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產業戲劇中景觀藝術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景觀戲劇逐漸取代傳統戲劇,受旅游市場的沖擊,又出現了以景觀戲劇為背景的文創產業類戲劇。產業戲劇作為景觀戲劇的衍生,將戲劇產業化,從戲劇中來,卻有別于傳統戲劇特點。中國戲劇景觀的創作應肩負弘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的重任,應將中國的戲劇景觀藝術發展成“國粹”,讓中華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將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戲劇景觀藝術推向世界,實現景觀與戲劇的和諧共榮、長足發展。
關鍵詞:產業戲劇;景觀藝術;探索之路
一、“傳統與文創產業”戲劇景觀藝術的碰撞
景觀戲劇逐漸取代傳統戲劇(附表:傳統戲劇與景觀戲劇對比詳表),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之后,受旅游市場的沖擊,又出現了新的以景觀戲劇為背景的文創產業類戲劇。該戲劇作為旅游區的文化創意產品,則更為注重觀者的視覺感受。文創戲劇對現代化高新技術的過度依賴,震撼的舞美、燈光、音樂、噴泉,融入超大實景景觀,使得中國傳統戲劇呈現出市場化趨勢。部分旅游景區為吸引游客,組織大型傳統戲劇表演固然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但是,更應該注重劇情情境、戲劇結構、戲劇懸念、人物臺詞等基本要素的體現,以此激發觀眾的參與熱情和情感共鳴。因此,戲劇不應淪為景觀的附庸,而應根據不同的戲劇沖突、語言、舞臺說明具體布置景觀。比如實景舞臺劇《長恨歌》,通過華清池實景演出,清晰地將建筑、山水、亭廊等景觀元素融入戲劇演出的每個環節。除演出場地立足于實景給觀眾以身臨其境之感外,更是借助高科技手段來營造戲劇景觀,給觀眾帶來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長恨歌》作為我國實景戲劇的代表作,不僅僅只是通過陣容的華麗來刺激觀眾的視覺感官,更是一部能夠通過戲劇情節的升華、劇情的沖突,詩意化的意境營造,讓觀眾體會到歷史文化強大生命力的戲劇。全劇通過對“兩情相悅”“恃寵而嬌”“生離死別”“仙境重逢”等四個段落的情景營造,在華清池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崔然淚下的愛情詩篇[1]。該劇人物形象鮮明,故事情節生動,特別是具有歷史文化氣息的背景景觀藝術營造,將《長恨歌》一劇帶入實景,使得劇情更加真實和生動形象,真實再現了一段歷史,一段人間至情,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能夠激發藝術工作者更大的創作熱情,使得景觀藝術與戲劇藝術上升一個新的臺階。
二、產業戲劇景觀藝術的創作思考
1.景觀藝術融于戲劇表演
產業戲劇在創作時強調宏大的場景,人物群體式的刻畫,強調故事情節在同一時期、地點及同一人物中發展。產業戲劇作為景觀戲劇的衍生,將戲劇產業化,改變了以各種人物關系為中心的戲劇組織形式,體現出場面壯觀、觀眾眾多、創作奢華等特點,從戲劇中來,卻有別于傳統戲劇特點。產業戲劇打破一人一事的傳統戲路,沒有大段的人物對白,注重視覺及精神世界的領悟,摒棄了劇本的一本之說,產業景觀劇本是一種改變了原始戲劇性的,靠演員表演才能成立的戲劇形態,劇本的非固定式可以即興的添加情節,使得表演內容相當富有伸縮性,形似“無本戲劇”,卻有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將觀眾吸引到更為廣闊的戲劇表演中去。劇作家反對舞臺的制約和景觀設計師強強聯手,通過真人真景、人景結合、演員既是觀眾、觀眾也是演員等藝術表現形式將景觀設計融于戲劇表演,形成別具特色的戲劇景觀藝術形式[2]。設計師在將景觀設計融入戲劇表演的過程中,既依托于戲劇本身,又注重設計個性的發揮。戲劇景觀藝術具有敘事及體驗的特性。敘事類戲劇景觀通常以時間或故事情節為主線展開,通過事件將各景觀空間進行串聯,形成連續性體驗景觀空間。從戲劇表演的角度來看,各功能分區是為了劇情發展的需要,而對于景觀設計師來說,各功能區域的劃分是為了避免不同類型功能空間在使用上產生沖突,而提供的專業化設計。例如,正常的景觀道路中設有盲道,凸顯了道路的便殘功能及設計的人性化。景觀戲劇中的演員活動路線的組織,通過景觀交流路線進行區域劃分,作品中的每一處設計不僅起到觀賞作用,重要的是通過演員的表演,強調人與景觀的互動。不同的景觀節點與戲劇情節環環相扣,打造獨特的戲劇景觀支點。對于戲劇景觀藝術而言,景觀節點與戲劇支點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共同支撐著演員在表演過程中進行劇情的展開。每一個特定的景觀場景設計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從而能夠直觀地反映作品的主題。而戲劇景觀藝術通過不同節點之間的串聯,使得景觀空間主次更加分明,能夠吸引大眾積極參與,并通過建筑、雕塑、小品、水景、植物等多元化景觀空間的呈現,使得戲劇景觀藝術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2.實景景觀富有感染力
