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大學生網絡素養表征和提升分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網絡素養表征和提升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大學生網絡素養表征和提升分析

    摘要:新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塑造了低成本、高連接的信息環境,加劇了用戶過度連接信息的負擔以及信息技術的沉溺。大學生是互聯網用戶的主力,常常受到來自于社交媒介的交往羈絆,從微信朋友圈的微觀視角認知和刻畫大學生的網絡素養表征,可為大學生培養健康的網絡素養提供依據。面對大學生信息甄別和自我心理干預能力不足、社會化媒介把關層次不夠等現實條件的缺失,從群體、信源和個人給予社會環境、媒介話語、個體心理三種干預策略,能夠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

    關鍵詞:大學生社交媒體信息連接網絡素養

    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已大大地超越傳統媒介的影響力,成為影響用戶生活的重要力量。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思維活躍但也是最容易受到影響,互聯網對于大學生的影響是雙刃劍,利弊伴隨而生。一方面,互聯網為受眾提供了娛樂、信息、教育等方面的信息便利;另一方面,手機、電腦終端連接的海量信息遠遠超過受眾所需。如何從紛繁蕪雜的信息中擇為所用,大學生迫切需要具備健康完善的網絡素養。網絡素養的概念最初由“媒介素養”發展而來,其內涵隨互聯網的發展、壯大而不斷地豐富、更新,國外關于網絡素養教育的研究也長期蘊含在媒介素養教育之中。

    一、信息連接過載下大學生網絡素養的表征

    移動互聯網時代改變了人與信息的二元關系,使人成為信息的一部分。大學生借助手機終端高度活躍在移動互聯網空間,在生活學習獲得極大便利的同時,也被海量信息狂轟濫炸,無所適從。作為技術和內容的接收者和二次生產者,大學生的社交朋友圈、關注的媒體平臺圈和媒介生態圈共同主導了信息篩選機制,決定了其信息連接的寬度、廣度和深度。微信朋友圈是社會關系的再造,也是社交生產、維系、改變和中止的場域,筆者從大學生對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介的態度與行為,描摹出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的現狀表征。

    1.用戶畫像趨向后受眾化。傳統的受眾是被動的接收者,并無信息的選擇權甚至生產權。后受眾時代的用戶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生產者、傳播者。后受眾保留著受眾的一些屬性特點,同時是一個構成多元、屬性多重、身份多樣、功能復雜的群體。大學生群體注重自我表達,樂于分享,借以文字、圖片和視頻等方式完成信息的傳播和交往的認同。“曬”文化為大學生的個性表達提供了多元出口,他們以獲取身份認同為社交目的,沉浸在自我炮制的文化場域博取他人注意力,將現實生活細節帶有情緒化地投射到微信,如轉發未經證實的假新聞,傳播“錦鯉”“雞湯”式網絡爆文等信息。“享”文化在大學生朋友圈交往表達中也具有強烈的參與式文化體驗,他們分享好物、趣文、新鮮事,期待與他人建立一種共時性生活經歷。由于感官娛樂的吸引力遠大于個體精神的體悟,他們也偏愛追逐試聽文化和物質生活。

    2.社交情境趨向冷熱分化。“95后”群體比“95前”更青睞于“宅”文化,“宅”文化的凸顯為學生群體的社交情境作了很好的注腳,即大學生更偏愛于私人化的網絡參與式文化。一方面,大學生更樂于在微信中獲取信息資訊,擁有龐雜的微信群社交群,可依據喜好而選擇關注微信公眾號,在微信朋友圈中具有獨立的個體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在現實中面臨的信息難以進行個人化抉擇,在制度和責任的框架下大學生的交往和認知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在紛繁的信息包圍下,大學生的社交呈現線上熱線下冷的特點,線上社交更易卷入和卷出,線下社交更加淡入和淡出。大學生的線上社交注意力越高,線下注意力越低,線上線下社交的分化越大。

    3.傳播內容趨向興趣分化。公共性分享和私密化互動組成了大學生微信朋友圈的社交方式;微信群、微信好友、朋友圈動態、公眾號建構了大學生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場域;發圈、點贊、轉發、收藏、發紅包、支付、第三方服務等延伸了大學生微信朋友圈的社交情境。總體來說,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場域隱蔽而開放,受到算法推薦的影響較少,用戶可在海量信息中依照興趣選擇和取消導向內容。大學生在微信朋友圈中的傳播內容主要是自拍、群聊、生活經驗分享、瀏覽熱點新聞和關注明星等,他們的微信朋友圈交往以興趣為導向,同時也愿意為自己的興趣買單。付費公眾號、付費新聞、付費音樂等小額度付費內容被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接受。

