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初中物理教學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與城市學校進行橫向比較,農村初中物理教學的人力與物力資源相對有限。為此,農村學校應該以整合性的視角,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包括學校與科技宣傳部門合力推出科技宣傳活動、建立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協同機制、實現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暢通交流、整合傳統教學資源和多媒體信息技術等。
【關鍵詞】整合農村初中物理
1.學校與科技宣傳部門合力推出科技宣傳活動
目前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正在全面鋪開,農業部門、科學技術協會、環保部門、文化部門、地震局、氣象局、文物局等致力于以各種主題宣傳活動和專業培訓提高農民和青少年的科學素質。因而在鄉民集中的地方有各種科技宣傳專欄,在科技主題日和各種特定的日子(如婦女節、環境保護日、禁煙日、禁毒日、艾滋病日等)里進行專題科技宣傳或培訓。學校可以和這些部門加強交流與合作,鼓勵發動學生參與到這些活動中,把學生的課外科技活動與相關部門的科技宣傳計劃結合起來,或由學生自帶作品,或鼓勵學生參與策劃,或由學生擔任科普宣講員,把科技知識帶給親人與鄉鄰。這些活動不一定都涉及物理學知識,但是可以營造尊重知識、愛好科技的氛圍。也未必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但是部分學生的參與可以發揮以點帶面、以一牽百的輻射作用,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
2.建立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協同機制
師生關系是學校關系的核心,受環境氛圍和傳統觀念的影響,農村地區的師生關系往往更體現“師道尊嚴”的色彩,“師道尊嚴”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也拉大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影響著物理課堂的效率。例如,滿堂灌的課堂,學生主體性缺失,實驗教學變成演示實驗,學生只看不動手,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失去生活氣息,變得死氣沉沉,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本該是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學科變成了高高在上的大學問。為此,必須扭轉物理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形成師生互動的協同機制,在課堂中營造開放而有效的學習環境,通過問題導向型的教學模式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結合起來,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從而實現課堂的“他組織”向“自組織”轉變,在安全可控的范圍內,讓學生嘗試不同的實驗方式,以觀察和動手操作深化理解知識點。針對農村初中兩極分化的學情,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作業要求,使學生都能在進步中樹立自信心。
3.實現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暢通交流
家校合作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隨著進城務工成為普遍現象,農村空心化嚴重,農村初中的家校合作具有了更大的挑戰性,但是也更有必要。學校可以通過QQ、微信、電話等通訊平臺與家長建立經常性的溝通。物理教學的家校合作可以是物理教師向家長反映學生物理學習情況或家長反映孩子在家的動手操作情況,也可以是在日常教學中安排課外實驗活動,讓家長和學生制作簡單的實驗工具或做實驗。例如,在講授“光的顏色”時,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在家里做實驗:準備一面長方形鏡子和一盆清水,然后將鏡子鏡面向上放入水中,使鏡面與水面有一定的夾角,太陽光照射到鏡面上,此時的反射光照射到天花板上,在天花板會看到七彩顏色的光。然后讓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或描述實驗過程。又如,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橡皮筋、紙板做成“橡皮筋測力計”,用點滴管及點滴制作“簡易壓強計”,用香煙鋁箔紙制作“驗電器”,用木條、木棍制作杠桿、輪軸等。這樣既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增加“體驗性教學”的實效,又鍛煉了孩子的表達能力,并促進家長與孩子親子關系的提升。
4.整合傳統教學資源和多媒體信息技術
如前所述,農村初中物理實驗的設備不足,數量少、品種少、不配套,且比較陳舊,有些甚至沒有實驗室或者把實驗室廢棄不用,教師在課堂上蜻蜓點水地進行實驗演示,這些現象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課內外實踐。為此,一方面,要提高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收集、整理與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另一方面,要輔之以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農村初中大部分都建立了多媒體教室,教師可以通過數字化技術,清晰地展示各種宏觀的、微觀的、快速的、慢速的物理過程,突破現有實驗設備的束縛,將物理實驗過程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加深認識,透徹理解。教師演練完畢后,可以讓學生在他們的電子設備上進行模仿操作,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還能增添物理信息的傳輸和接受通道,把各種信息進行系統化處理,通過學生的參與把課堂轉變為開放式課堂。
作者:李宗強 肖琴 單位:陸川縣馬坡鎮第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