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學前教育核心能力培育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對幼教事業與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均意義重大。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內涵包含基礎能力、專業能力和關鍵核心能力三部分內容,強化學前專業學生職業意識、加大師德師風與人文素養培育力度、構建職業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的口語技能以及提高“雙師”素質,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的可能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職業核心能力
高職院校人才培育的突出特征之一是職業性,在突出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同時,要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由于學前教育對幼兒的習慣養成和智力開發具有重大作用和意義,高職院校需重視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抓住社會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機遇,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策略,為學前教育機構輸送第一線的學前教育應用型人才,使其滿足區域性行業發展規劃和要求。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的內涵分析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職業能力是指對人類活動效率產生一定影響的個體心理特征。由于職業能力與崗位勝任的工作能力相關,它注重應用性和針對性,需要合乎邏輯的創新性思維。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而言,他們未來的工作崗位是面向一線學前教育機構的應用型崗位,需要從事的是學前兒童的教育與活動內容,他們是推動兒童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職業教育人才。基于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應當包含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基礎能力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具備的基礎能力,首先是思想道德素養,要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促其形成對學前教育事業強烈的責任心和認同感,在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的前提下,具有更為深厚的人文素養和現代科技知識素養,促其形成提升專業水平,在教學中將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傳輸給幼兒,可以用高尚的職業道德引領幼兒,對幼兒實施愛的教育和滲透。學生還應當具備基礎計算能力、語言溝通能力、靈活應變能力與質疑創新能力,以基礎能力培育奠定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架構的基礎。
(二)專業能力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專業態度三方面。
1.專業知識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面對的教育對象是幼兒,因而要學習幼兒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并掌握前沿專業理論知識,以促進職業能力的初步生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學習相關的專業核心課程如學前心理學、學前教育學,并通過這些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觀察和分析幼兒心理現象的能力。例如,在學前教育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分析學前兒童的生活情境,采用游戲、模擬課堂、情境表演與說課比賽等方式,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1]
2.專業技能
一是普通話語言技能。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標準普通話是必須要掌握的語言技能,至少應當達到國家二級普通話甲等水平。二是保健教育技能。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幼兒衛生保健知識也要有系統的了解,應細致觀察幼兒日常生活習慣并形成一個基本的認知,觀察、記錄和了解幼兒的行為活動狀態,對于幼兒常見疾病、傳染病、外傷等能夠快速有效地及時處理,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性行為,實施事前防范、事后分析和妥善處理,進而對幼兒采取適宜的教育措施,引領幼兒進行自信、獨立的自主活動和實踐。三是組織游戲活動技能。學生還要具有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具備彈、唱、跳、畫等技能以及折紙、泥塑等手工技能,能夠組織幼兒開展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和情境扮演活動,并在與家長進行全面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的前提下,擬定相應的教學計劃,開展適宜幼兒的一日生活實踐活動,要對幼兒一日活動的空間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選取適宜的游戲材料和工具,在有效的游戲時間保障之下,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游戲玩伴、游戲材料和游戲方法,從而使游戲成為幼兒幸福成長的伴侶。[2]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引領幼兒樹立正確的兒童觀,要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以科學的專業教學態度實施幼兒教育。
(三)關鍵核心能力
在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的倡導之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關鍵核心能力包括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兩大類,要高度關注學生關鍵核心能力的培養,將其貫穿和滲透于學生職業教育的全過程,使學生能夠判別自我、調整自我、完善和發展自我。
1.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即學習能力,它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自我完善能力,是提升專業能力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自我學習和完善,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深入地思考,學會學習,具備鉆研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大膽嘗試、不斷創新,運用各種有效手段搜集相關的教育資料,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更好地服務于幼兒教育實踐。
2.社會能力
具備社會能力是指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跟隨社會發展進程進行知識結構和技能的調整與發展,能夠與幼兒進行良好溝通和交流,善于和幼兒家長交流,增強自己的抗壓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在與社會各方面資源協調和配合的前提下,高職院校應以教師為核心,創設以教師為軸的輻射型的、開放式的交流環境,從而實現更大范圍內的真誠對話和理解。[3]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創新培育路徑探索
(一)強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意識
高職院校要創設各種平臺,從思想意識領域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意識,高職院校可以邀請幼教專家和骨干教師進入幼兒教育現場,開展專題教育講座,或者到校外基地見習觀摩,在學生與優秀教育人員交流過程中,學生可以理解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和不拘一格的幼兒教育形式,通過教育理論學習和經驗講座,意識到職業能力的重要現實意義,并逐漸強化學生的職業意識。此外,高職院校還可借助校園平臺,開展豐富多樣的專題活動,諸如舞蹈、繪畫、音樂、美工競賽和表演活動等,讓學生在主題活動情境之中,增強職業認同感,主題活動也可以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情感,有助于提高其人文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
(二)注重師德師風培育,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道德修養
