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問題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問題

    摘要:在地方普通高校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存在著學科體系不夠完善、人才隊伍結構不夠合理、成果建設不足、高學科平臺不多、研究生培養質量不高和對學術交流重視不夠等問題。結合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以江蘇海洋大學為例,提出從優勢學科建設、學科體系優化、科研水平提升、資金投入、隊伍建設、研究生教育水平提升和政產學研合作等方面著手,來全面提高學科建設水平和研究生培養質量。

    關鍵詞:學科建設;研究生教育;學科體系

    一、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現狀

    2013年,江蘇海洋大學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現有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2015年,江蘇海洋大學海洋資源開發研究院獲批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7年,江蘇海洋大學被列入“江蘇省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規劃”,3個一級學科獲批博士點立項建設授權學科。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特色,江蘇海洋大學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具有一定優勢的學科,海洋科學省優勢學科進入三期滾動建設,8個學科獲批江蘇省“十三五”重點學科。目前,江蘇海洋大學已擁有經濟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和醫學7大學科門類的碩士學位點,學科結構日趨合理,基本建立起具有較強地方特色、與社會經濟建設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學科體系,已成為培養高層次人才、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建設和帶動相關學科發展的核心力量。江蘇海洋大學先后獲批江蘇省科技廳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3個,省社科基地1個,省海洋生物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進入新一輪建設。江蘇海洋大學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2014年以來,培養和引進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51人,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及團隊1個,選聘江蘇特聘教授1人,入選省級人才工程項目90人,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入選江蘇省科技創新人才團隊4個、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教學團隊1個。全校共獲批各類縱向科研項目855項,承擔國家重大專項2項,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30項,其中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和科技創新的能力顯著增強。研究生教育規模與質量同步提升,堅持質量與規模并重,在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同時,不斷擴大研究生招生人數和在校生規模。

    二、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科布局不夠完善

    學科體系需進一步完善,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新商科等新興、交叉學科以及理學學科、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不夠快,與優勢學科關聯度不強,特色不夠鮮明。優勢學科引領學科群發展和支撐行業科技進步的效果不夠明顯,重點學科和支撐學科實力的提升速度不夠快,校重點學科發展潛力和后勁不足,學科整體實力仍不夠強,新的學科增長點不足。

    (二)人才隊伍結構不夠合理

    學科高層次人才數量略顯不足,高水平的領軍人物和學術大師欠缺。部分學科和科研平臺帶頭人的年齡偏大,優秀的年輕學術骨干比較匱乏,出現斷層現象。缺少高水平的教學科研團隊,部分學科隊伍、導師團隊發展不平衡,教師隊伍的年齡、學歷、職稱及學緣結構不盡合理。

    (三)研究生培養質量不高

    研究生教育的綜合影響力還不夠強,生源質量不高。研究生導師的科研創新水平和能力尚需進一步提升,承擔的高層次科研項目的數量不足,學術成果的數量和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主動服務社會需求的能力還不夠強,培養應用型高層次創新人才的模式還不夠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化水平還不夠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高水平創新人才不夠多,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與監控體系仍需進一步建立和完善。

    (四)成果建設不足

    缺乏長期成果的沉淀和積累,學術成果總量欠缺的問題與高水平成果不足并存。科研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項目、省部級重大項目還太少。科技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程度較低,標志性和重大影響的成果不足。服務地方能力有待加強,為地方企業提供的關鍵技術研發能力還不足,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的智力支持還不夠。

    (五)學科平臺不多

    高層次學科平臺不多,平臺布局不平衡等問題仍比較突出,部分學科尚無重大平臺支撐,或未充分發揮平臺的凝聚和引領作用,平臺運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重點學科平臺建設的精力投入不足,建設速度不快,學科基礎平臺建設差距較大。全校性跨學科、跨學院的共享基礎平臺建設不夠好,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率不高,應用于研究生培養的科研與教學平臺條件均顯不足。

    (六)對學術交流重視不夠

    對高層次學術交流重視程度不夠,“請進來,走出去”的學術交流主體意識不夠強,主動承辦國內外高水平的學術會議較少,邀請國內外有影響的知名學者和專家開展高質量學術交流、舉辦高水平學術講座略顯不足,研究生參加高層次國際會議和國內外訪學不多。

