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數學信息技術論文(5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探究發現
數學教學需要通過很多的數學活動來完成,因為學生只有在不斷地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后,通過一系列的探究與發現,他們才能真正地認清楚數學的本質。為了能讓學生通過探究發現新知,就必須要觀察、計算、實驗,有些觀察可以通過實物觀察,而有些觀察通過多媒體觀察更方便;有些計算可以用筆算,有些計算必須用計算機算;有些實驗可以通過實物實驗,有些實驗通過實物很難實驗,而用多媒體卻很容易展示實驗過程。比如,當我們在給學生展示如何推導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教學時,大部分教師都會想到利用剪切圓的形式,然后拼成成近似長方形的這樣一個實驗。這個活動我們可以通過手來完成,比如把圓紙割成8等份、16等份,然后拼成近似長方形。可如果我們要把圓剪切成32等份、64等份甚至128等份,使更加接近長方形的實驗時,我們發現用手來完成就比較困難,但多媒體展示卻十分容易。我們一方面讓學生用手割、拼,可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通過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把圓割拼成長方形”的過程實驗,不僅節約了時間,而且降低了難度。通過信息技術的展示教學,學生很容易發現“把圓割成的等份越多時,拼成近似長方形越接近于準確的長方形”。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能夠化靜為動,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學生能夠通過動手、動腦活動不斷地探究問題的本質。
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信息技術最大的優勢之一就是通過交互,提供給學習者海量、生動的有用信息,而且能夠對學習者的學習進行及時的反饋和跟蹤。在數學課堂上學生需要通過不斷地計算來強化知識點的學習,但是由于小學生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有限,他們學習時容易開小差,容易疲勞,這都是阻礙學生學習的攔路虎,所以,教師要在課堂上利用信息技術,不斷地推陳出新,設計有趣的數學練習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比如,我們可以用信息技術開發出一些有趣的闖關游戲題或競賽題,讓練習形式更加多樣和有趣。又如,利用信息技術編制各種不同題型的數學題,諸如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根據教學需求,讓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練習。信息技術給課堂教學內容增加了容量,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加全面地有了認識和理解,同時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提高了解題能力,提高了學習效果。
三、結語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事業的發展,信息技術將更深入更廣泛地應用于中小學數學教學,必將對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起到助推作用,從而提高中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作者:陸正娟 單位: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小學
第二篇: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應用
一、學會應用信息技術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電腦、PPT、flash動畫的普及,電子白板的出現,和互聯網、云平臺、平板電腦、學習互動型手機APP等現代化的媒體設備在課堂的應用,教材文本不再是學生學習生活中唯一的信息來源,教師應成為各種信息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輔助者[4].教師要有新的思想觀念、新的知識與能力,粉筆和黑板的時代已經過去,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優勢.它能延展課堂的空間維度,拓展學生的視野,能實現聽覺、視覺、情感等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能讓數學知識無限延伸.教師只有掌握基本的現代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并能夠熟練運用于教育教學中去,才能滿足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比如我校在教師培養過程中,學校設置了現代信息技術課程、多媒體信息技術運用等課程,主要讓未來教師能夠了解和靈活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適應現代學校招聘的需要和以后教育教學的需要.招聘學校也要求每位教師要有相應的計算機等級證書.這些都是為了讓教師能夠學會并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增加籌碼.
