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音樂教學中微課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微”時代的來臨,微課一步步地走進我們的教學視野,小學音樂教學也從傳統走向現代,給小學音樂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帶來了突破性的變化。微課的到來打破了傳統小學音樂課堂的一些限制,讓小學音樂課煥然一新。本文以設計微課《春節序曲》為例,從緣起、探索、實踐的過程中論述了微課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有效運用,從而促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優化,為更多的孩子創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學習平臺。
[關鍵詞]微課;趨勢;探索;實踐
隨著時代的進步,微信、微博、微視頻、微電影等充斥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微時代已成為實下最時尚的代名詞,而微課的實施、推廣也正開啟著教育的微時代。
一、緣起
(一)教學趨勢變熱潮小學音樂對孩子培養音樂興趣和發展審美情趣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極其深遠的影響。微課的到來打破了傳統小學音樂課堂的一些限制,讓小學音樂課煥然一新。微課的提出逐漸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各國開始涌現出大量的微課產品。微課這一詞最初是由美國阿依華大學附屬學校在1960年首次創造的,到2011年前后國內興起了“微課”熱,微課教學成了教育信息化的新熱點。如今,微課在我國各教育領域、不同學科階段得到推廣,越來越多的小學一線音樂教師積極投身于微課教學的實踐中。
(二)教師意識再轉變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微課就是作為教師所需要學習的新的教學方式,它是傳統課堂教學行之有效的補充和延伸,各學科都可以用此法來充實傳統的課堂教學。隨著“微”時代的來臨,微課一步步地走進我們的教學視野,小學音樂教學也從傳統走向現代,給小學音樂教學手段和學習方式帶來了突破性的變化。微課教學以視頻作為突破傳統教學的方式,在音樂課堂上可不是籠統地教授知識點。小學生喜歡嘗試新事物,比較容易接收和學習新的東西,無疑這樣的教學方式更深得學生的喜愛。教學方式的煥然一新,更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對課堂感興趣,學習效率便提高了,教師也能更好地把控課堂。當音樂教學迎來“微時代”的時候,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在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過程中,也在轉變著自身的教學觀念意識,對教師而言,更應該樹立起“微課”意識。基于以上的緣由,從本人的實踐微課《春節序曲》為例,談一談我對微課的感想與反思。
二、探索
(一)時間短,效果好在胡鐵生老師主持的全國重點課題“中小學微課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與應用研究”中他指出,微課關鍵之處在于微,微課視頻長度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5至8分鐘最為適宜。《春節序曲》是五年級上冊的欣賞樂曲,根據小學生心理生理的特點,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一般也為15至20分鐘,所以在制作時間上的控制是微課是否成功的一個要素。在我首次錄制《春節序曲》的微課過程中就發現許多的因素影響著總的時間長度,素材、語速、熟練度、硬件設備等都成為影響時間的因素。當我第一次制作出本課的微課視頻后,打開發現時長有15分鐘,在理論上時間過長了,但由于各學科與學情的不同,我抱著僥幸的心理進行了第一次的試上,結果卻是不盡如人意。當微課視頻一打開的時候,孩子們的注意力確實都被吸引過來了,對這新穎的學習方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是七八分鐘過后,陸陸續續出現幾個孩子交頭接耳、轉移視線等,當視頻結束,教師提出有關問題時,有小部分孩子根本不會回答,究其原因就在于沒有認真把視頻看完。經過組內老師反復研討、磨課、重新錄制再制作,把最終的微課視頻時間控制在8分鐘內。在磨課時發現,從孩子們的臉上就能看出他們的專注、認真,從頭到尾的表情跟隨著微課內容不時變換,有思考的表情,有恍然大悟的表情,也有開心一笑的表情。看到了這些表情我想我的微課已經有了一個好的開始,也就成功了一半。
(二)內容精,易接受微課與傳統課堂相比,教學內容少,所以更要“精”,主題突出,聚焦某一個知識點或重難點等,主題更加突出,進行針對性教學。《春節序曲》是帶再現的復三部曲式,由三個部分組成,整首樂曲以秧歌和陜北民歌作為素材,具有濃濃的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特色。在制作微課的準備階段,經過反復解讀分析教材,把對樂曲的結構分析作為本課的難點,把感受樂曲的民族音樂文化特色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磨課1】針對重難點,在根據初次教案制作微課的時候,我把重難點都放在了一起,通多對素材的整合縮減,形成一個8分鐘的微課。微課內容是通過畫外音的介紹,配合音像視頻簡述描繪整首樂曲的結構,而在影像素材上增加了許多秧歌民歌素材,把重點和難點全部融入到了一個微課視頻中。在實際上課時,發現孩子們對于微課非常有興趣,從頭到尾都觀看得非常認真,可是由于時間短,許多的內容壓縮在了一起,孩子們都是走馬觀花似的看了一遍。