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課程改革在小學體育教學設計中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傳統教育過于重視文化教育而忽視體育教育,雖然我國已經提出新課程改革,但仍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體育課程是小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的關鍵課程之一,結合新課程改革應該重視體育、發展體育,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在小學體育課程中,教師要做到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課程進行結合,避免傳統的散漫教學方式和口頭教學手段,創新體育課程模式,讓小學生在體育課程中鍛煉好身體素質,實現身心健康。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體育創新教學
一、小學體育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層面
目前小學體育課堂的現狀是學校體育課安排比例較少,不能保證學生體育鍛煉量,并且小學體育課堂內容枯燥乏味,只是簡單地做一些熱身運動、跑步鍛煉和學習廣播體操,無法有效提高學生運動興趣,導致學生對體育教學錯誤理解甚至出現排斥體育課堂教學的現象。
(二)家長層面
在現階段的教育中,家長普遍認為文化教育占據重要地位,為學生大量選擇補習班。但卻忽視了學生的身心都應該得到發展和鍛煉,家長應該鼓勵小學生在文化課知識掌握的同時也要在體育方面有所加強,而不是錯誤地去引導小學生只注重文化知識,要正確引導小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培養小學生全面發展。
二、創新小學體育教學的方式
(一)教學內容游戲化,讓學生積極參加體育教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而小學生最突出最明顯的特征是在現階段身體發育和心理發育方面還不成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靈活運用小學生愛玩愛鬧的特性,制定游戲課堂教育形式。這樣不僅可以實現小學生體育課堂中的鍛煉,還可以加深小學生對體育知識的了解,進而提高對體育課的興趣。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鍛煉有效結合,實現有效教學,順應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方針,讓小學生在教學中具備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參與意識。在小學體育課程中,身體素質十分重要,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也不能奠定文化教育的基礎。游戲教學讓學生鍛煉身體的同時得到全方位發展,還能提高智力。智力的發展對學生以后的學習過程都起到很大作用,利用好體育游戲教學開發智力,還能對學生文化課發展有所幫助。體育和游戲結合到一起就要做到游戲活動與體育鍛煉緊密結合。如果只是體育鍛煉的傳統模式,小學生會沒有興趣,配合度也不高。小學階段學生在身體機能上沒有完全發育,也正是長身體的關鍵時刻,傳統模式的鍛煉也有可能造成小學生身體不適。利用好游戲的教學,激發小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程度和吸引力,讓他們在游戲模式里強身健體,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在學習中培養心智,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做到體育教學與有效策略的結合成果,為小學生打造更多豐富多彩的教學課堂。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樂于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源于生活,所以教師應該將體育教學內容制定得更為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在平常仔細留意學生熟悉的、喜愛的與生活相聯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主動參加到體育課堂中,激發對體育的興趣,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意識,并且做到掌握生活常識與技能。例如教師在課堂中設立“田間大豐收”的背景,讓學生運用體育運動,搬運田間的果實與蔬菜,學生可以運用蛙跳或投擲等相關動作完成體育任務。創設田間勞動的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并得到鍛煉,同時也能在運動中懂得農民伯伯的辛苦與勞作,教師可以適當地普及田間種植的知識,讓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快樂成長。
(三)在體育課堂中強化小學生的安全意識
體育課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較多,小學生因為年齡尚小,所以可能不注重安全意識,有些危險事故的發生都是來源于小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教師應該在課前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第一要做到愛自己,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自身素質,注重自我保護,學會自我保護,在體育運動前了解運動的操作,練習時也要檢查好運動場地和運動器材是否有問題,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第二要做到關愛他人,加強保護和幫助動作訓練,讓小學生養成保護與幫助他人的好習慣,要具備責任心,力所能及積極幫助他人處理運動上的難題。第三要做到愛器材,教師要為小學生普及運動器材的正確使用,在教學中有目的有組織地安排小學生進行鍛煉,培養學生愛護場地、愛護器材的習慣。
(四)教學評價多樣化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學評價是教師對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學習質量,學習成績做出客觀的價值判斷,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驟。評價分為語言評價(口頭表揚)、物質評價(送糖果、送粘貼)和行為評價(擁抱,摸頭),這三種方式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十分有效,并且可以做到鼓勵和促進學習的作用。
三、借助課程改革解決問題,培養小學生探究意識
運用好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方式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難題,可以運用多媒體,利用圖片和視頻對理論知識和技術動作做出講解,讓學生用眼觀察用心體會。這種方式大大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學習興趣,能更好地實現體育教學的改革。同時,在體育課程改革下,教師也要培養小學生團隊意識、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小學生綜合體育素質。教學內容的改革就是在原有的內容基礎上,根據學校場地與器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創新和增減,增添有效教學內容,刪除無效教學內容,不斷優化小學生體育教學的內容與方式。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方針,在小學體育教學方式中進行創新和設計,要做好彌補我國長期體育教學中的缺陷,設計出符合小學生特點的、符合時展需求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教學。培養小學生體育運動意識,不僅將體育當做一門課程和技術性練習,而應該是在體育學習中掌握一定的運動技能,培養小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養成良好習慣。體育教學課堂的彈性較大,不存在硬性教學,教師根據學生能力與學校環境設計教學內容,增強學生體質時注重學生人格的培養。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小學生提升身體素質,不斷豐富體育文化,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寧石磊.淺談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J].才智,2013(35)
[2]花建新.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體育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求職導刊,2015.(20)
[3]胡勝剛.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2012.(11).
作者:孫斌 單位:山東省青島金門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