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舞蹈素質教育之多元化教學的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舞蹈素質教育的提出,承載著教育的新主張,如何貫徹落實好素質教育,并使舞蹈教學多元化發展,是舞蹈專業發展中開疆拓土的新命題。本文以舞蹈素質教育為切入點,以綜合類大學為個案,通過對高校舞蹈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多元化教學兩個方面的探討,重點探索舞蹈素質教育的多元化發展。
【關鍵詞】舞蹈素質教育;多元化教學
一、舞蹈素質教育的現狀
(一)課程設置不夠全面,教材選擇性少
在面對非專業學生時表現出的問題是:第一,課程設置較為單一,課時量較少。舞蹈教育一般存在于選修課程中,在少量課時中學生對于上課內容的掌握往往一知半解。第二,可選擇的教材較少,教材專業性過強。對專業學生而言,多數學校在專業屬性上,主要以舞蹈表演教育、舞蹈編導以及舞蹈學三部分為主。舞蹈表演教育專業以基本功訓練和民族民間舞為主,其余課程為輔,而其他兩個專業側重于編導課程和理論課程的研究。教材的選擇大多以北京舞蹈學院的教材為主,沒有根據此專業所招收學生的專業程度進行相應調整,因此培養出的學生千篇一律,缺乏個性。
(二)學校及學生對舞蹈課程的重視度較低
在綜合類大學中,面向全體學生舞蹈教育的普及未能很好的落實,多數高校對舞蹈教育的基礎設施和教學經費投入不足,缺乏專業的設備和場地,教學效果難以保證。學生的主動性較低,在舞蹈理論課堂上,大多數學生手里捧著主要專業的書籍,往往為了獲得學分而應付選課。
(三)教師授課側重知識表層,忽略文化本體
教師上課的著重點出于學科建設中課程開設的需要,授課中重在強調考試內容,在教學中缺失觀念意識,忽視人文素養。面對專業學生,過多強調學生動作的規范性,追求細枝末節。程式化的教學導致學生不再思考其原因、情感。教師很少關注學生創造力及自我個性的開發與引導,學生在創作中照搬身體記憶給出的信息或是前人的表達。因此要從源頭開始反思,杜絕程式化教學。
(一)合理規劃課程,準確選擇教材
對非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重在循序漸進引導學生享受舞蹈過程,培養欣賞舞蹈藝術的能力。一是了解舞蹈基礎知識;二是重視舞蹈實踐課程設置;三是實施舞蹈美育教育。引入優質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教材的選擇要兼顧培養方案、課程構建、學生能力等多方面。在對待非專業的學生時,選擇和編寫兼具基礎性、實用性、趣味性的教材。對綜合類大學舞蹈專業學生而言,其一是地方大學應創新各地方特色學科,將地方性民族民間舞編入課程設置中,不僅彌補地方舞蹈文化發展的受限,還能通過進入課堂的方式傳承發展特色文化。其二是加強舞蹈理論課程的設置,了解歷史根基,才能更好地對所學的知識發展創新。對待專業學生,要根據學生基礎選擇切實可行的教材,既滿足專業性,又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創新能力。
(二)強化教師教學水平
舞蹈教育作為門檻較高的藝術教育形式,要選擇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豐富的文化底蘊的教師。第一,經常組織教師進修、訪學,開闊眼界,掌握前沿資訊;第二,加強教學管理,因材施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三,注重教師對舞蹈精神內涵的理解,形成正確的舞蹈審美導向,從“形”的模仿轉變為對身體的全面認知。
(三)重視舞蹈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其一是學校。學校對舞蹈素質教育的重視應從課堂、教材、學生逐層進行。第一,修建舞蹈教學專用教室,配備專業設備;第二,選定適宜的教材,聘請專業教師;第三,學校定期舉辦校際舞會,開展田野調查,利用信息網絡獲得新資訊,參加公益類演出等,通過各類有價值的舞蹈藝術實踐從興趣、創造力、審美力三個角度進行培養,從而不斷提高藝術修養。其二是學生。作為學生,切不可以取得學分為目的去學習,要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只有熱愛藝術課程,才能將藝術之美了然于心,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與創新能力
美學家蔣勛說過:“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培養他的審美力?!蔽璧附逃敲赖倪M階教育,因此,在舞蹈授課中,我們不能再以技術的高低成為衡量舞者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技術”是表層,“藝術”才是底蘊。因此,在對學生的培養中,應重視舞蹈“藝術”,切勿機械式的培養。在鼓勵創新的同時,強調創造更多具有中國特色、弘揚中華文化的有價值的作品。
三、結語
舞蹈素質教育多元化教學的嘗試,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進步,學校綜合實力的提升都起到積極作用。舞蹈素質教育將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目標,在反復抉擇與判斷中,探索更適合的發展道路,在穩步前進中尋求更優質的發展可能,在全面改革中將舞蹈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為我國素質教育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文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問題與對策.北京舞蹈學院報,2002.12.
[2]平心,鄭蘭.基于新木桶理論的舞蹈美育價值再探究.北京舞蹈學院報,2017.04.
作者:殷佳敏 單位: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