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素養與人才培育相關性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楊林超 單位:西安思源學院圖書館
培養大學生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結合學習及科研的需要進行收集、判斷、評價、處理、傳遞、交流以及創造信息的能力教育,使大學生能夠了解信息需求及各類信息的特征,掌握檢索和獲取信息的方法與手段,提高判斷信息的可靠性及權威性的鑒別水平,增強運用技術手段進行信息分析、整合、交流、創新的能力。信息道德教育,是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方面。培養大學生自覺遵守信息行為規范,保護知識產權,尊重他人隱私權。抵制色情、暴力、迷信、敵對等信息的滲透,在信息活動中保持合作精神及契約精神;使大學生充分認識信息倫理的必要性以及承擔必要的信息責任,建立參與創造理想信息社會的正確態度。
信息素質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信息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21世紀,培養創新人才迫在眉睫,高等教育作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它擔負著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積極參與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任。信息素質不僅與人文素質、科學素質有密切的關聯,還橫跨科學素質與人文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方面,從而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也成為了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信息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自主學習、終生學習能力。信息素質教育培養受教育者信息學基礎知識和能力素養,使之具有相當的信息學理論知識水平,信息收集、整序、利用和評價的能力,具有與社會信息化進程相適應的思想意識、思維方式和心理素質。信息素質是終身學習的一個關鍵部分,它形成了終身學習的基礎,使學習者掌握學習經驗,成為自我激勵、自我指導、自我控制的學習者,會利用合適的信息資源解決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提高生活、工作的質量。信息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授之以漁”,使得大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進行自學和再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獨立思考,勇于探索,成為終身的學習者,從而保持他們持續的創新能力。
加強信息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從我國信息素質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仍處在起步階段,至今沒有成立專門的政府或學術機構來制定相關的實施準則,指導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如何有效地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成為了目前高等院校培養人才,特別是創新人才所面臨的重要任務。
隨著網絡技術的興起,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遠程教育日益發展,傳統的文獻檢索課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信息化社會培養學生信息素質的要求。除了擴充授課內容、提高師資水平外,最重要的是必須改革文獻檢索課的教學模式,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對文獻檢索課進行教學設計。建構主義教學模式的基本內涵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習的情境性、協作性,強調通過規劃信息資源來規劃“學”和主動完成意義的構建。文獻檢索課的教學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優勢,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換,從傳統的“填鴨式”“、封閉式”向“啟發式”、“開放試”轉變,采用基于學習資源的自主探究學習、利用創設情境的發現式學習、利用網絡的協作學習和利用各種學習工具的問題解決學習這些新的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最終提高大學生的主動建構知識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我國的信息素質教育活動主要由在高校開展的用戶教育(文獻檢索教育)和已在高校普及并正在向所有中小學推進的信息技術教育(計算機教育)兩部分組成,兩個部分彼此獨立開展,互不相關。國外的信息素質項目或計劃都在積極開展融入其他課程的信息素質教育,而我國高校開設的其他課程幾乎沒有涉及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大多數專業課的教師甚至對信息素質缺乏了解。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應在專業的學習和研究中強化大學生的信息意識,使他們能夠把所學的信息知識與從事的專業研究緊密地結合起來,進而更好地激發大學生接受信息素質教育的興趣,以增強大學生利用各種信息源的意識,明確信息需求的能力和獨立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提高大學生專業水平的同時提高其信息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