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問題與建議探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問題與建議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問題與建議探析

    我國的土地資源經過多年的農業粗放式發展,土壤質量大幅度下降,在長期大量使用化肥和漫灌的情況下,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大大減少,導致土壤板結和肥力下降問題明顯,這對生態環境而言是一種不可逆的破壞。隨著世界貿易一體化的進展,我國的農產品必然面臨著西方發達國家低價優質農產品的競爭。因此,我國農業發展模式亟須轉變,傳統的以產量為中心的粗放型模式已經不適應當前的實際,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指導下,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成為促進農業向低耗、綠色、循環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1生態循環農業的內涵及意義

    生態循環農業的提出標志著人們在農業領域邁向現代化的意愿。生態循環農業就是將傳統農業與現代社會的高新技術手段進行有機融合的同時,將維持和保護生態平衡、愛護環境、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于農業生產發展的全過程。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就是將現代社會在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先進成果恰當地運用在農業領域,一方面保證農作物產量和農民的經濟利益,一方面實現農業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生態循環農業其實質是一種以資源高效利用為理念的現代化的農業發展方式。社會要發展,生態要重視、環境要保護,生態循環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選擇,在大力發展農業的同時,給我們生活的環境多一份關懷,人人都能重視生態平衡、維護環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才能得以高質量發展,農業才能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2生態循環農業的特點

    (1)具有綜合性。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設計需要從當地的整體來考慮,協調好當地各種產業之間的關系。生態循環農業系統的構建必須建立在整體生態農業系統功能的視角之下,將農、林、牧、副、漁等看作一個整體,加強農、林、牧、副、漁之間的聯系,協調好各種資源的循環利用,調整當地的農業結構,優化生產方式,促進當地農業和其他產業的和諧發展,進而提升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綜合生產能力。(2)具有多樣性。我國幅員遼闊,氣候差別巨大,每個地方適宜農業發展的條件大相徑庭,每個地方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模式必然也是不同的。平原地區可以廣泛采用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為核心的種養加生態循環模式;丘陵地帶可以采用以農業、果樹林業和養殖業為核心的立體復合生態循環模式,有效緩解一般丘陵地帶水和土地等資源短缺的問題。因地制宜,運用不同地域的差異進行設計,建設具有不同特點的生態循環農業,與當地的實際情況協調適應。(3)具有高效和高產性。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下,生態循環農業憑借多層次綜合利用和物質循環,對當地的資源進行高效利用。同時利用生物、人工補光、傳感器等先進技術對農作物進行人工干預,為農作物提供物質和能量,進而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產量。(4)具有持續性。生態循環農業不但可以保證生態農業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可以保證農業經濟的永續發展,在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同時也能夠促進生態農業系統的穩定,進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

    3現階段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農民整體缺乏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意識

    農村相對于城市而言,在經濟等各方面都比較落后。特別是廣大農民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普遍文化程度較低,近年來雖然國家一直非常重視綠色生產和環境保護,但絕大多數農民的環保意識依然不強,燒荒、焚燒秸稈與木材的現象依舊存在,禽畜排泄物仍然未經有效處理。相當一部分農民在生產時依然認為化肥使用多一些好,使得化肥利用率普遍在40%以下,缺乏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意識。此外生態循環農業對農民來說不僅是一種生產新模式,而且還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這種新的思維方式與農民曾經根深蒂固的傳統農業生產習慣相違背。如“綠色”種植、做好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是生態循環農業提倡的一種核心觀念,但從使用化學農藥中得到好處的農民并不認可,意識不到過度使用化學農藥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危害性。相當多的農民缺乏長遠目光和生態環保意識,致使不能在農業生產中很好地踐行生態環保理念,這無疑制約著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加之一些存在污染隱患的企業大批進駐農村,當地部門對排污治理不夠重視,使得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受到阻礙。

    3.2管理有困難和疏于引導

    現今在我國農村絕大部分地區仍然實行以家庭為單位的土地承包制,這種土地經營模式在促進農民發展生產方面依然發揮著積極作用。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在家庭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下,人均耕地面積小且分散,給個體農戶的管理和基層工作者的管理都增加了難度。同時個體農戶傳統的農業生產觀念根深蒂固,基層工作部門疏于對農民生態循環農業系統相關理念進行有效引導,從而使得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推動力嚴重不足。

    3.3缺少相關法律法規

    農業生態系統深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資源日益緊缺,生態環境所表現出來的脆弱性、保護的艱巨性及不確定性等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無論是對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還是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生態系統相關的法律法規都將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現狀來看,我國有關生態系統方面的法律法規不是缺少就是不完善,沒有一定的法律約束和政府層面的正面利益引導,缺少農業生態補償法律法規,農民就不會重視,也不會主動采取生態有機農業、循環經濟等生產方式,進而阻礙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

    3.4農業科技研發能力及推廣力度不夠

    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與推廣。但由于現今循環產業鏈延長,相關的技術標準要求不斷提高,農業循環經濟涉及農林學、資源環境學、生態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且具有復雜性、長期性等特征,以及農業科技研發和技術推廣經費不足,研發和技術推廣的高素質人員不足等,因而我國現階段農業科技研發能力較低,科技成果推廣率也不高,僅有30%~40%,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要想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經濟,必須在利用完善的科研技術開發體系和技術推廣體系基礎上發揮各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的作用。

