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教育學生文學素養培養方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學素養的培養對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與小學教育中各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其中針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需要通常開設兒童文學、文學理論、外國文學等多門文學相關課程,其目的是全面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文學素養。作為專業教師一定要積極努力,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發展的情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優勢。從線上線下兩方面共同入手,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學環境。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將各類文學作品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充分融合,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水平。
【關鍵詞】小學教育專業;文學素養;兒童文學
引言:
小學教育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較強教育實際工作能力(語、數、英)小學教師及教育科研、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與小學教育中各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其中針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需要通常開設兒童文學、文學理論、外國文學等多門文學相關課程,其目的是全面培養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文學素養。
一、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文學素養培養的重要性
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是祖國建設的接班人。他們的文學素養關系到民族的文學素養和國家未來發展的重大問題。而小學教師的文學素養會直接影響到小學語文教學,其他學科日常與學生的教學或溝通等多方面。因此小學教師的文學素養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文學的熱愛程度,影響著學生文學素養水平的提高與否。因此加強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學素養教育,全面提升學生文學素養水平,可以讓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以后,將較好的文學,修養通過各門課程的教學傳遞給學生。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及文化自信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文學素養培養方法
2.1豐富教學內容
首先從課程設置的角度考慮如何提高學生文學素養。在課程開設時要以“中外兼修,古今并進,品類豐富”為原則。中外兼修是指在開設課程當中既有中國文學,又要有外國文學;古今并進是指課程開設時既要有古代漢語、古代文學、又要有現代漢語、當代文學;品類分豐富是指在教學內容當中既要有兒童文學又要有現代小說、歷史評論等。通過品類豐富的教學內容,開拓學生視野,積淀學生文學內涵。
2.2增加實踐環節
關于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以往更多的認為這是一系列理論課程。但是所謂實踐出真知,如果在教學中本著理實結合的原則,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則更有利于學生全面提高文學素養。如針對兒童文學開設實訓課程。課程中要求學生閱讀規定數量指定內容的兒童文學作品,完成指定數量的兒童文學作品的講解并錄制視頻。通過這一環節,學生嘗試以小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進行兒童文學作品的講解,在講解的過程當中,會對文學作品有進一步的體會認知。同時對于小學教育當中的語言運用也有進一步的認識和提升。
2.3打造文學氛圍
學生的文學素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在課堂上的學習,還需要我們為學生打造全方位的文學氛圍。
2.4開展名師講座
圍繞古今中外各類文學作品開展名師講座,是打造校園文學氛圍的重要手段。首先是在學校內打造一批,德藝雙馨,廣受學生喜愛的文學名師。再由名師定期開展校園文學講座。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和帶動更多的學生,進行文學內容的探索。
2.5組織相關競賽
在校園內有計劃地定期開展各類文學相關的競賽活動,如文學作品大賽、兒童文學讀書會、文學話劇大賽、古典文學誦讀大賽等。通過競賽之前的宣傳與準備工作,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文學知識的學習當中。學生的備賽階段就是,學生學習的重要過程。學生的比賽環節可以在校園內形成對良好的文學氛圍。
2.6推進社團活動
社團活動是學生日常業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內容,因此學校要積極推進學生文學社團的組織成立,并積極參與和配合日常活動的推進工作。讓學生的文學社團能夠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并,成為日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社團內成員,可以帶動更多學生積極參與文學學習。
2.7利用線上平臺
