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創新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社會進入了快速進步的階段,新媒體時代應時而生。在此背景下,各行各業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新聞傳播模式也發生了一定的改變,我們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只有不斷地創新傳播方式,才能夠讓新聞傳媒模式與新媒體時代下的傳播媒介之間相互促進,和諧發展,推進新聞行業進步。所以,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對我國新聞傳播模式進行深入的探討,并提出有利的改進方案,推進新聞行業的進步。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創新模式;創新發展
一、引言
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新媒體的快速成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改變,其中,對于新聞傳播方式以及人們獲取新聞的方式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若想要進一步擴大新聞傳播行業的影響力,那么就要增加傳播的范圍,重視傳播的方式,結合時展的特點,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變與創新。下文主要對怎樣創新與改進新聞傳播方式進行探究論述。
二、新媒體傳播的優勢
與以往的新聞傳播方式進行比較,新媒體的特點主要體現在成本較低以及傳播速度較快。與此同時,沒有版面以及時間方面的束縛,可以將詳細的內容呈現給觀看者,目前,我國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愈來愈多的用戶都是通過網站、微博、公眾號等方式來獲取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使其傳播內容更加地貼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等特點。和以往的傳播媒體進行比較,新媒體擁有一定的優勢,擺脫了區域性的束縛,主要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進行高效的傳播工作,滿足了人們快速獲取信息的要求,實現了快捷方便的要求,符合人們的快節奏生活規律。其優勢主要突出在結合時代的發展,滿足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給觀眾帶來了休閑娛樂的新聞閱讀感受,為人們日常緊張、快速的生活節奏帶來了一絲輕松與愉悅。此外,使報道與交流的方式更加的便捷,實現了實時報道的要求,促進了用戶之間進行交流,搭建了一個積極互動的交流平臺,符合社會進步的要求。
三、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模式的特征
(一)新媒體時代,增強了新聞的時效性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方式具有時效性增強的特點,以往傳統媒體時代,人們想要獲得新聞的主要方式是觀看電視新聞或者閱讀報紙,而報紙一般都是日報,所以說人們一般接受到的新聞都是前一天或者前幾天發生的事情,或許有的觀看者在看到一些新聞事件時這些事件已經得到了解決,甚至有的觀看者在看到相關新聞事件時,事件已經有了新的進展,不僅僅是紙質報紙是這樣,甚至電視新聞報道同樣如此,具有較差的時效性。可是,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就可以進入互聯網,觀看實時的消息,甚至有的事件剛剛發生,就可以看到相關的報道,縮短了人們觀看到新聞與新聞事件之間的時間差距,有效提升了新聞的時效性。提升新聞時效性的好處在于人們可以實時關注到事件的進展,并根據具體發生的事情做出判斷與決定,提升了新聞自身的價值,也提高了決定的準確性。
(二)新媒體時代,新聞的互動性增強增強新聞的互動性是當前時代新聞傳播的一個重要特點之一。在以往的傳播方式中,新聞的傳播是單向傳播的,觀看者只是新聞的受眾,自己產生的觀點與看法并不能進行反饋與發表,更不要說去影響一些政策的制定與實行,不利于我國公民行使自己的權利,不能正面推進社會性國家的形成。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增加互動性是當今新聞傳播方式一個顯著的特征,很多新聞報道結尾的地方,都會有一些簡單的投票活動,讓觀看者去表明自己的立場,表明自己的態度,同時還會設置專門的評論區,讓觀看者去發表與闡述自己的意見與見解,觀看者之間可以進行交流互動,通過這樣的互動方式,可以在廣泛的范圍內讓大眾去形成一個統一的觀點與態度,通過正能量、積極觀點的傳播,推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減少了因為沒有發泄口而產生的社會戾氣,促進社會進步。
(三)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全媒體化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新聞的傳播方式更加的全媒體化,這也是新聞傳播方式的一大特點之一。在往常新聞傳播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紙質報紙與電視進行傳播,主要是由文字、圖片等表達新聞的主要內容,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聞的傳播方式走向了全媒體化。傳播方式的媒體化主要表現在人們將傳統的文字轉化為視頻、動畫、圖片等等,增加了新聞內容的趣味性,對人們的感官進行了有效的刺激,增加了人們對于新聞的關注等。傳播方式的媒體化另一體現點是在傳播介質發生了變化,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電腦、平板等都成為了新聞傳播的工具,與以往的報紙與電視相比,人們觀看新聞的方式更加的便捷,增加了閱讀的形式,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增加了人們獲取新聞的手段,人們可以隨時觀看自己關注的新聞。
