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聞傳播中大數據的影響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更多的技術被運用到新聞傳播領域,推動了新聞傳播的變革與發展,大數據的運用對于新聞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本文從大數據的概念及特點出發,分析大數據對于新聞傳播的影響,以期促進大數據時代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新聞;傳播;影響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新聞信息的來源、新聞傳播的途徑以及新聞傳播的環境等方面都發展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提升了新聞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傳統的新聞采訪、信息整理、分析處理方式已經滿足不了時展的需求,也帶給新聞傳播行業新的機遇和挑戰,這對于新聞記者、編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大數據概念及特征
(一)概念
大數據即BigData,又稱巨量資料,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無法用常規手段和工具進行收集和處理的海量數據。有別于傳統的數據庫及資料庫,大數據需要全新的處理模式進行分析處理。對于大數據而言,重點不是擁有這些海量的數據資源,而是擁有處理這些數據資源的能力和方式,企業運用大數據盈利的關鍵也在于對于數據的加工處理,實現“數據資源”的增值。
(二)特征
1.海量性。大數據最小的儲存單位是bit,按照1024的進率即2的十次方來計算,所有的單位依次是bit、Byte、KB、MB、GB、TB、PB、EB、ZB、YB、BB、NB、DB,共12個等級單位,我們日常能用到的文檔單位為KB或MB,圖文及視頻資源單位基本為MB或GB,大數據巨大的儲存單位即是為了適應海量信息的儲存需要而產生的。
2.高速性。大數據的高速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傳播的速度非常快,能夠被人們及時的分享;二是數據的更新速度快,能夠高速的傳播新的內容和訊息。
二、大數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
(一)大數據對新聞傳播源的影響。大數據時代,信息量呈現巨量化、碎片化、多樣化等發展趨勢,信息傳播平臺日益增多,傳統媒體的話語權被分解,數據新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早在2004年,Google、Baidu等新聞頻道就通過整合數據資源來新聞信息。近幾年,自媒體平臺的出現和發展,形成了以“個人為中心”的信息傳播途徑,傳統媒體第一新聞傳播源的地位被瓦解,新聞信息的傳播途徑更加廣泛,尤其是一些突發性事件,記者更多的工作是從大數據中搜集、分析、整理出合理有效的部分,然后對新聞進行追蹤和解釋。通過挖掘有效數據,獲得新聞線索,不僅能夠提高新聞報道的效率,更能夠幫助新聞工作者做針對性的調查與報道。
(二)大數據對新聞傳播方式的影響。大數據時代,受眾在新聞傳播中的地位發生了轉變,從被動的接收者逐漸轉變為主動的者、參與者,新聞傳播過程中的互動性成為一種常態,受眾的參與度越來越高。而隨著可視化技術的發展,單一的文字、圖片等方式早已不能適應大眾的需求,媒介融合是大勢所趨。在新聞傳播中,記者、編輯更多的通過對大數據進行有效的搜集、分析、提取等方式獲取數據信息,然后進行追蹤報道,并結合可視化技術,向受眾解釋新聞發生的前因后果,提高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通過自媒體平臺、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傳播出去,并且注重受眾的意見與反饋,增加新聞傳播過程中的互動性與共享性。
(三)大數據對新聞傳播效率的影響。傳統的新聞傳播中強調新聞的及時性,而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依托于互聯網技術的新聞傳播能夠充分的實現新聞傳播的及時性,甚至是全時性,受眾的主動參與擴展了新聞傳播源,實現了“媒介——人的延伸”。記者可以憑借自身豐富的經驗以及專業的素養在大數據選擇出合理的新聞線索加以整理報道,使其最快速度的傳播出來。提高新聞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三、大數據背景下新聞傳播的應對策略
(一)轉變新聞思維方式。大數據背景下,新聞記者在進行新聞訊息加工和新聞報道時,所關注的不是新聞的單個樣本,也不是典型性案例,而是全部的數據。通過對全部數據的篩選、概括、總結等方式,尋求事實和規律,用數據說話,深層次的挖掘數據所體現的受眾需求以及喜好,并且通過數據對事件性質、特征、受眾行為等方面做出精準有效的推測。在信息加工處理過程中,新聞記者要舍棄自身的主觀性判斷,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對數據進行客觀的處理、陳述,然后傳達給受眾。大數據背景下,記者、編輯在內的新聞工作者應當轉換新聞思維方式,根據大數據特點和傳播特征,進行信息加工處理,深入的向受眾展示事實全貌。
(二)提高新聞工作人員綜合素質。大數據時代,新聞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捕捉新聞信息的能力,更要具備在海量信息里篩選、總結出有效的新聞線索,并對其追蹤報道,還原新聞真相。這對新聞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媒體方面應當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培養新聞記者、編輯等工作人員的數據新聞信息處理能力,提高其業務素質;各大高校的新聞學院、新聞專業應當與時俱進,對學生開展數據新聞課程,完善新聞學習資料,提高學生對于數據新聞的認識和敏感度,為新聞行業輸送數據新聞人才。
(三)改進數據新聞傳播形式。當今社會生活繁雜,生活節奏較快,信息傳播內容復雜多樣,受眾瀏覽信息速度較快;另外,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的普及更是豐富了新聞的呈現方式。受眾在瀏覽新聞訊息時,通常會選擇簡單、直接、有趣的新聞進行觀看,在海量的信息中一目了然的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訊息。大數據時代也是可視化新聞傳播的時代,可視化新聞在新聞傳播中愈發重要,對于新聞傳播的效率、速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數據新聞的處理上,應當呈現其可視化特征,多樣式的反應新聞事實和新聞發生過程,改進數據新聞的呈現形式,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提高數據新聞傳播的效率。
(四)重視新聞受眾的互動與參與。隨著自媒體平臺的發展,受眾對于新聞訊息的參與度和互動性不斷提高,很多新聞訊息來源于受眾,即用戶生成內容。社會化的媒體平臺能夠為用戶提供信息傳播的途徑,為用戶提供方便,超強的及時性和互動性能夠增加用戶的歸屬感和主動性,也影響著新聞信息的質量。大數據對于新聞質量的影響是雙面的,既能夠擴展新聞記者的視野,增加信息收集的途徑,又能夠擾亂新聞記者的新聞思維和判斷,干擾信息收集。但是受眾參與新聞事件是時代所趨,自媒體用戶生成新聞內容對于媒體來說是重要的資源,媒體應當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需要,重視新聞受眾的互動與參與,以開放的心態對待用戶生成內容,多渠道的獲取數據新聞信息并加以組織完善,促進數據新聞的傳播和發展。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給新聞傳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新聞傳播的主體增多,受眾對于新聞傳播的參與度不斷提升;新聞傳播的方式增多,傳播途徑越來越廣;大數據變革了媒體工作者的工作內容,降低了新聞訊息傳播的成本,提升了新聞傳播的效率;也幫助媒體獲取受眾分化的訊息,更好的根據受眾需求促進自身發展。大數據時代對于新聞傳播事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媒體應當轉換新聞思維方式,改進新聞傳播方式,適應大數據時代需求,注重用戶的參與和互動,提高新聞從業人員的素質,不斷的優化數據處理技術,提升新聞信息處理能力,才能更好的使大數據為新聞傳播事業服務,推動我國新聞傳播事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培仁.傳播學[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郭玉佳.大數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14.
3.閆城榛,宋迪.“大數據”時代或將引爆傳媒發展新格局[J].中國傳媒科技,2014.
作者:劉斌 單位:陜西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