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如何對小學生進行養成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小學教學中,養成教育是重要的部分,對于學生當下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的工作等都有重要的影響。良好習慣需要從小抓起,小學教師需要對此關注。
【關鍵詞】小學;養成教育
一、以自身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從點滴抓起
在小學生眼中,教師的形象是高大的,是智慧和道德的化身,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著巨大的影響,教師也通常是學生可以模仿的對象。因此,教師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從點滴做起,引導學生自身養成良好的習慣。
(一)語言引導
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學生的時刻關注中,由于小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和期望之情,所以他們在觀察教師時都有產生一種“放大”效應和“模仿”效應。因此,我們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引導作用,其中語言是重要的部分。比如,教師在教學和交流的時候要用普通話,要吐字清晰,不能使用本地方言。在和學生或者家長交流的時候要用文明用語,比如“您好”“對不起”“謝謝”等,而且要發自內心,出于真誠,不能應付或者形式化。這些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影響,學生會在不自覺中模仿教師,與他人進行交流,從而自身也養成良好的文明用語習慣。
(二)行為示范
小學生有模仿的天性,他們會受到家長和教師的影響,因此,教師的舉手投足都可以作為教育的內容。比如教室的地面不干凈,有廢紙屑,我以身作則,撿起來。教室桌椅歪斜,我總是整理齊,學生的書桌上物品雜亂時,我幫他們整理……這些,學生都看在眼中,記在心中。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像我一樣做,慢慢的,這些行為變成了習慣,成為了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二、要及時讀學生的行為提出表揚和鼓勵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在平日的教學中,面對學生的良好行為,教師要加以注意,并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可以抓典型,樹榜樣。還可以在班級中開展評比激勵機制,形成互爭互賽的競爭氛圍。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都喜歡表現自己,因此在競爭的氛圍中,更容易使小學生注意到自己的言行舉止,看到自己的有點,明白自身的不足。比如在班級中開展“爭奪小勛章”的活動,如果學生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如果表現良好,教師就可以獎給他一顆五角星,累計得到五角星十顆的話,就可以換一朵小紅花,到學期末,誰的小紅花最多,就可以得到一枚勛章。當然,如果哪一位學生的進步大或者表現突出,教師可直接獎勵小紅花或者勛章。例如,在學校運動會上,有的學生通過自己的拼搏,獲得了優異的成績,為班級爭光,這時教師就可直接獎勵該學生一個勛章,以資鼓勵。這樣,學生競賽的勁頭也就更足了,取得的效果也比較好。
三、養成教育要抓好學生的行為訓練
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就要抓好行為訓練,引導學生修成習慣。首先,要持久,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成功,需要長期抓,持之以恒,教師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又有耐心,畢竟,讓一種良好的行為成為習慣,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的,教師要持之以恒。其次,要“嚴愛結合”,教師在訓練的過程中,要嚴字當頭,不能對學生妥協或者溺愛,讓學生嚴格執行,不見時效不收兵。另外,要關愛學生,要注意學生的情緒變化和思想動態。例如我班有一個學生小明,人很聰明,但是小毛病不斷,很調皮,而且總是把父母和老師的話當耳旁風,對于這個學生,我特殊對待,時刻關注,犯錯了,就提醒他,教育他,遵守紀律、團結同學了,就表揚他、鼓勵他,這樣一直堅持下去,一學期過去了,不知不覺間,他改變了許多,向著優秀前進。
四、養成教育要注意和家長的共同配合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影響是巨大的,父母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家長的參與是毋庸置疑的。教師需要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需要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只有這樣,教育才可以取得良好效果。這樣,一方面可以取得家長的信任和幫助,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也會在學生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信服教師。平時,我是利用校訊通這個平臺和家長進行實時的聯系、溝通,學校、班級有什么活動安排、通知我都及時地反饋給家長,需要家長配合的還積極和家長進行商量。另外,每當學生出現問題或者遇到特殊的情況之后,我也及時地與家長電話、微信聯系,讓家長隨時隨地的了解到自己孩子在校情況。例如,我發現我班有位學生經常不寫作業,而且說謊。于是,我及時地與他的父母進行了聯系,了解了該學生在家的情況,并且希望他的父母配合學校做好工作,經過多次的聯系溝通,在家校的緊密聯系下,這個學生有了明顯的進步,不再偷懶說謊,作業基本都能及時完成。綜上所述。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需要從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通過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訓練,促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道德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淑艷,范明松.淺談養成教育的必要性[J].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2005.
[2]李婧婷.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的意義[J].祖國:教育版.
作者: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