二、善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由于數學知識自身的抽象性與嚴謹性,數學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一門枯燥、乏味、難教、難學的科目,特別是小學數學.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師不能提供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使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發生困難.隨著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步伐的加快,信息技術進入了課堂,為原生態教學情境的創設提供了便利條件.比如,在《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我用小朋友們的玩具來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球是球體,積木是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為學生認識球、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提供了可感知的原生態原料,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三、靈活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在學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結合使用信息技術,是為了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但這不等于是整堂課全用或每天都用,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一定要清楚小學數學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處地利用信息技術,這一點在小學數學學科上體現得更加明顯.所以要牢記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本質與根本目的,該出手時才出手,靈活運用.例如,在“認識‘角’”一課時,把抽象出來“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利用多媒體進行閃爍,強化角的組成,同時將一條邊固定,另一條邊繞頂點移動,形成各種不同的角,引導學生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動靜結合使學生充分感悟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作者:尹苗苗 馬男 高子清 單位:哈爾濱學院
第三篇: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探討
一、以現代信息技術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老師的知識結構、學校的環境、學生的生活環境等因素雖然都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但影響最深的卻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在這里可以解釋為,小學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包括求知欲望和積極的程度,以及學習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情況,即學生在學習時的心情是如何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和普及,首先在視覺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先進的信息技術令人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而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則可以獨有的豐富色彩和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在色彩的選擇上,應以暖色調為主。信息技術中多媒體的應用,是把靈動的圖像所代表的數學知識,以視覺效果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對于小學生而言,圖像可以更加吸引他們的注意,也便于記憶。一般數學課堂教學,都是老師在黑板上書寫結合口頭講解,這樣令小學數學教學缺少了靈活感,畫面相對是靜止的,很難讓學生的大腦可以靈活的思考。很多學生在幼年期,最喜歡的是動畫片,其中一個原因是畫面比較充實和多變,很多生活中不會出現的夸張、有趣的畫面都可以在動畫中出現,他們在觀看動畫時心情是愉悅的,自然就很想以后時常保持這種愉悅的心情。那么用學生熟悉的圖像技術結合數學知識,就可以令其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正面的、積極的心態。很多數學題都會涉及到動物,如:農場里動物的數量,豬牛雞鴨有多少只腿等等,經過多媒體的視覺效果處理,可以令學生第一時間的看到圖像般的數學知識,而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數字,以此慢慢的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
二、以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
以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基本是以黑板上的粉筆字為依據,老師的講解的通道,把數學知識灌輸到學生的腦海中,但這樣單一的形式,很難讓學生理解以數字為主題的數學知識,并且數學的特性是變化,即不同數字相互影響后的變化結果,所以靜止不動的畫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變化特性較強的數學的興趣。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在小學時期,與幾何圖形相關的數學知識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于幾何知識的學習情況。通過讓線(直線、射線、曲線等)在學生面前靈活的變動,就避免了學生學習幾何知識時,因為在腦海中想象幾何圖形所產生的誤差現象,信息技術讓幾何知識更加直觀的展現在了學生的面前,令課堂教學的教學氣氛得到改善。在教導關于角度的知識時,因為不同角度之間的轉換會令學生有眼花繚亂的感覺,尤其是過程比較長和復雜的角度問題,會造成學生置身于迷宮的情況,反復的計算仍然得不到正確的答案,其中一個原因是學生把角度圖形與數字等式搞混了。而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充分的把三角形、方形等之間的角度轉換情況,變靜止為活動,令學生是可以直接看到幾何圖形的變化過程,增加了幾何知識的實際效果,改善了以往學生靠理論知識來計算幾何圖形的情況。數學課堂教學的種種方法,其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最大限度的學會怎樣解答數學問題得到結果,以此讓學生可以正確的使用數學知識。所以運用多媒體等計算機技術,首先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靈動和輕松,然后使數學知識以擁有豐富色彩的圖像、形象的聲音和不斷變化的視覺效果的形式,來更容易被學生吸收和理解。
三、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結合,是一件復雜的工程,這要求老師對于信息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結合到教學中時,要經過系統的、科學的分析和研究,并不是簡單的把現代信息技術搬到學校就可以的。所以在這方面需要老師的自我提高與學校的重視,除了學校定期組織的培訓和校內的研討會,老師自己私下也要鉆研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之間的相關知識,而且還要特別注意,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為了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應避免學生因熟悉了現代信息技術而生疏了數學知識的情況出現。
作者:陳翔先 單位:湖北省仙桃市彭場實驗小學實驗部
第四篇:小學數學實踐信息技術運用
