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畜牧養殖機械化現狀調查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為進一步摸清隴縣畜牧生產中現有的種養規模、機械化生產環節、機具擁有量和企業生產能力等情況,更好地推廣先進實用的專用機械,筆者深入各畜牧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以及生產企業開展了調研。通過對隴縣畜牧生產機械化現狀的調查,以總結先進經驗,查找問題差距,研究相應對策。
一、畜牧業發展規模及現狀
1.畜牧業發展現狀。隴縣地處渭北高原西部邊緣地區,生態優良,氣候溫潤,是一個以農牧業為主的山區縣,以奶山羊為主的畜牧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保供給惠民生促穩定、實施脫貧攻堅的基礎產業。近年來,隴縣以綠色發展為統領,按照省市“追趕超越、破解難題”新要求,立足資源稟賦,發揮區位優勢,強化產業基礎,以全產業鏈打造“百億生態乳都”為目標,依托全省奶山羊轉型升級示范縣、全國“糧改飼”試點縣項目,著力打造優質奶源、良種繁育、飼草飼料、智能加工、示范推廣“五大基地”,初步構建了以和氏、飛鶴關山兩大乳企為龍頭、養殖大戶為支撐、規模養殖場為紐帶、飼草飼料為基礎的現代乳業發展新格局,實現了現代畜牧業建設新突破。截至2020年底,全縣牛存欄5.03萬頭,其中奶牛存欄2.43萬頭;羊存欄32.84萬只,其中奶山羊存欄30.13萬只;生豬2.11萬頭;家禽59.74萬只。
2.養殖基地發展現狀。近年來,隴縣縣委、縣政府大力實施養殖小區建設,重點加大規模養殖力度,實現集中養殖、集中管理。全縣建成奶山羊萬只場、規模養殖場及家庭牧場148個,其中萬只場3個,千只場22個,300-500只規模場50個,家庭牧場73個,創建萬只奶山羊國家級標準化養殖小區1個,奶山羊全產業鏈產值39.48億元。3.畜牧業機械化現狀。多年來,隴縣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畜牧機械化發展較快,在飼草生產、飼喂、畜產品采集加工、糞便處理、環境控制等各個環節中,大型養殖小區或生產企業基本實現了養殖全程機械化。截至2020年,全縣農機擁有量3.6萬臺,農機總動力19.15萬千瓦,其中畜牧機械2655臺套,占農機總臺數的7.4%。畜牧業機械化主要生產環節及機具裝備為:(1)飼草機械化生產裝備。隴縣的畜牧養殖以紫花苜蓿、玉米秸稈、小麥秸稈為主要飼草,現有的畜牧機械以耕整地機械、播種機械、收獲機械和飼草加工機械為主,重點包括拖拉機、旋耕機、鏵式犁、割草機、打捆機、摟草機、鍘草機、揉絲機、青飼料收獲機、小麥聯合收割機、飼草包膜機、牧草翻曬機等。截至目前全縣擁有各類飼草加工機械2215臺,割草機48臺,摟草機5臺,抓草機3臺,取草機4臺,打捆機26臺,青飼料收獲機10臺,玉米收獲機26臺,飼草包膜機3臺,牧草翻曬機1臺。(2)飼喂機械。大中型養殖場通過TMR全日糧飼料混合攪拌機把飼草、飼料按照一定草料比混合攪拌后,通過飼喂機或飼喂車直接撒料飼喂,實現了機械飼喂;小型養殖場及中小養殖戶,采用人工攪拌草料和簡易機械拋撒飼喂,機械化程度底。通過調查發現,全縣現有的飼喂機械主要以抓草機、取草機、TMR全日糧飼料混合攪拌機、飼料粉碎機、飼料混合機、喂料機、飼喂車為主。截至目前全縣擁有飼料粉碎(混合)機112臺,喂料機22臺,進口飼喂車3臺。(3)畜產品采集加工設備。畜產品采集加工包括擠奶設備和鮮奶貯藏設備。主要以轉盤式擠奶設備、魚骨式(中置式、并列式)擠奶機、手推式擠奶機、巴氏殺菌機、運輸罐、制冷罐、儲冷設備等。不同的養殖模式,配置了不同的擠奶設備,擠奶環節已基本實現機械化。大型養殖場或生產企業主要以魚骨式、中置式、并列式擠奶機、轉盤式擠奶設備為主;中型養殖場主要以魚骨式擠奶機或手推式擠奶機為主;小型養殖場主要以手推式擠奶機為主。鮮奶貯藏設備主要分布在大中型養殖場和生產企業,以巴氏殺菌機、運輸罐、制冷罐、儲冷設備為主。目前全縣有轉盤式擠奶設備1臺(套),魚骨式、中置式、并列式擠奶機52臺(套),手推式擠奶機72臺,運輸罐8臺,制冷罐及儲冷設備12臺。(4)糞便處理設備。在糞便機械化處理中,我縣的小型養殖場運用較少,只有少數的大型養殖場和生產企業配置,主要以刮糞機、糞污鏟車為主。而糞污轉運主要以三輪摩托車或三輪汽車拉運。全縣僅有刮糞機4臺(套),糞污鏟車1臺。(5)環境控制設備。目前,縣內各大中型養殖場按照防疫要求,在進場大門口或通道安裝了自動化、機械化霧化防疫消毒設備;小型養殖場只在通道安裝了消毒設施。在運輸過程中均采用了巴氏殺菌機械,現有巴氏殺菌機(罐)22臺,消毒機4臺(套)。
