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于剛剛開始接受教育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語文是十分重要的。語文學科內容不僅包括學習生字生詞,還包括訓練聽說讀寫等必備技能。從宏觀上來講,學習語文是對一個兒童社會化過程中人際交往規則的初次系統化的滲透。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優化,改變了僵化的傳統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都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語文教學中,要強化教師對于語文學科的認識,協調語文學科與時展之間的矛盾,不斷優化語文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問題;對策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教書,輕育人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科學文化知識,還應該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價值觀念形成的領路人。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是“分數為王”,快節奏的生活讓教育逐漸偏離了初衷,染上了功利的色彩,學習成績不僅成為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標準,也成了衡量教師水平的“一桿秤”。為了迅速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的關懷和感化,即重教書、輕育人。比如,在語文教材中常常有“感想類”的課后題,大部分教師認為處理這類課后習題耽誤課堂時間,于是自行剝奪了學生發言的機會。事實上這類感性習題的設置正是教師育人的最佳途徑,通過學生的反饋可以了解到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價值觀念,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和引導,使學生成為身心兩健的人。
2.社會大環境壓縮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空間
首先,人們普遍認為,語文作為母語似乎是天生就會的,沒有什么專門學習的必要,只要掌握課本知識即可。這就導致一些學生家長未能重視語文學習,教師的工作也很難按照既定程序開展下去。其次,社會的高速發展衍生了很多新興的詞匯和網絡語言,有些小學生甚至把網絡語言搬到了作文當中,而對一些古詩佳句卻知之甚少。時展是不可改變的客觀規律,但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不可過度追趕時代的車輪。如果忽視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那么,從發展的眼光來看,我們老祖宗留下的語言智慧將后繼無人,小學語文教學則會被淪為簡單的漢字傳授工具,而失去語文特有的內涵和魅力。
3.教學模式仍有“封建殘余”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雖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但是從現狀來看,仍然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教學一線仍然有“封建殘余”。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教學模式依舊是“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這種模式雖然有一定的科學性,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但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以不變的教學模式,應對萬變的學生”明顯沒有存在的空間,長期發展下去,教師水平跟不上學生的需要,很難培養出國之棟梁。
二、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的對策
1.強化教師對于語文學科的認識
作為小學語文知識的直接傳播者,語文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教師應該意識到語文學科是一個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備的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沒有先后順序,更沒有主次之分,將語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相結合,才是語文學科的根本要求。應該從內外兩個途徑,來強化教師的認識,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首先,從外部來看,在教育改革中應制定相關的政策和程序,確保走進課堂的小學語文教師具備教書育人的能力;在教師資格審查中,不但要審查教師的專業水平,還要著重考察教師的性格特點、思想品行,逐步建立一個科學客觀的考察系統,避免現今只是單純考察專業能力的缺陷。其次,從內部看,每一個心懷教育理想的教育者都要時刻提醒自己,教師是學生看向世界的一雙眼睛,這雙眼睛不僅要幫助學生看見浩瀚的知識海洋,也要幫助學生領略宏大的人文精神。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教師要身體力行,起到榜樣作用。小學生年齡小,極其容易模仿身邊的人,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努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協調語文學科與時展之間的矛盾
“解鈴還須系鈴人”,社會大環境對于語文學科造成的不利影響還需要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攜手同心來協調語文學科與時展之間的矛盾。身為教師,要向學生和家長明確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闡釋小學語文對于學生終身學習的作用。身為家長,要避免功利心態,不能以分數來定奪孩子的成敗,不能將“知識有主次,知識等于金錢,能掙錢的知識才是好知識”等錯誤的價值觀灌輸給孩子。教育的本質不是升學那么狹隘,而是讓受教育者能有一個積極的心態面對風雨人生。此外,整個社會也要理性地看待新型詞匯和網絡語言對于語文學科的沖擊,而且要善于利用這一個發展趨勢。比如,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想與網絡語言意思相同的成語,可以分享一些寓言故事來映射當今的某些社會現象,這樣既能將傳統文化和時展進行科學的銜接,又能幫助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的進程,更好地學習傳統文化。綜上,從教師到家長再到學生,每個角色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協作,才能在逐漸磨合中營造出一種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進而以語文學科帶動其他學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優化語文教學
(1)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是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更像是一張白紙,教師更像是一只畫筆,勾勒什么樣的底色到最后就會出現什么類型的畫作。因而,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開展學習活動。比如,較為懶惰的學生要督促其多記筆記,以加深印象,提高動手能力;較為聰明的學生要鼓勵其圍繞課本知識進行發散學習,盡可能地拓寬知識廣度。小學生心智尚未成熟,作為教師應該扮演好領路人的角色,耐心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受益終生。事實上,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占據主導地位,認真負責才是教師職責的應有之義。(2)開展多彩的課外活動傳統語文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其實,課外也可以成為發揮教育功能的重要場地。為了優化語文教學,教師可以適當開展多彩的課外活動,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動的特點,引導其學習課外知識,寓教于樂,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可以帶領學生進行一些科普性質的參觀和實踐,事后要求學生通過演講、交流、寫作等方式進行反饋。這種途徑可以讓教學活動形成一個完美的閉環,不僅有教師的“教”,還有學生自發的“學”,并且“學”的方式多樣,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此外,課外活動的開展也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學生學習語文的靈感很多時候來源于生活,如此,也就于無形當中增加了學生的人生體驗,讓學生在作文過程中文筆不再空洞乏味。(3)提高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小學語文教學中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知識面較窄,導致教學活動不能順利開展。筆者認為,可以從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入手,結合學生不同的興趣點,布置學生閱讀一些課外書目,并引導學生交流讀后感,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閱讀和語文一直以來都是最佳伴侶,二者相輔相成,閱讀有助于夯實學生的語文功底,語文又是閱讀的工具,教師帶領學生積極開展閱讀活動,不失為增強學生語文興趣的良策。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它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而且面臨諸多困境,但是,小學語文前進的道路又是光明的,通過不斷協調社會大環境、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養、開拓創新教學模式等多管齊下的舉措,相信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一定能與社會發展同步。同時,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的研究和探索也要繼續開展,這樣才能真正發展語文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馬群仁.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01,(1).
[2]周守蓮.對當前小學語文教育的反思[J].吉林教育(教科研版),2007,(8).
[3]付麗娟.淺析小學語文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方法[J].學周刊,2016,(25).
[4]張會斌.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析及對策探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6,(05).
作者:夏歡 單位: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幸福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