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學生信息素養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信息素養教育不僅是對基本文化素質教育的一種補充,更是終身教育的基礎和前提。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高校應積極探索和實踐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模式,使之真正成為塑造“大學靈魂,大學精神”的教育基地,為學生獨立學習、終身學習、科學研究和知識創新奠定基礎。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2.0;信息素養;大學生;終身教育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應用的快速發展,信息也變得數字化和多元化,個體在工作、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所面臨的信息實踐活動越來越復雜,信息素養既是一種能力素質,又是一種基礎素質,掌握必備的信息素養能力顯得比之前任何時代都更為迫切和緊要。信息素養是人們參與信息社會的一個先決條件,是獲得終身學習技能的基礎,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基本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并在“信息素養全面提升行動”中指出,“將學生信息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培養高水平信息素養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1]。當代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加強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培養他們整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時代賦予的要求。
1大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與問題
21世紀,信息無處不在,大學生成為信息的主導者,在正確的信息素養的指導下,不僅要能獲取信息,而且要善于評價、鑒別和有效地利用信息。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影響著大學素質教育的成敗,更是學生進行終身學習的前提和基礎。然而,相關調查研究發現,大學生對其所處信息環境的敏感性或認知程度偏低,利用信息技術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欠缺,更有甚者,許多大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利用網絡的虛擬環境散布不良輿論,觸犯法律而不自知。目前,高校學生的信息素養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1信息意識淡薄
學生進入大學之前所接受的大都是“填鴨式”教育,習慣于被動地接受信息,信息資源主要來自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和教材,面對復雜的網絡世界提供的豐富的信息知識,學生反而顯得無所適從,他們缺少主動去獲取信息的意識,不能準確地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沒有使用互聯網去獲取信息的習慣。
1.2信息能力不足
高校計算機教學主要是對基礎知識的普及,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察,從而導致有相當多的高校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僅局限于簡單軟件的使用。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不強導致信息資源的浪費和綜合應用能力的缺乏,從而造成對原信息加工和再創造能力的欠缺。缺乏良好的信息加工和創新能力,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與發展前途。1.3信息道德法治意識缺失近年來,媒體網絡爆出了許多學生剽竊論文的事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大學生信息道德和信息觀念方面存在的問題[2],即信息道德法治意識的欠缺。有研究對大學生網絡不道德行為進行過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學生對計算機網絡涉及的個人隱私、知識產權、網絡行為規范等不了解,他們肆意地在網絡上不當的言論,散布轉發虛假的信息,抄襲剽竊別人的成果,更有甚者,利用網絡進行詐騙,賭博,傳銷等。
2大學生信息素養提升探討
在教育信息化2.0時代,高校不僅要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同時要實現培養創新人才的新要求,大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1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意識
良好的信息素養意識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信息意識,積極主動的利用各種手段去獲取信息,才能進行知識的突破,從而更好地實現終身學習。培養良好的信息意識應該從新生抓起,要從宣傳培訓入手,高校應利用其校園網和圖書館的便利條件,在相關教育教學網站上開設信息素養教育的專題網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教育和引導學生不僅要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和掌握相應的信息技術,還要克服對信息技術的依賴性,充分利用信息的同時不被信息左右,增強自身的主體性,獲取信息的目的性,正確處理個人與信息、虛擬與現實的關系[4],在自主學習、協作學習中逐步培養起信息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信息素養。
2.2改變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模式
信息素養教育是培養學生可持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的素質教育。高校應當針對學生信息素養的養成完善相關課程體系[5],制定完備的課程方案和標準,充實適應智能時展需要的知識內容,如開設信息素養相關的文獻檢索課和計算機安全教育課,并根據網絡時代的要求,開設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現代化信息技術課程,完善信息素養的課程體系和理論基礎[6]。通過對信息素養課程的學習,使他們學會獲取和運用網絡信息,通過不斷學習提升高校學生的信息素養內涵。
2.3規范學生信息道德與法治觀念
相對于學生信息素養結構中的信息觀念,信息知識和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與法制觀念的培養往往是被忽視的內容。信息道德和法制觀念是指學生在信息的獲取、使用、制造和傳播過程中應遵守的道德和法律[7]。規范學生的信息道德與法治觀念,一方面要對大學生信息安全、信息傳播法規、知識產權、信息合理利用等方面進行宣傳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運用網絡信息,培養大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和選擇能力,使其學會在信息社會中遵守法律,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及隱私,提高信息鑒別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技術手段,如防火墻技術,用戶簽名認證技術,數據加密技術,病毒特征判定技術等,從根本上阻斷不法信息和不良信息對大學生的侵蝕。
2.4建立合理的信息素養評價體系
各大高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素養評價、評估體系,通過這一套體系把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貫穿并融入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學校要鼓勵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運用信息意識和信息技術處理各種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適時的對學生進行調查,并對其獲取信息的途徑進行統計,對學生實驗實訓模擬操作,學習資料的網上共享,自主制作學習課件與教師互動教學等進行綜合評價,引導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科研活動,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逐步完善學生的信息素養。
3結論
教育信息化2.0時代,信息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和主導因素,信息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信息素養則成為科學學習的重要基礎。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信息化的逐步形成,信息素養教育已成為當今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缎畔⒘α浚簞撛鞂W習的伙伴》一書中指出:“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有效地,高效地獲取信息;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信息;具有信息素養的學生能夠熟練地、批判地評價信息”[8],高校應結合國家“互聯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戰略任務安排和要求,建立系統性針對性強的培養策略,為社會輸送具有高信息素養的技術人才和科研人才。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J].浙江教育技術,2018(02):3~9.
[2]邱紅祥,羅文.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1(12):184~185.
[3]張琦.教育信息化2.0時代大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問題與思考[J].教育現代化,2018,5(24):279~280.
[4]呂芳,劉宏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2,30(02):11~14.
[5]劉樹琪,大學生網絡素養現狀分析及培育途徑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01):57~58+72.
[6]胡濤濤,孟春巖,大學生信息素養與計算機教學改革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05):88~89.
[7]史先紅,劉雪峰.談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J].許昌學院學報,2010(6):155~157.
[8]宋占茹.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亟待改革[J].圖書館學刊,2010(8):50~52.
作者:胡海 單位:宿遷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