    三、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基本思路

    立足學校辦學基礎,著眼國家和江蘇省高等教育總體布局,以實現學校“兩建一高”目標為主線,重點構建并發展學校高峰學科、高原學科、特色學科、新興交叉學科,以及影響學校未來發展所急需的學科,以有利于形成和發揚優勢及特色為原則,持續推進省優勢學科、省重點學科,以優勢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學位點建設為抓手,以學科隊伍建設為核心,以機制創新為保障,形成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可持續發展的學科體系。以“任務驅動、擇優選擇、分類建設、動態調整”為原則,以高水平大學、高水平學科建設為驅動導向,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體現特色,形成優勢學科、重點學科的輻射和牽引機制,進一步強化學科建設的引領作用[6]。第一,發揮學校以工為主、應用性強的學科優勢和特色,加大對省優勢學科、博士點培育學科的建設和培育力度,力爭取得新的突破和進展。第二,優化學科結構,鞏固優勢學科,提升和改造傳統學科,大力扶持新興學科、發展交叉學科,促進相關學科整合優化,催生新的學科增長點,使學科結構、布局更加合理,學科優勢、特色更加明顯,實現規模、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第三,加強學科內涵建設,通過一批優勢明顯、特色突出的重點學科建設,帶動學科、學位點、科研平臺整體建設水平的提高,促進科學研究水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科整體實力。第四,完善學科建設與管理機制體制,全面實施突出重點、發揮特色、分層次建設計劃,加大落實學科帶頭人負責制,建立健全學科建設與發展的評價、激勵與競爭機制。第五,提高科研平臺的數量和質量,完善管理制度,力爭在國家級平臺實現突破,按照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校級、院級五個層次,構建產學研創新平臺體系。第六,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積極探索,深化改革,把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研究生教育的最重要目標,切實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四、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搶抓發展機遇,集中優勢資源建設省優勢學科

    聚焦海洋強國、海洋強省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實施優勢學科提升計劃,集中學校優勢資源,打造學科高峰,全力推進“海洋科學”省優勢學科建設,大幅提升優勢學科建設水平,綜合實力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突出優勢學科的學術引領作用和社會貢獻度,不斷提升優勢學科的競爭力,帶動其他相關學科快速發展。

    (二)加強內涵建設,優化學科建設體系和結構

    以省優勢學科和省重點學科為基礎,高水平建設海洋科學、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藥學4個博士點培育學科。以省優勢學科、省重點學科和校學科建設工程項目為引導,大力培育已有較好基礎和發展潛力的高原學科,不斷夯實若干薄弱學科的發展基礎,緊緊圍繞學科發展和區域發展戰略需求,進一步整合資源,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與創新,優化學科結構,為提升學校學科綜合實力提供后備力量。

    (三)創新工作思路,提升科研平臺綜合水平

    圍繞行業與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進一步優化布局,穩步推進建設省、市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哲社基地和在科技成果轉化上取得良好社會經濟效益的產、學、研一體化基地。按照職責明確、評價科學、開放有序和管理規范的原則,完善平臺建設與管理相配套的制度和辦法。圍繞學科建設,實施重大平臺的特區政策,明確平臺建設中各相關主體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和評估評價機制,推進管理模式創新,創造公共資源開放共享的制度環境。

    (四)拓寬資金渠道,加大學科建設經費投入

    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學科建設投入。在學校繼續加大投入的基礎上,通過省優勢學科專項資金、省重點學科專項資金、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專項資金等財政投入,加大自籌經費建設力度,吸引企業投資和共建,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機制,不斷增加學科建設的經費投入。同時實行“績效評估、滾動投入”經費管理方式,加強學科建設經費的預算論證和支出審核,確保學科建設投入資金的效益。

    (五)引進與培養并舉,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

    建立靈活、高效的人才引進、管理與考核機制,重點培養和引進一批學術水平高、能沖擊國內外學科前沿、處于省內一流水平的創新型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形成學科帶頭人、后備學科帶頭人、中青年學術骨干三個團隊梯次,并形成專業齊備、層次合理、水平較高的學科梯隊。創新人才引進和管理模式,對具備條件的優秀科研團隊或平臺實行建設目標考核制,賦予團隊或平臺一定的人事權和分配權,鼓勵產出一流成果。

    (六)完善管理體系,提高研究生培養水平

    完善招生選拔制度,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加強導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導師教學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研究生學術貢獻率。改革研究生教育評價監督機制,完善質量評價體系,加快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

    (七)拓寬交流渠道,深化政產學研合作

    加強與國內外海洋科研院所,涉海高校、企業、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等多層次、廣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通過專家和教授互聘、聯合培養研究生、合作開展高水平項目研究等方式,來加強與國內外有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業的交流。加強產學研合作的信息交流渠道建設,跟蹤企業產品技術發展方向,通過開展企業支持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集成、聯合開發、直接參與企業開發活動等途徑,深化與企業的技術合作。加強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建設,讓有實力的企業參與研究生培養。

    五、結語

    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學校發展的重要支撐,如何在新時期抓好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推動學校實現內涵發展,是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以江蘇海洋大學為例,分析地方普通高校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相應對策,以期對地方普通高校的學科建設水平和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魏利靜.基于創新人才選拔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制度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7.

    [2]胡松.地方高校學科建設存在問題及對策探析[J].文教資料,2015(16):125-126.

    [3]陳滿乾.安徽省高校學科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49):84-86.

    [4]高月.高校內涵式發展下學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146-148

    作者:呂小光 劉瑋煒 馮媛媛 茍朝霞 單位:江蘇海洋大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a级成人免费毛片|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成人AAAAA级毛片|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 成人毛片免费播放|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 成人毛片免费网站|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成人私人影院在线版|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欧美xxxx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yw在线观看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97|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96 | 成人乱码一区二区三区AV|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成人韩免费网站|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亚洲一成人毛片|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按摩| 在线视频免费国产成人|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成人无码嫩草影院|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观看app|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