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幾點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逐漸成為傳播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從狹義層面,是中國新聞傳播學科體系進一步完善的重要舉措,是回應社會熱點問題,解決民族傳播疑惑的重要途徑。從廣義的角度,是在國際社會中樹立真實少數民族形象,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基礎①。本文即圍繞西部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首先闡述了研究背景和意義,其次分析了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的現狀,最后就其拓新領域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西部;少數民族;新聞傳播;拓新領域
一、引言
在我國西部少數民族的新聞傳播主要起源于20世紀初,并且隨著媒體行業的不斷發展建設和改革。至今為止西部少數民族新聞事業以及我國新聞行業的不斷發展,已經逐漸地形成了一種多層次、多語種、多語渠道的新聞傳播的完整體系。對于西部少數民族的新聞傳播事業來說,是聯系黨與政府和西部少數民族群眾的一個重要的模式,也是雙方關系的一個紐帶,在我國少數民族發展的過程中,新聞傳播事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部分。現階段我國西部少數民族對于新聞傳播方面的研究主要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史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其二是國家形象、文化認同。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應該積極擴展新的研究領域,以促進學科進一步的規范性、創新性發展。
二、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現階段,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已經成為我國現實社會研究和政治生活研究必須重視的問題。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起到的意義是多方面的。從狹義的角度,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是我國新聞傳播學科體系完善的重要途徑,其對于回應社會熱點問題,進一步對少數民族和漢族關于民族傳播產生的疑慮給予解釋,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廣義的層面,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可以在國際社會建立真實的少數民族形象,在某種程度上,少數民族形象對比漢族更具有代表性,是中國形象的重要體現。
三、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在國內的發展現狀
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在國內的研究主要有兩個主要內容,其一是史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其二是國家形象和文化認同。
(一)史論研究已經成為現階段的學術研究高地總結歷史,進而產生理論標識,是所有學科在創立階段和發展階段都要經歷的過程。我國關于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的研究,起始于馬樹勛《民族新聞探索》,以白潤生《中國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周德倉《西藏新聞傳播史》、益西拉姆《中國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大眾傳播的新視角》、南長森《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傳播與國家認同研究》等為代表②。隨著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目前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論研究已經成為相關研究的高地,整體表現為全面推進、多樣化研究的發展趨勢。《中國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具有“中國少數民族新聞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的沒有。《西藏新聞傳播史》則被譽為“西藏新聞傳播發展最權威、最全面的資料”。
(二)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從應用研究的角度,其打破了史論研究“一家獨大”“一枝獨秀”的局面,推動了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的多元化、多樣化發展。代表作品包括韓強《烏魯木齊市多民族受眾的調查》、李克《西北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現狀調查》等。
(三)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活動舉辦頻繁我國少數民族新聞研究會在1988年正式宣布成立,我國首個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則是在2009年的時候第一次召開,同年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聯合會第十六屆大會在中央民族大學成功召開。以上學術活動的成功舉辦,表明我國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會議的主題較為專一、參與人員數量眾多、具有較高的學術規格。另外,當前各項學術會議的主題,都與社會現實聯系緊密,會議的召開和成果得到了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組織的高度重視,進一步推動了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的發展。
(四)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相關論文得到學術期刊的青睞步入新時期后,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相關論文,在各專業學術期刊以及各民族大學學報中均有刊發,《新聞大學》《國際新聞界》《當代傳播》《新聞記者》等專業學術期刊,為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提供研究陣地的基礎上,實現了研究空間的有效擴展③。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的研究不僅僅局限于自身,與國家形象、文化認同等內容也有著一定的聯系,相關研究在文學、國際關系、傳播學等領域均有涉及和體現。這些多元化的研究進一步擴展了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的視角,確保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始終獲得社會的關注,并且其中包含的思想見解,和文章的研究質量,要略高于其他一些研究。