二、畜牧業機械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投入資金受限,機械配置差異大。以陜西和氏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隴縣綠能生態牧業有限公司為主體的個別大型養殖小區機械設備配置較齊全,從牧草種植到飼草打捆、飼喂、擠奶、貯藏、輸運、初加工等基本實現了畜牧養殖全程機械化。而大多數小規模的養殖場由于發展時間短、資金鏈不足等原因僅有鍘草機、揉絲機、飼料粉碎機、手推式擠奶機等常規設備和機械,其他飼喂、擠奶設備較少,糞污、環境控制等設備幾乎為空白。
2.種植習慣受限,飼草機械收獲難。由于隴縣屬于山區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多以單家獨戶種植為主,且地形多以坡地為主,大型機械作業難度較大。以青貯玉米機械收獲為例,全縣僅川源地區規?;N植的青貯玉米可實現機械青貯收獲外,其余大多以人工收獲為主,極大的影響了飼草收獲效率和質量。
3.關鍵環節機械化率低,機械配置不均衡。在飼草生產環節,主要以人工收割或作業為主,青飼料(苜蓿)收獲機、牧草翻曬機等機械數量較少,飼草播種機幾乎沒有。在飼喂環節,只有幾個大型養殖場配置了TMR全日糧飼料混合攪拌機,有些小規模養殖場還靠人工攪拌、拋撒飼喂。在擠奶環節,大型擠奶設備少,手推式擠奶機配置不足。糞便處理環節只有少量刮糞機、糞污鏟車,其他諸如清糞機、糞污固液分離機等糞污處理機械幾乎沒有。剪毛環節的機械在全縣的養殖小區都未有配置,一直空白。
4.機械價格過高,畜牧機械推廣難。近年來,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只是對部分常規的畜產機具進行補貼,補貼比例在30%左右,部分養殖場難以承受機械價格帶來的壓力,特別是有些進口機械價格高、零配件購買時間和維修時間長,影響機具的正常作業,導致新機具推廣難。5.文化程度受限,新型技術普及難。調查中,無論大型養殖場,還是中小養殖戶,管理人員多以年輕人為主,養殖人員多以中老年為主,都對相關產業的養殖機械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渴望能擁有機械化養殖機械和技術,但受文化程度低、眼界不寬等原因,有的不知道該在什么環節配置什么機械、都有哪些機械能適用,有的只知道一兩種機械,而對其他機械一問三不知,影響了畜產機械和技術的推廣。
三、畜牧養殖機械化發展建議
1.政策扶持傾斜,加強主體培育。在支持陜西和氏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隴縣綠能生態牧業有限公司等有實力的乳品企業,擴大規模,轉型升級,提升行業裝備和機械化生產水平的同時,要鼓勵中小規模養殖場,通過兼并、重組、合并,組建大型養殖企業,加大專用機械裝備的投入,在全程機械養殖上下功夫,進一步推動畜牧產業鏈全程機械化發展。
2.緊盯關鍵環節,突破薄弱環節。要聚焦畜牧養殖的飼喂、擠奶等關鍵環節,重點緊盯全程機械化的薄弱點,力爭突破糞污處理、剪毛等空白點,引進先進、適用的飼喂、畜產品采集、糞污處理等機械,在關鍵環節全程機械化水平上求突破。畜牧、農業、科技部門之間要齊抓共管,也要協調配合,強化農機和畜產相融合,積極爭取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多方參與,合力推動。
3.加大補貼力度,推廣先進機具。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將適宜的畜產機械納入補貼范圍,對機械品種少、銷量少、成本高的機械,可適當加大補貼力度,引導龍頭企業、大型養殖場、養殖大戶,購置和使用機械,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領效應。建議,畜產部門類比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畜牧養殖的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機械給予政策性補貼,通過多方資金扶持,形成合力,推進畜牧產業全程機械化更快發展。
4.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專業技能。農機、畜產等部門人員要深入龍頭企業、養殖場、養殖大戶,針對性的開展機械化養殖機具和技術的宣傳推廣,提高養殖戶對養殖機械和技術的知曉率。組織養殖戶到試驗區、示范園觀摩交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新機具、新技術演示會,增強養殖戶使用先進機械的積極性。聘請專業人員,深入養殖戶中間,對養殖戶經開站適用養殖機械的操作使用、維修保養等技術培訓,手把手的指導養殖戶掌握操作技能,養出一批懂機械、會技術的養殖戶,提高養殖綜合效益。
作者:王秋榮 曹云芳 單位:陜西省隴縣農業機械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