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醫藥校管理學科建設與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學科發展模式雷同,特色優勢不夠突出
在中醫藥院校中,大多數的資源都安排給中醫藥學科,建立了以中醫藥學科為核心的學科發展模式,在此過程中逐漸擴展到藥學、醫學、生命科學等學科當中,最后才衍生出農學、管理學等新興學科。所以在當前的中醫藥院校中,管理學科所受到的重視遠遠不足,很多學校在不同程度上追求大而全的效果,卻忽略了學科特色的形成。就中醫藥院校的學科總體情況來看,中醫藥學科的主體地位逐漸受到其它學科的影響,但因為研究方向不明確等問題,也導致學科特色沒有得到良好展現,管理學科的又是得不到展現。
(二)學科資源條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因為其發展還不夠完善,師資隊伍等教學資源建設也還有待進一步完善。一般而言,師資隊伍的建設直接決定了學生質量的高低。在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專業教師的引進方面還存在不少困難,較多管理學類專業的高層次人才都會選擇財經類院校或一些綜合類院校就業,很少有管理類人才愿意直接到中醫藥院校就職,這也大大增加了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建設資源的發展難度。
(三)專業建設基礎薄弱
現如今,很多綜合類大學的管理學專業已經有了較多的進展,因其起步時間較早,又有較多優秀的經驗借鑒,所以取得了較高的成就。而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則因為其起步時間較晚,僅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歷史,專業建設的基礎性條件不能與其它管理學專業進行抗衡,所以其發展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二、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建設與發展策略
(一)建設智庫組織平臺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互聯網+模式逐漸成為了各行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中醫藥行業也不例外。尤其是中醫藥院校作為培養中醫藥人才的搖籃,更是需要不斷更新相關的學科建設模式,整體而言,中醫藥管理學科建設與發展要有充足的創新意識,在法律法規及相關策略的推動下,逐漸形成智庫組織平臺。這一平臺要主要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戰略探索相關政策,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優化選擇,為政府和相關的社會組織提供穩定的人才資源。
(二)造就教學科研精英隊伍
針對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師資隊伍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要不斷提升中醫藥院校對于相關管理學類人才的引進力度。在管理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和引進,以學科研究方向為基礎,組建相應的教學科研團隊。中醫藥院校管理者要更加嚴格地遴選、培養和引進學科帶頭人,明確學科帶頭人在中醫藥管理學科方向的重要責任。完善學校學科管理結構,注重師資團隊年齡的結構化和穩定性,實現學科背景的多樣性。
(三)凝練學科方向,合理配置資源
在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建設過程中,會嚴格根據相關的管理學科發展需要,凝練學科方向,實現管理學和中醫藥學的緊密結合,圍繞中醫藥管理學的方向,加大重大項目的主動設計。同時要根據中醫藥管理學學科的相關特點進行布局,合理規劃研究基地和實驗室,加強研究機構等相關建設,給予相關學科配置相應資源,充分發揮研究學科陣地的重要優勢,為學科建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
(四)創新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的發展制度
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建設是一項較為重大的工程,只有在相應的制度保障下才能更好的發展。當前我國的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發展制度不僅包括績效考核體系,薪酬管理體系,同時還包括榮譽評估體系,只有形成科學合理的發展制度,才能有效調動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更好地規范科研行為,保證學科建設不斷發展。實現中醫藥資源的合理配置,推動中醫藥服務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需求。有效服務國民健康。致力于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社會服務能力,創新學科建設制度,保證學科建設規范發展,最終提升中醫藥管理學科的發展層次。總而言之,中醫藥院校管理學科的建設與發展需要與公共管理學科的相結合,在管理學的引導下規范中醫藥相關學科的相關活動,以推動我國中醫藥院校的進一步發展。最終實現我國中醫藥事業管理水平領先于世界,進一步探索中醫藥發展存在的普遍規律。整合中醫藥學科和管理學科中的資源,實現學科的共同交叉,構建科學合理的重點學科建設體系,實現學科專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包利榮,李昌煜,胡潔.高等中醫藥院校學科建設的現狀與思考[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6):793-795.
[2]房蓮.南京中醫藥大學公共管理學科建設與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6(14).
[3]李青雅,郭會軍,徐立然,等.高等中醫院校學科建設與發展的思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59).
作者:莫穎寧 楊廣杰 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