四、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拓新領域的幾點建議
(一)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應強調研究的直接價值目前,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雖然表現出多元化、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但史論研究仍占據主體地位,研究側重點主要集中于既有的史料,對于應得、可得的資料缺乏必要的重視。在這種環境背景下,研究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結論對于現實社會普遍不具有直接指導意義,一般是間接指導意義。同時,以上提到的兩個主要研究領域,既有的研究以碎片化研究、縱向研究和區域研究為主,相對缺少媒介文化、理論思辨、宏觀方面的研究,而思辨研究、綜合研究、特色研究等研究內容,更有利于創造具有直接價值的研究成果,因此在這方面需要進一步的加強。當前研究的不足則主要表現在枝節問題過度研究、實用信息柔弱化、婚配倫理妖魔化、習俗問題娛樂化、思想引導模糊化等幾個方面。這一系列問題,直接造成了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的邊緣化傾向問題,主流意識不夠堅定,忽略了宏大敘事的要求④。對比社會學、哲學、政治學等少數民族相關的研究學科,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無論是研究廣度還是研究深度,均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具體來說,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當前研究的一系列問題,并不能給予當前人民群眾現實生活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以答案,對于解決民族問題也缺少指導價值。總的來說,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要強化主流意識,突出研究的直接價值,通過新聞傳播研究產生具有直接指導意義的成果,從而促進學科的良性發展。
(二)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應注意擴展全域研究從研究領域的角度,當前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應該在自我研究、區域研究的基礎上做出創新和突破,要積極向規劃研究和全域研究做出拓展。從研究內容的角度,應打破傳播研究、自設題目的限制,逐漸擴展至宏大敘事研究和跨學科研究;從研究方法的角度,則需要改變小題目、小范圍調查研究的現狀,逐漸轉向大課題、大范圍的實證研究和思辨研究;從研究規模的角度,要在高校、學界的基礎上,開展業界學界的合作;從研究質量的角度,不應滿足于和著作出版,要從實際價值的角度,進一步提高研究的適用性⑤。針對以上全新的要求,少數民族新聞傳播需要對以下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包括少數民族信息是否已經和新聞傳播形成了需求和供給的良性平衡,是否符合傳播規律、少數民族是否在精神消費、物質生產等層面與媒體傳播形成正相關關系、少數民族地區社會和諧發展過程中新聞傳播應該承擔何種角色、新聞傳播如何進一步協調國家認同、文化認同和少數民族宗教認同的關系、少數民族社會發展與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的現實意義是什么等⑥。雖然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還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但目前已經開始了思辨性、綜合性的研究,包括少數民族地區信息傳播與社會發展論壇等專業的學術活動,已經開設了一些具體的分會場,如“傳媒與少數民族地區社會變遷”等,這意味著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已經在思路和價值取向上做出了創新,研究逐漸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總的來說,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要不斷向全域研究擴展,創新研究思路和價值取向,從而真正實現多元化和多樣化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是現階段傳播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完善,目前在史論研究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喜人的成就,研究整體表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但我國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在研究實用性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這種情況,要在進一步加寬、加深學科基礎的同時,積極擴展新的研究視域,提供更具有直接價值的研究成果,以促進少數民族新聞傳播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石靜.論西部少數民族地區新聞實踐教學的堅守與革新——以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8(011):181-182.
[2]馬學清.民族高校新聞傳播卓越人才培養的切入點和著力點[J].中國記者,2018(4):90-91.
[3]鐘華麗,李寧馨.信息扶貧語境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居民媒介接觸調查——以涼山州喜德縣為例[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4):44-48.
[4]馮紅梅,張曉傳.我國少數民族語言專用及對策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8,39(2):211-214.
[5]徐曉紅,白藍,向偉,等.“一帶一路”與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傳播關系及意義——以中國西部少數民族文化在加拿大的傳播為分析點[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A01):51-54.
[6]馬騏.民族地區輿論動員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筑——中國新聞史學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2019年年會綜述[J].新聞論壇,2019(4):66-66.
[7]李虎.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雙語電視新聞傳播的本土化研究——以麗江市寧蒗縣雙語電視新聞為例[J].赤子,2019(24):247-248.
作者:張明珍 單位:青海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