(四)新媒體時代,傳播方式顯示出全時性當今時代的新聞傳播具有全時性的特點,與以往新聞傳播的方式進行比較,之前的傳播方式主要是通過紙質報紙與電視,傳播的頻率是有規律的,一般是半天一次或者一日一次,人們不能隨時隨地的獲取實時新聞。可是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新聞的傳播方式呈現出一種全時性的特點,無論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任何新聞事件,都會第一時間被人們傳播到網上,所以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得新鮮的新聞,做到與社會同步。無論是深夜還是在凌晨,只要人們進入互聯網,都可以去了解各地的新聞資訊。
(五)新媒體時代,顯示出多樣性的新聞主體隨著時代的進步,新聞的主體也發生了改變。在以往的媒體時代,新聞的主體一般是記者和編輯,可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新聞傳播的主體,在新聞發生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手機或者是相關設備去記錄新聞的發生過程,并對其進行上傳,這樣新聞就可以得到傳播,新聞傳播的主體逐步走向多樣化的形式。多樣化的新聞主體不僅可以快速傳播有價值的新聞,還可以讓專業的記者獲取新聞信息,并對其進行深入的跟蹤與報道,讓廣大群眾獲得更加專業的報道與內容。
四、新媒體時代下創新新聞傳播的方式
(一)在新聞報道中加入新媒體在當前的新聞報道途徑中,為了符合人們的需求,自媒體的應用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與好評,使用自媒體,也是新聞傳播方式的互動性、傳播主體等形式決定的。所以說,我們要根據時代進步的腳步,在新聞報道的途徑中加入自媒體,可以設置專門的版塊用于自媒體版塊,讓全網的網友在此可以有秩序的新聞,與此同時,要設置專門的管理團隊對這個版塊進行管理,將此版塊的新聞內容進行統一的編輯與,對于價值重大的新聞派出專門的記者去進行追蹤報道,進行實時,并對第一者進行嘉獎鼓勵,促進更多的人參與到新聞報道的大軍中,推進自媒體行業的進步。
(二)報道有深度、有價值的新聞隨著時代的進步,自媒體的影響力愈來愈大,所傳播出的新聞內容難免出現同質化的現象,有的者為了增加閱讀量,會使用一些偏激的行為或者失真的內容去吸引人們的眼球,不利于新聞行業的進步。所以,我們在摸索、創新新聞傳播途徑的同時,也要堅持有深度、有原則的報道,報道的內容要促進觀看者自行進行判斷,不受到他人的影響與刺激。首先,對于發生的新聞事件,記者與編輯要有主觀的判斷能力,避免在傳播過程中出現失真的報道與錯誤輿論的引導,對新聞事件要有客觀性,保持自己的原則與底線,對新聞事件進行正確的理解,要用負責任的態度去報道新聞事件。
(三)的新聞內容符合用戶的需求我國現代社會進入了快節奏的時代,新聞量的快速增加會給觀看者帶來一定的閱讀負擔,人們愈來愈難找到自己感興趣、有價值的新聞報道。所以我們在進行新聞時,要去了解閱讀者的閱讀習慣,減少閱讀者的篩選時間,針對閱讀者的興趣愛好推送相關的新聞報道。另外,的新聞內容要盡量的簡潔明了。在對新聞網頁進行排版時,可以使用標題羅列的方式去展示各類新聞,閱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其進行選擇性的閱讀,不僅可以幫助閱讀者節省閱讀時間,而且還可以在內容最后附上相關新聞的鏈接,若是閱讀者想要繼續了解下去,那么可以去點擊鏈接去進行深入的了解閱讀。
(四)改變傳播報道理念隨著時代的進步,在使用自媒體進行新聞報道時,要重視報道形式的創新。以往的傳播當時都是通過散文、雜文等形式進行傳播,難免會出現夸大的現象。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對廣大閱讀者提供新聞時,要注意新聞的準確性,不能忽視新聞的客觀準確性,可以使用多樣化的圖文并茂的方式對新聞進行客觀性的傳播,不僅可以增加新聞的趣味性,還可以挖掘潛在的用戶。
(五)創新信息采編形式在創新新聞傳播方式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第一,要根據實際來不斷創新新聞的報道程序,在相關新聞報道的前提下,使用自媒體的形式進行報道,擴大新聞素材的來源渠道,從多個方面去挖掘新聞信息。其次,在進行編輯工作時,要按照以往的審查等環節進行工作,只有符合相關標準,才能夠進行傳播工作,否則會出現多方面的不利影響,影響新聞行業的進步。
(六)強化新聞傳播的監督管控現如今,新媒體傳播具有一定的風險性,這也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如果沒有對新聞傳播進行有效的監督與控制,那么對于新聞環境的穩定會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出現失控的現象。所以相關部門一定要加強對新聞傳播方式的管理工作,結合各部分的力量對其進行管束與約束,杜絕出現不良報道。堅持動態化的管理手段,對抖音等傳播方式進行管理,整頓整個新聞傳播環境,推進新聞行業的進步。
五、結束語
總之,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的出現與使用,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滿足當下人們對于新聞行業的要求。對于廣大新聞工作者來說,要從實際出發,使用多樣性的報道形式,滿足廣大閱讀者的閱讀習慣,推進新聞行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柴文耕.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9(04):74-75.
[2]依帕爾克孜•艾尼瓦爾.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J].新聞研究導刊,2016,7(03):250.
[3]羅紫瑩.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創新模式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6):240.
作者:帥紅 謝暉 單位:長江日報報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