一、傳統教學認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
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教師要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卻只能有限地發揮其引導作用。數學教學中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大量的課堂板書,同時還要進行一些圖形的繪畫,這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學生實踐上課的時間,影響著教學效果。在這一點上,引用信息技術可以為教師節省很多時間。課堂上需要的板書和繪圖,都可以在課前用課件完成,同時節省下來的課堂時間還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比如,在進行《三角形內角和》一課中,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是教師在進行適當的引入和講解后,就在黑板上畫出各種三角形,然后讓學生拿著量角器在黑板上測量,從而驗證“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一結論。可是,由于器材存在誤差,或者黑板上粉筆留下的痕跡較粗,總有一些學生測量出的內角和大于或小于180°,從而與書上的結論不符,導致學生對教師提出質疑。在引用信息技術之后教師大可以提前在課件上畫出三角形,然后課上投影在銀幕上,讓學生再去測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誤差,同時也節省了很多課堂時間用于知識點的擴充。再如,講解到旋轉體時,教師很難讓年幼的學生在腦海中模擬旋轉體形成的過程。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在Flash課件上制作三角形繞其一邊旋轉形成圓錐,以及矩形沿其一邊旋轉形成圓柱的過程,將旋轉體形成的過程呈現給學生。不僅節省了上課的時間,還能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現今的學生不似過去
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更大,而書本上的知識畢竟有限,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在數學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提升學生的眼界,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教師可以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在網上搜索相關知識,然后利用多媒體提供的手段,將其作為促進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法寶,向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比如,在《圖形的變換》這一課中,課本提供的實例著實有限。教師在準備此課時,就可以在網上搜索相關的實例,閱讀其他教師關于此課的教案,取長補短,結合其他教師的教學經驗來認真構思自己的教學內容。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就可以在網上搜索相關的圖片,在課堂中讓學生從圖片中指出哪些含有軸對稱圖形,哪些含有對稱圖形。第四,在認識到信息技術給數學教育帶來優勢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信息技術與數學教育結合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作為教師,應當只是把信息技術作為豐富教學方式的手段,仍舊要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不要過分依賴信息技術,盲目地認為有信息技術的幫助就可以一勞永逸,從而減少日常備課,導致忽視了數學教學的重點難點。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之一,要正視信息技術教育的兩面性,不要顧此失彼。利用網絡資源的同時,要正確引導學生,以免學生誤入歧途,反而沉溺于網絡游戲之中。
三、結語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如果能夠及時利用,可以對小學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有機結合起來,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節省教師在課堂上板書、繪圖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極大地提高數學課堂教育的效果,最終達到推動現今小學數學教育發展的目標。
作者:韓小娟 單位:泰州市高港實驗小學
第五篇:信息技術助推小學數學活動
一、活用信息技術探索算理,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數學活動經驗是一種過程性知識,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內化的數學知識、技能及情感體驗。數學活動經驗的獲得依賴數學課堂的多種活動,比如,觀察、操作、猜想、驗證等。由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受眾多因素的影響,一些操作與畫面無法在課堂呈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讓教學活動“活”起來、“動”起來,讓孩子感到生活就在身邊,在多媒體的幫助下積累活動經驗。
二、巧用信息技術變靜為動,感悟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蘊涵在數學知識形成、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數學思想。教學活動中教師巧妙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孩子帶到自己喜歡的生活、娛樂中,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探究知識,感悟數學思想方法。【案例】:《平行四邊形面積》教學片段:師: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生:正方形和長方形。師:你能和大家說說如何計算嗎?生:長方形面積=長×寬;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出示平行四邊形圖形師:認識嗎?你知道它的面積怎么求呢?你能想辦法嗎?生:可以把它變成一個長方形。師:怎么變?生描述,師演示變化過程:師:你現在知道怎么變得嗎?變化前后圖形之間有什么聯系呢?生1:形狀變了,面積沒有變。生2: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長是平行四邊形的底。生3:我知道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底乘以高。你怎么想的呢?你能到前面寫下來講給大家聽一下嗎?生:長方形面積=長×寬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教學中,教師巧用多媒體的動畫技術,將平行四邊形轉變為長方形的過程清楚展示給了學生,讓學生感到學習數學可以將新知識轉化為以前學過的知識來幫助學習。通過動畫的演示、圖形的對比,學生發現兩個圖形之間的聯系,將圖形的邊進行對應,同時歸納、總結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整個教學活動中,多媒體的展示為孩子打開了探究的窗,感悟了轉化、對應、歸納、演繹等數學思想方法。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圖文、動畫、視頻、音樂等方式呈現形象、直觀、生動、靜動結合的活動情境,優化數學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已有活動的經驗、教學內容等因素去綜合考慮,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助推器”作用。讓學生點燃心中數學學習的激情,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豐富數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素養。
作者:蔡金星 單位:淮安市南馬廠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