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對策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者對畜禽產品的需求及質量安全要求也日益提高,畜牧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更加凸顯。當前,畜牧業轉型升級正處于關鍵時期,仍然存在畜牧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如何調整畜牧業生產結構,轉變生產方式,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是當前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本文主要對河北省衡水市畜牧業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分析,針對當前存在問題提出了適合衡水市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畜牧業發展現狀
衡水市是傳統的畜牧業大市,多年來,衡水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深入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要求,按照“穩豬禽、強奶業、擴牛羊、培特色”的思路,積極推動畜牧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區域化發展步伐,畜產品總量大幅增長,畜產品質量不斷提高。2019年,全市奶牛養殖場達到63家,奶牛萬頭牧場達到3家;年出欄萬頭以上豬場達到28家、生豬國家級核心育種場2家,新建改擴建規模生豬養殖場15家,總投資10多億元,新希望六和目前在衡水區域落地生豬養殖項目,總投資近21億元,母豬存欄規模將達到63500頭,衡水冀州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在冀州區建設100萬頭生豬項目,投資20億元;存欄5萬只以上規模蛋雞養殖場達到13家、年出欄5萬只以上肉雞規模場達到20家,其中,深州新星火100萬只蛋雞場建設項目,單棟存欄10萬只,全部采用土耳其進口的全自動先進設備,故城縣正大衡水1億肉雞全產業鏈項目已建成飼料廠1家、種雞場3家、肉雞養殖場3家;全市年出欄千頭以上肉牛場7家、存欄萬只以上羊場達到6家。2019年底,全市肉、蛋、奶產品產量分別完成37.5萬噸、37.1萬噸、26.3萬噸,奶牛、蛋雞存欄分別為6.7萬頭、2742萬只,生豬、肉牛、肉羊、肉禽出欄分別為310萬頭、14.9萬頭、156.8萬只、3650萬只。
二、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存在的問題
總體上看,衡水市畜牧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在區域布局、生產結構、生態環保等方面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較多,尤其是近兩年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和肺炎疫情的影響,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緩慢,主要問題表現在:市場不穩定價格波動大、散戶養殖標準化水平不高、養殖場對疫病防控能力薄弱、畜禽養殖環保壓力大、養殖場用地受到限制、養殖企業融資困難等。
三、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立足產業發展,統一規劃,分類指導。根據環境承載能力和資源稟賦,圍繞京津,放眼全國畜產品市場,科學確定畜禽品種及數量。把改善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攻方向,從生產端入手,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延長畜牧業產業鏈條,優化重點畜禽生產布局,提高畜牧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益,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大力發展生豬、蛋雞、肉雞、肉牛、肉羊六大供應京津優質畜產品基地基礎上,啟動畜牧產業聚集區建設,圍繞重點區域、主導品種,加大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場扶持力度,培育特色養殖區:一是以安平縣、故城縣、深州市、景縣為主,培育生豬產業聚集區,二是以深州市、冀州區、饒陽縣為主,培育蛋雞聚集區,三是形成了故城縣、景縣、武邑縣為主,培育肉雞產業聚集區。
(二)積極推動美麗生態養殖牧場創建選擇部分部省級示范場進行試點,開展美麗生態養殖場創建活動。一抓形,使養殖場形態上整體美觀,布局合理,感覺無惡臭;二抓質,讓畜禽養殖實現依法生產、協調發展、增強生產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三抓度,增強養殖場在生產標準和標準化管理制度上的執行力。按照要求制定創建方案和創建標準,通過改善設施,規范制度,達到“場區布局合理、設施制度完善、生產全程清潔、產出安全高效、資源循環利用、整體綠化美化”要求,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
(三)做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始終不渝地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按照減量化、清潔化、資源化目標要求,認真研究農業農村部推廣的七種模式、河北省推廣的六種模式和本市成功經驗,選擇安平、深州兩個國家畜牧大縣和故城、景縣兩個省級重點縣開展試點,探索整縣制解決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模式,為解決市域內養殖污染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辦法和路徑。
(四)穩定生豬生產推動生豬產業提檔升級優化生豬生產布局,重點向安平縣、故城縣、深州市、饒陽縣生豬生產優勢區發展,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標準化水平;督促中小型豬場改造升級,引導生豬生產從分散式農戶飼養向集約化、規模化養殖方式的轉變,切實推進生豬標準化、規模化飼養。鼓勵養殖場戶改變基礎設施裝備條件,合理布局,建設出豬臺、洗消間、生物隔離帶、高溫加壓消毒設備等,提升養豬場戶生物安全水平;提高產業集中度和標準化水平,以引進大型龍頭企業為抓手,推進高標準現代化養豬企業建設,把安平縣生豬全產業鏈示范典型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亮點,帶動全市乃至全省生豬產業發展;強化種豬場管理,擴大基礎母豬群體規模,全面提升種質水平和供種能力,防止以次充好,防止非種豬按種豬銷售;利用生豬產業體系創新團隊在我市的優勢,加強培訓指導,聘請專家教授和有實踐經驗的大型豬場技術總監對本市規模豬場進行培訓指導,提高養殖場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切實提高產仔率、成活率。
(五)加大養殖用地及金融政策支持積極落實國家、省有關政策,包括種豬場和規模豬場流動資金貸款貼息、生豬保險、生豬規模化養殖場建設補助政策,對新建擴建種豬場、規模豬場養殖用地作為設施農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允許占用一般耕地,不需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支持生豬生產用地需求,規模養殖場的附屬設施用地規模取消15畝上限。落實安平縣、深州市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政策,重點支持規模養豬場新建和標準化改建,優先考慮糞污治理設施建設,為衡水市畜牧業健康良好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六)全面實施奶業振興行動計劃以武強蒙牛乳制品加工企業為龍頭,以武強縣、饒陽縣、故城縣、武邑縣為重點,啟動奶業集聚區建設,完善奶牛良種繁育體系,提高奶牛生產性能測定能力和服務水平,推進奶牛養殖小區向規模場轉型,加快奶牛養殖場標準化改造,加強技術培訓和集成推廣,推行奶牛場信息化管理,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提高奶牛單產水平和養殖效益。完善生鮮乳定期分級抽檢制度,實現生鮮乳收購站、運輸車輛抽檢和現場檢查全覆蓋。推進生鮮乳專項整治行動,確保不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件。
(七)切實做好生物安全防控措施進一步加大《動物防疫法》的宣傳力度,層層落實責任制,構建完善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體系;提高養殖場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做好消毒滅源工作,嚴格執行定期消毒制度,所有的養殖場、畜禽交易市場、屠宰場以及各類運輸車輛等重點場所嚴格按程序消毒,有效地撲滅各種疫源,控制疫病的發生;采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方式,實行全進全出制,根據畜禽生產階段,采取分群飼養、封閉飼養,保持適當的飼養密度、通風光照,生豬嚴禁飼喂泔水;強化基礎免疫,根據《動物防疫法》及配套法規的要求,對畜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布魯氏菌病高致病性藍耳病、豬瘟等實施強制免疫,不留空當,加強對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疫情監測,及時掌握疫病情況及防控效果,切實提高重大疫病發生的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
作者:賈敬亮 曹玲芝 宋銀朵 劉義廣 陳俊峰 單位:衡水市畜牧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