戲劇景觀藝術是實景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景觀設計能夠體現戲劇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便于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凸顯景觀藝術在戲劇表演中的重要作用。實景戲劇創作者們以真實的景觀背景為依托,塑造出有血有肉的戲劇藝術形象,最終達到“戲如人生”的藝術要求。不同的實景戲劇因所處的劇情結構和時代背景不同,對景觀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實景戲劇景觀因具有時代局限性特征,在景觀主題的營造方面應根據劇情發展需要量體裁衣,進行規范化設計。比如被譽為古代四大著名戲劇之一的《桃花扇》的實景設計應緊扣明末這一歷史背景。該戲劇的景觀風格無論是建筑、園林還是家具擺設,都應符合明末這一時代特征。實景戲劇只有創作出富有感染力的實景景觀,才能使得演員和觀眾之間有交互的空間。就《桃花扇》一劇來看,景觀藝術空間伴隨著戲劇情節的開端、發展,矛盾激化一步步展開,直至結束,以南明王朝古建、小品、景園為實景景觀特色,為侯方域、李香君等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畫創造了必備條件。而以南明王朝興衰為歷史背景及豐富的戲劇情節,又使得《桃花扇》一劇通過劇情的需要、演員的表演使得景觀呈現出“忽而亭臺樓閣、忽而鳥語花香”的千變萬化的局面。劇中的“一步一景”皆引人入戲,以凸顯“寄離合、嘆興亡”的創作意圖。以此可見,好的戲劇景觀創作應立足于時代背景及戲劇劇情做到環境不可少,劇情不能丟。
3.戲劇景觀藝術的引進來走出去
“圖蘭朵”被譽為中國景觀戲劇的雛形,而張藝謀導演的“西湖印象”使得景觀戲劇開始在中國傳播和發展。我們將景觀戲劇引進來,只圖開拓國內市場是遠遠不夠的,中華戲劇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戲劇景觀藝術不僅僅要從戲劇場景中獲得創作靈感,更應在景觀戲劇舞臺上得到發揮。中國園林景觀被譽為世界園林景觀之母,傳統的園林景觀藝術深受早期的哲學思想和繪畫方式的影響,以自然為造園藍本,將建筑山水、花草樹木置于自然之中,創造出“師法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景觀藝術效果[3]。因此,對于中國戲劇景觀的創作更應該肩負弘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的重任,不僅要將國外好的戲劇引進來,在國內發揚光大,更應該勇于創新,將中國的戲劇景觀藝術發展成“國粹”,讓其能夠在國際大舞臺上創造出輝煌的篇章。使得中華戲劇藝術屹立在世界舞臺,獲得世界的矚目,讓中華文化得以更好地傳及傳播。戲劇景觀藝術作為景觀和戲劇的聯盟之后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其發展歷史并不長。如何實現藝術與產業的共贏,這就要求景觀戲劇作為非常規戲劇藝術,借助于真實的景觀場景,實現“情”本位,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戲劇景觀藝術擺脫模式與教條化,脫離“印象苦海”,讓觀眾獲得更持久的感動與記憶。國外景觀戲劇大多是經典的傳世之作,屬于景觀設計之后的包裝再現,在戲劇被景觀化之前,作品本身在觀眾心中已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4]。而我國的戲劇景觀藝術將原本室內舞臺戲劇搬至真山真水之中,重點營造驚人的視覺藝術效果,大多數以景觀為背景,形成新的創意。雖然在戲劇景觀題材的創作中,中國的實景戲劇演出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大眾的認可,但要提升其國際知名度,在向西方戲劇景觀藝術學習的同時,應更加注重我們優秀的歷史文化及經典的民族戲劇資源,尊重戲劇原本規律,強化現代化思維,不斷開拓國際視野,走民族景觀戲劇之路,注重將戲劇藝術與博大精深的中國園林造景藝術相結合,才能創造出經典的景觀戲劇,并逐步向經典邁進。
三、結語
隨著景觀藝術在國內盛行,無論是公園、街景或是私家庭院,都顯示出了超高的景觀技藝。隨著景觀藝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視媒體在藝術表現形式中都注重景觀元素的創新。而戲劇景觀藝術是戲劇藝術不再能夠滿足大眾審美需求后的新的嘗試。將局限的舞臺搬至實體景觀中,既增添了戲劇藝術的真實性、可賞性、又可將科技與景觀藝術結合起來,形成美輪美奐的視覺盛宴。觀眾在體味戲劇藝術所引起的情感共鳴同時,視覺沖擊更加強化了戲劇劇情的高潮,令人內心產生久久的回味,符合大眾審美的需求。景觀藝術將戲劇藝術帶離紙本藝術,回歸大眾,作為一種綜合式立體藝術呈現出來,并展現了時代文化精髓。戲劇與景觀的高度和諧,從民族角度而言,戲劇藝術融入中式的景觀藝術語言,賦予了戲劇藝術特殊的生命力。對于未來戲劇文化及景觀語言,立足國內、放眼世界,為世界戲劇景觀藝術理論體系的構建提供參考。將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戲劇景觀藝術推向世界,實現景觀與戲劇的和諧共榮、長足發展。
作者:張恬 單位:三江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