有效利用網絡平臺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學環境。當前學生的業余生活當中,使用手機的頻率越來越高,因此除線下各類活動以外,學校應考慮通過線上方式打造文學氛圍。例如微信群、QQ群建設“網絡文學社”,并定期組織社內成員積極展示原創文學作品、作品誦讀或者讀后感展示等。同時還可以積極利用微信公眾號,建設“文學愛好者”公眾號,在公眾號當中定期推送各類文學作品、文學評論等相關文章。另外積極利用教師的朋友圈功能,將優秀作品通過朋友圈的形式進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2.8利用微課資源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類媒體的不斷變化,給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帶來了新的變化。青年學生日常學習當中更傾向于通過,手機從網絡當中獲取知識。碎片化,快餐式的學習內容更能吸引學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積極開發利用微課來進行文學教學。但是當前文學類微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缺乏系統性。當前很多文學類的微課競賽層次不窮,為競賽而準備的微課作品,質量頗好。但是數量較少,且缺乏系統性。建議在微課開發中,能夠系統的針對某一個領域進行一系列的微課開發。讓學習者由文學理論到,文學閱讀都有深入的了解。缺乏理論深度。前面提到了學生更喜歡學習快餐式微課,這也導致了很多教師在制作微課的時候,忽略了其對于文學理論的深入研究,為了適應學生的需要,而把文學理論也變成了快餐式的學習內容.不利于學生對文學知識的掌握.文學類課程有其思想理論體系,需要深入研究與探索。舉一個例子,就像學生學習古代社會的發展歷史,學生只學習表面,因此只能夠記住了朝代的更迭順序和更迭的直接原因,但是不能認識到朝代更迭的深層次的復雜原因,歷史學家通過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地考察就能夠揭露一些不為人知的其他歷史故事。文學類的微課程應該提高它的深度,不要只是為了比賽而制作微課作品,在制作微課之前必須要要明確自己的目的:即傳播真實的文學知識,傳播深層次的文化觀念,引發人們的思考,對人們的觀念產生實質性的影響或者改變。畢竟針對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的文學素養普及工作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在進行微課設計的時候,一定要重視文學理論的深入研究。缺乏吸引力。文學類課程與理科課程不同,不是為了將一個定理講解清楚,而是要在思想上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在進行微課設計時,不僅僅是將知識講明白、講清楚那么簡單,而是要在吸引力方面做研究。只有學生對課程感興趣了,才能在思想上去接受和理解文學的內涵。同樣是看一節微課,如果課程內容精彩設計精彩那么學生可能會記住它的80%,相反如果課程制作得不夠精美,缺乏吸引力,那么可能學習者只記住它的20%甚至更少。要想使一節微課對學生具有很好的吸引力,那么就需要在微課設計和教師講解兩方面入手。首先微課的設計要有邏輯性,美觀、有內涵,富有創意,同時在表現形式上要可以運用多種表現手法,這樣才能夠在視覺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進行微課設計時,要盡量將圖片、動畫,視頻,背景音樂等多種手段綜合運用。而在講解教師方面,教師需要具有很好的文學內涵與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講解的語言要生動有趣,連語音語調都要經過精心的修飾,這樣才能夠讓聽眾聽出彩,被一節高質量的微課深深吸引。同時,積極探索將微課應用于慕課平臺進行教學是更好的方法。在慕課平臺當中除了可以,微課資源以外,還可以問題、討論、頭腦風暴、作業、測驗等。在微課播放的過程當中,還可以添加互動問題,學生只有完成問題以后才可以繼續觀看微課視頻。這樣做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微課視頻的時候增加互動環節。同時可以針對微課進行學習效果的反饋。配合翻轉課堂、作業式、討論法等教學方法,會更好地發揮微課的作用。另外,除了自主開發微課以外,還可以積極利用互聯網上的微課資源以及各類文學類電視節目,如《百家講壇》等。這些作品往往源自名家,并且經過專門的影視作品編輯處理,從藝術性與內容深度角度方面都是適合學生學習的。可以將這些作品作為課外學習內容與學生分享。也可以將這些作品經過剪輯、整合添加到微課當中,使其成為微課當中的一部分資源。將課內教學有效延展至課外,并且全面形成文學素養探討的氛圍。
小結
文學素養的培養對于小學教育專業學生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專業教師一定要積極努力,結合現代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發展的情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優勢。從線上線下兩方面共同入手,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學環境。立足課堂教學主陣地,將各類文學作品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充分融合,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1]黃耘.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兒童文學素養的培養研究[J].高教論壇,2009(07):67-69+86.
[2]李延芳,楊興涓.小學教育專業兒童文學課程實踐教學實施策略[J].文山學院學報,2020,33(02):111-114.
[3]張曉霞.文學類課程微課化的現狀與推進策略[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2):13-14.
[4]張乾坤.文學理論系列課程微課化的現狀與推進策略[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3).
[5]陳壽琴.高師文學類課程微課的設計與開發[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22).
[6]黑宇宇;馬佳.君基于雨課堂在“西班牙文學”課中導入微課教學模式的探索[J].新西部,2019,(09)
[7]張萍.微課視域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策略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9(08)
[8]侯建芳.《簡•愛》教學設計——基于思維導圖和微課的《外國文學》課程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08)
作者:王會陽 單位:長春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