學生的師德師風建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也是必備的職業能力和素養,他們的思想水準和道德意識對幼兒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也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幼兒的身心成長。因此,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重視自我思想品德和高尚人格的塑造,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用高尚的人格和師德師風滲透、感化和熏陶幼兒,引領幼兒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推動幼兒積極、健康成長。[4]
(三)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育課程體系
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高職院校要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探索創新職業核心能力培育模式,如項目設計教學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探究法、情境創設法等,通過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為主軸,進行教學方案的有效設計和規劃,將教學職業能力的理論教育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構建教學做一體化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體系,在多維的職業能力訓練模式下,增強學前教育學生的職業能力。
(四)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能力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是未來的幼兒教師,這決定了他們要具備相應的音樂教育能力,因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興趣和能力,可從以下方面入手加以培養。首先,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興趣是學習的主要驅動力,在學生感興趣的前提下,運用豐富多樣的音樂教學形式和內容,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音樂教學能力。其次,提升學生的音樂體悟與賞析能力。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備音樂體悟和賞析能力,才能聆聽音樂、鑒賞音樂,應鼓勵學生積累不同的音樂體驗,引發學生對于音樂的不同感受和理解,從而增進其音樂鑒賞能力,在體悟音樂的同時感受生活的精妙與博大,為終身音樂學習能力奠定基礎。再次,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音樂表現是一種極具實踐意義的活動形式,擁有這種音樂表現實踐能力,可有效表達和闡釋音樂體悟,使欣賞者感受音樂表現者的情感和音樂技能,為此,要引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根據自己的音樂水平,選取有藝術價值的表演曲目,如針對性、適宜性、趣味性較強的音樂曲目,展示自己的音樂能力,提升自己的音樂修養和水平。音樂表現實踐曲目活動需要常創、常新,要富于變化和動感,在變幻多樣的音樂曲目之中,可以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第四,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掌握了基本的音樂技能之后,還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音樂水平。可以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設計一些音樂創作節目,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加以練習和把握。對學生音樂創造能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從音樂旋律切入,讓學生體悟音樂節奏架構,了解和分析曲目節奏組成并加以提煉,在了解音樂節奏架構的前提下,練習編寫變奏和節奏樂譜。然后在節奏框架下,把握和創造音樂旋律,要使學生全身心融入音樂旋律創造,根據不同歌曲的風格和情感特征,可以采用集體小組創作的形式,合作討論并反復修改,從而提高學生的視唱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編寫曲譜的能力,能夠創造性地運用一些音樂創作手法,自主創作音樂藝術作品。[5]第五,培育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也是幼兒教學所需的重要關鍵能力,在引導幼兒進入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音樂綜合能力,要能夠帶領幼兒進行歌曲演唱、器樂演奏,在這些音樂情境下,引領幼兒感受音樂藝術。同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還要掌握不同風格的聲樂作品和兒童曲目,豐富幼兒的音樂知識面,并傳授相關的歌唱原理和保護幼兒嗓音的知識,學生還要能夠通過鋼琴(或風琴)的彈奏技巧,引領幼兒進入聲情并茂的歌曲意境。
(五)培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口語技能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口語技能的培養,需要把握個體性、行動性、情境性、反思性等原則,改進和創新教學手段,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口語技能。首先應創設良好的口語情境以增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口語技能。在專業技能課程幼師口語教學中,可精心創設相關情境,模擬幼教教學情景,分小組進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幼師”與“幼兒”進入模擬情境,可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興趣,也培養了其口語技能。其次可拓展課外延伸,在快樂實踐中增長職業技能。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的課外延伸實踐活動,參與社會實踐,在快樂、開放式的課外實踐活動中,增強職業口語技能,累積幼兒教育實踐經驗。
(六)全面構建“雙師型”學前教育師資隊伍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雙師”素質培養,就其表現形式而言,首先要擁有教師資格證和職業資格證書;就其外在身份而言,“雙師型”教師既是學校的專兼職教師,也是學前教育機構的專兼職教師;就知識能力要求而言,“雙師型”教師要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理論教學知識與指導幼教技能訓練知識。“雙師型”學前教育師資隊伍的構建和培養路徑有兩方面,一是注重對學生的再培訓和再教育。可以采用短期培訓的方式,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現場觀摩、活動研討等專業技能培訓,也可以在假期安排崗位鍛煉學習;還可以采用長期培訓的方式,提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提升自身的學歷水平。二是開展學生實踐鍛煉活動。高職院校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方式,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開辟校內外實訓基地,可以在實訓基地完成教學任務,了解幼教領域新動向,并定期參與幼兒園教研活動,提升學生的幼教實踐能力。[6]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具備高職教育的特點,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能力、非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重點培養過程中,要使學生實現由學生向職場人的轉化,幫助學生掌握職業核心能力,實現高職教育與幼兒教育實踐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王立敏.論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4):61-63.
[2]鄧霽嵐,周端云.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1(30):152.
[3]丘東曉,劉楚佳.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分析及培養[J].教育導刊,2011(5):70-73.
[4]吳麗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J].學前教育研究,2011(4):61-63.
[5]范小玲.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構建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以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為例[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77-82.
[6]賈夏.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創新實踐[J].成才之路,2014(34):7.
作者:張曉燕 單位:烏魯木齊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