    4.互動模式趨向圈層分化。盡管大學生的性別、年齡、地域、興趣、價值觀、交流符號等各不相同,但他們與他人建立聯系,實現自我認同的期待基本一致。微信朋友圈里大學生將現實社交與云端社交無意識連接,在志趣相近的社群社區與不同社群成員建立關系。馬克•格蘭諾維特提出了強關系與弱關系的概念,強關系往往發生在同質群體內部,而弱關系則發生在不同群體之間。現實生活的強關系延續如宿舍群、班級群、社團群等建立在熟識的周邊環境基礎之上。網絡空間的弱關系拓展如興趣群、會議群、愛豆粉絲群等建立在共同話語或某個特定的空間場域內。大學生在多重關系社群中分化出層級分明的社交圈,其分布式圈層的特點表現為圈層化越分明,社交圈和社交層級越穩固,圈層內部關系越不容易被打破。社交圈層化促使大學生更傾向于私密的傳播情境,極力把網絡理想化的自我與現實中的自我相結合,達到與他者互動的平衡狀態,獲得和諧的人際關系。

    5.信息篩選趨向流量窄化。超過半數的大學生通過微信等社交媒介獲取資訊,資訊主要來源于主流媒體和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和微信群分享的鏈接等,多為篩選過后的二手信息,再進行三次傳播,這勢必加劇了信息趨向于流量化。部分主流媒體的“把關”作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過濾新聞,新聞價值的判斷標準以“熱度”為尺,新聞資訊同質化現象嚴重。自媒體公眾號為了追求流量跟風炮制熱點、爆點資訊,一大批質量參差,甚至渾水摸魚的信息彌漫朋友圈生態環境,加劇了信息篩選的窄口化。此外,朋友圈常常可見由情感主導的同質化信息傳播,如轉發集贊、拉票點贊、小額籌款等,也是信息窄口化的表現。6.消費意識趨向被誘導化。微信朋友圈除了人際互動外,消費也成為信息連接的一部分。近幾年微信朋友圈第三方服務、廣告等引領大學生消費方式和消費模式轉向,大學生更偏愛為購物、游戲、時政資訊、外賣、在線教育、兼職服務、租房市場、消費金融等領域買單。第三方服務帶來便捷也帶來嚴峻的消費挑戰,大學生暗自攀比、追趕潮流導致提前消費、沖動消費的行為屢見不鮮。此外,微信朋友圈的私人公眾化信息魚龍混雜、危機暗藏,如疾病眾籌、砍價鏈接、滯銷農產品出售、微商等。尤其是網絡平臺上信息核查系統的缺失,大學生面對此類信息常常真假難辨。盡管大學生的消費意識越來越敏感,具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但導向消費的手法手段層出不窮,大學生的信息甄別意識還不夠,維權意識仍十分欠缺。

    二、大學生網絡素養薄弱的原因

    目前,正在進入萬物皆媒,萬物可連的媒介化時代。微信是社會化媒介的其中一種,對大學生的社會文化習得、價值觀念形成和身份角色定位產生重要的影響。大學生正處于個體人格和觀念認知的關鍵階段,他們極易受到外部信息環境的形塑和影響,其網絡信息交流有些是主動連接,有些是被動連接,他們搖擺于真實社會和虛擬空間之間,以手機、電腦等電子媒介引領的微時代下青少年社會化很容易出現“榜樣”缺位或錯位。

    1.大學生信息甄別和自我心理干預能力不足。微信等社交媒介通過塑造擬態環境對大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深度好文”“有圖有真相”等信息在重構現實環境時割裂了信息本身的完整性,融入了許多斷章取義、真假難辨、美丑顛倒、善惡混淆的碎片化觀點,對信息進行加工、描繪、摹寫、重構和再現。大學生缺乏信息的甄別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常常陷入信息連接不實、信息連接過載而產生精神迷惘、行動拖延的狀況。大學生的自我心理干預能力嚴重缺乏,不具有反抗過度連接信息的能力,常常過度沉溺于新信息新技術的“陷阱”。

    2.社會化媒介的把關層次不夠。當前社會化媒體以提供廣闊的內容平臺和技術支撐為核心,用戶既是平臺內容的生產者,也是享用平臺信息的使用者。但社會化媒介的信息審核機制缺失或者不力,常常出現內容低劣粗俗、價值扭曲背離的快餐式信息。這些快餐式信息伴隨社會化媒體平臺的蔓延式傳播,大學生便是深受其影響的群體之一。社會化媒介在信息傳播的次序、時間、層級、效果等方面的內在關聯、利益鏈等不盡相同,社會化媒介的把關效果不一。很多社會化媒介或出于商業利益目的,或出于信息核查斷層,社會化媒介烹制的信息食譜營養不均,大學生用戶自然容易偏食。