看完微課視頻我向孩子們提出問題:“你們印象最深刻的是樂曲的哪一部分,為什么?”大部分孩子都會說類似“第一部分,很開心……”還有幾個孩子回答的是“第四部分……”“第五部分……”通過孩子們的回答我發現了這樣的微課已經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除了讓孩子們開心驚奇之外沒有解決我所預設的重難點。這樣的微課跟普通的一段視頻沒有任何區別。[1]【磨課2】經過第一次的試上,反思研討后對教案及微課重新進行修改,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樂曲的結構以及感受樂曲的民族風格,把原本的一課時變為兩課時,一節微課變為兩節微課。第一課時的重難點就是讓孩子們了解樂曲結構,而第二課時把深層次的體會樂曲,感受音樂風格作為重難點。根據兩課時的重難點,分別制作了兩個微課視頻,內容不再是混合煩瑣的,而是簡潔精練,由一個點直擊教學主要內容。孩子們不僅看得明白記得住,更可以通過這一個“點”而發散至一個“面”。這樣的微課才有意義,通過微課視頻來聚焦孩子們的目光,用主題精練突出的內容創造出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資源多,情境化與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相比,微課利用視頻在特定的情境下展現教學資源,可以用典型而又具體的事例、案例再現教學情境,增加其真實性,調動孩子們的各種感官,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而在本課的微課中,我運用了孩子們跳秧歌舞、演唱、演奏的典型案例視頻,在真實可感的案例中潛移默化地增強了教學效果,讓孩子們更好地去體會感受并學習。
三、實踐
(一)具有主體性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學模式與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傳統灌輸式的教學已經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式新教學模式。而在這一模式下的小學音樂微課不僅要關注每一位學生,注重音樂知識的學習,更要重視綜合能力的培養,個性化的發展,這樣的微課才能真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本課第一課時的微課中,我根據五年級孩子的音樂知識認知水平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水平設計了一個自主學習任務單,孩子們根據任務單再觀看微課視頻,可以更有方向性、目的性地去觀看。任務單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孩子們都可以通過觀看視頻來找到正確的答案,同時還讓孩子們觀看視頻之后自己提出有關樂曲的問題,并在課上進行交流解答。課中孩子們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樂曲拍號是否變化?”“樂曲第二部分的主奏樂器有哪些?”“第一部分與第三部分有什么聯系?”“每一部分的情緒速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同時,也有孩子提出有個性的問題。例如有一個孩子提問:“老師,我覺得這首曲子開始引子部分的感覺跟《步步高》差不多,它們有什么區別嗎?”雖然廣東音樂《步步高》不是本課內容,但是有孩子提出這個問題,我認為也很好,針對孩子提出的問題可以進行一個比較并討論,這樣更好地了解了樂曲的引子部分,同時延伸了廣東音樂的知識。陶行知先生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是教學生學。”每個孩子暢所欲言,不管提出什么問題,大家都一一討論解答,而在這個提問解答的過程中孩子們就已經初步了解了整首樂曲的結構,既解決了重難點又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2]
(二)具有延伸性傳統小學音樂課堂教育模式下,一節課下課意味著結束本堂課的內容。但是現在一節課的結束并不代表著微課結束了它的使命。在本課結束后,有孩子跟我說:“老師,我回家把微課的視頻給了父母看,看的同時也給他們介紹了一遍《春節序曲》。”孩子臉上滿臉的驕傲,心里仿佛在說:“瞧,我多棒呀,整首曲子都能分析出來!”聽到孩子這樣的話,我想這節微課應該是成功的吧!微課它有著一股神奇的力量,是課堂行之有效的補充和延伸。它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課后孩子們可以通過電腦再次觀看該微課,可以自主學習,鞏固知識,提高音樂素養的同時還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小學音樂微課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短小、精悍則是它獨有的特點,擬真的教學情境,重難點的精準解析,方便的自主學習等優勢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作為一線小學音樂教師我們更要不斷學習,鉆研,制作出高質量、高效率的微課,發展小學生音樂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了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優化,為更多的孩子創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學習平臺。
作者:顧威 單位:太倉市經貿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