向學生展示音樂中的意境,以此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來想象一下樂曲中的故事。比如,在我講授《小雞過河》這一內容的時候,會先利用多媒體來展現一幅小雞、小鴨歡快玩耍,雞媽媽要小雞去給外婆送禮物的畫面。此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小雞會給外婆送什么禮物呢?”。接著播放小雞在河邊嘰嘰叫的畫面,讓學生思考“小雞為什么會嘰嘰叫”。然后,呈現小雞在湍急的小河前止步不前的畫面,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雞,你會怎樣過河”……通過這種多媒體畫面播放和問題解答相結合的方式,學生不僅可以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并可以在問題解決中發展自身的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三、利用多媒體實現音樂教學的德育、美育
眾所周知,音樂教學的目的并不是將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偉大的音樂家,而是要在音樂的熏陶之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觀和道德價值觀。在音樂教育界有這樣一種共識:音樂教學的本質就是審美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格養成的基礎階段,這一階段的審美教育對小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充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探求出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的德育內容,讓音樂來凈化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比如,我在講授《義勇軍進行曲》這一內容的時候,會先利用視頻來為學生播放抗日戰爭期間,我國英雄兒女們的大無畏抗爭的畫面,讓學生在激情燃燒的畫面中感受到眾志成城,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然后再向學生一些國慶閱兵典禮、天安門升國旗的畫面,以此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愛國之情。在演唱的過程中,不再需要我做過多的講解,學生會自發地站起來以自豪感來進行演唱。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實現音樂與畫面的完美融合,還可以在視頻觀看中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總之,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開展中不僅要利用多媒體來創設情境,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要利用多媒體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以此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謹.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6.
[2]甘瑋;陳增照.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教學融合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
作者:郭陽鋒 單位:湖南省郴州市第九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