    3.5對農業循環經濟的有效投入不足

    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離不開人、財、物等各要素的投入。無論是農業科技的研發、科技成果的推廣還是農民的教育培訓,物質需求都貫穿農業循環經濟的始終。然而,由于農業循環經濟自身投資具有巨大風險性,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周期漫長,以及農業循環經濟投資主體個體農戶信息匱乏、資金緊缺、技術水平低,地方財政不足,無法持續為其提供長期的資金支持等原因,我國許多地區發展農業循環經濟面臨著資金結構設置不合理、資金總金額相對較少、實際資金供應不足等問題,進而在生態循環農業系統技術投入和資源、資金投入等方面嚴重不足,限制了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4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創新

    4.1大力開展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理念的宣傳教育

    理念引導行動,加強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理念的宣傳教育對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意義重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的宣傳優勢,加大農業循環經濟理念的宣傳。針對生態環境意識薄弱或缺乏的廣大農民及與農業生產關系密切的企業,利用電視、廣播及新媒體等加強對生態農業、農業循環經濟理念,以及國內外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取得成績的農業基地等的長期性宣傳報道,讓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理念被農戶和企業從內心深處認可,進而為農村地區開展生態循環農業的實踐奠定基礎。另一方面生態循環農業宣傳方式要多樣,宣傳內容要全面。加強生態環保宣傳,讓農民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樹立正確的節約理念和環保理念。加強綠色消費宣傳教育,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綠色消費運動,提升廣大人民對綠色消費理念的認可度及對清潔生產農產品的消費意愿,從而進一步促進循環經濟理念的深入人心。在廣大農村地區,群策群力組織開展“藍天、碧水、綠地”環保活動。

    4.2建立專項管理部門并規范管理農業行業

    目前制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農業行業管理部門眾多,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制約。因而,在農業行業內部建立專項管理部門并實施規范化管理是促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重點。首先進行農業管理體制改革,將農業活動的全部內容看作一個整體,由建立的專項管理部門在生產、加工、消費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管理,成立縣、市領導小組,由領導小組組織當地農民等從事相對理性的農業生產活動,協調關于生產資料減量化、廢棄物再利用、循環化發展等各方面的利益關系,給廣大農民朋友提供科學有效和易于實踐的可視化方案,增強可操作性。同時,嚴厲打擊危害人民身心健康的劣質“生態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進一步促進市場考核與監督體系的完善,推進農業循環經濟模式的有效應用。

    4.3健全生態循環農業方面法律法規及政策

    健全生態循環農業方面法律法規政策,應從以下幾方面努力。第一,不斷完善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提高農業行業方面法律的實踐性。制定和出臺相關標準,在防治空氣、水、土壤等污染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立法;建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激勵機制;增大對破壞環境行為的懲罰力度,特別是對那些給環境造成重大污染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罰。第二,重視執法過程和執法力度,促進基層執法機構的不斷建設和完善,讓城鄉環境保護與監督一體化。建立長效的聯合執法機制,明確各級部門的責任,實現協同合作。第三,建立并完善農業生態補償法律制度,補貼以稅費優惠為主,直接補貼作為補充,讓更多的公眾積極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監管之中。第四,加強對土地合理流轉的引導,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增加生態循環農業的收益,促使更多的農民擴大種植規模,為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奠定基礎。

    4.4提升生態循環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能力

    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著力提升生態循環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能力是關鍵。因此,首先要從政府層面出臺相關政策和有效措施,支持農業科技進步和鼓勵科技人員就生態循環農業技術進行深入研究,將國家及省市科技項目向農業循環經濟技術領域傾斜,并對負責該類項目的專業科研人員給予相應的獎勵。其次是全面推廣新技術,充分應用新技術助力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加快創新與研發推廣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先進環保技術及減量增效技術等前沿技術,積極研究與運用生態導向型農業生產新科技、新手段、新設施。根據各地區的實際狀況,研發和推廣適于當地農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新技術和措施。第三要研發廢棄物資源化新技術,在生態循環農業系統中,資源的循環再利用是最重要的原則。通過優化技術,促進農業有機肥料綜合利用;通過整治農業生態環境,緩解水土流失問題;借助推廣滴灌、噴灌等先進農業技術,實現農田節水灌溉。第四是政府出面成立專業部門,采取多種方式負責落實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促使企業及個體農戶了解最新的農業技術,并將農業技術應用于實際。

    4.5建立和完善生態循環農業資金保障機制

    提升政府對各地區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積極鼓勵當地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院校等成立產業聯盟,同時對各部門設立的循環農業專項基金進行相應的監督,把分散在各部門的涉農資金集中起來,用于農業核心科技研發、農業基地建設、高科技農產品補貼等。建立政府激勵機制,以農業專項獎勵金獎勵的辦法,鼓勵人們熱情參與保護生態環境等生態循環農業經濟的實踐活動。此外,政府相應部門應該做好資金的去向和用途的監督工作,一方面幫助企業、農民解決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資金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監管好農業專項基金的去向,杜絕挪作他用。最終實現合理配置資源的目標,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將專項基金在推進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建設中的保障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丁峙峰.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路徑選擇與支持體系創新:以浙江省奉化市為例[J].現代農業科技,2015(8):268-269.

    [2]錢渡.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現狀及對策[J].學習月刊,2015(20):11-12.

    [3]趙華,王玉蓉,張榮榮.我國發展循環農業的法律對策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9):335-337.

    [4]童莉莉,吳江虹,吳萬盛.江蘇省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研究及對策探討[J].山西農經,2018(14):72-74.

    作者:陳東陽 單位:三門峽市檢驗檢疫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成人短视频完整版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日本在线观看成人小视频 |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亚洲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成人白浆超碰人人人人| 国产成人3p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91成人爽a毛片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88xx成人永久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成人αv在线视频高清|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a∨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少久久|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免费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 成人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美国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观看天天性色 | 日本成人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