    3.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有待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還深刻關系到高校德育教育。大學生在高校生活、學習的時間可達3~7年,年齡范圍為18~25歲,高校為大學生提供了除卻家庭之外相對完整的生活場域。近來大學生網絡語言暴力、遭遇電信詐騙,網絡借貸暴力催債等時有發生,大學生因網絡素養薄弱致頻頻出現網絡失范行為,高校德育教育中經常出現“教育話語無效”或者“德育價值失效”,而微信等社交媒介滲透的價值觀念更容易被沉浸于新媒體的大學生所吸納。高校德育教育要掌握話語權,切實提升教育效果。

    三、大學生網絡素養的提升路徑

    傳統媒介監管制度和理念主要倚重“媒介審查”制度來凈化網絡內容、打擊不合法的網絡行為,從而達到保護網絡使用者的目的。但是網絡媒介具有海量性、匿名性、交互性及技術更新快等特點,傳統媒介監管措施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為引導大學生培育健康良好的網絡素養,從群體、信源和個人三方面給予應對干預策略。

    1.從社會環境干預的角度,嵌入情感向度的關系引導。微信等社交媒介中加快了大學生個體的社會化進程,過度連接使用社交媒介消解了大學生在真實社會環境中的情感投入。依據時間和精力賦權下的社會環境建構,社會關系引導建立在共生共長的情感向度中。充分發揮人這一媒介載體作用,嵌入情感向度下的人際關系引導,深化社會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關系,打通家庭圈、學校圈、工作圈、休閑圈等多重圈層的關系,建立情感語境下的公共認知、相互分享、團結協作、熱忱互動。在情感培育和情感表達中加強信息交換和實踐參與,實現高度的連接和高質的溝通,最終通過社會關系引導有效干預大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分配,幫助大學生回歸健康的社會關系環境。

    2.從媒介話語干預的角度,定制營養均衡的信息食譜。新媒體消解了精英式話語,宏大敘事的話語方式正在瓦解。同時社交媒介中亞文化悄然彌漫,與主流文化形成平分秋色之勢。新媒體的話語方式經歷變革重組的過程,話語平權時代正在崛起,大學生作為話語表達的主體和信息接收的客體,迫切需要嶄新的話語言說體系,話語言說的體裁、方法、內容都需要重新界定。媒介話語平權意味著既要去權威化,又要去世俗化,話語體裁要靈活多變、大小有別;話語方式不驕不躁、不卑不亢;話語內容不艱不澀、不媚不俗。總體來說,從大學生的話語接受度量身定制健康的信息食譜,發揮主動作用烹制健康而美味的信息餐食,實現教育目標的有效調控。

    3.從心理干預的角度,培育反連接過載的主體意識。媒介自主選擇能力的有效發揮建立在信息的有效接收與處理基礎之上,也即用戶要具備駕馭連接信息的媒介素養。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當用戶的期待信息不足時,可以通過多種媒介渠道主動創造與獲取信息;當信息過載導致擠占個人有效時間時,用戶需建立反信息連接的能力。避免信息過載帶來的信息技術沉溺,堅持“少而精”的信息連接導向需求,做好信息減法的行動訓練,反抗信息過度連接以及主動抵制技術過度消費。大學生處于心理健康培育的重要時期,更加需要有意識地訓練與培養反信息連接過載的能力,重塑媒介信息的自主控制意識以及反連接信息的素養養成。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的關鍵在于理念轉變、引導范式轉換和素養教育實施上。通過提升大學生網絡素養,努力避免信息連接過載對大學生交換和處理信息的速度及個人學習專注度的負面影響,促進提高學習任務完成的效率及質量。家庭、學校教育引導大學生學會正確處理信息過載問題,糾正生活和人際關系的偏差,同時,避免信息過載造成大學生心理層面的挫敗,讓大學生正確地選擇接受或拒絕信息,促進大學生社會交往及社會化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彭蘭.連接與范連接:互聯網法則的搖擺[J].國際新聞界,2019(02).

    [2]劉燕南.從“受眾”到“后受眾”:媒介演進與受眾變遷[J].新聞與寫作,2019(03).

    [3]林燕.“微時代”背景下青少年社會化的挑戰與消解[J].現代傳播,2016(03).

    [4]劉哲.祛魅與返魅:新媒體時代高校德育話語的文化轉向[J].江蘇高教,2016(04).

    [5]卜衛.論媒介教育的意義、內容和方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1997(01).

    作者:劉雯 單位:南寧師范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成人在线激情网|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成人免费视频试看120秒|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短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免费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粗大黑人巨精大战欧美成人| 国产乱色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欧美成人天天综合在线视色|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国产成人精品999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性视频欧美成人| 激情婷婷成人亚洲综合| 88aa四虎影成人精品|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成人污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欧美成人免费高清网站| 欧美色成人tv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