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文化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首先,共性特征與個性特色相結合。大學文化作為一種學校無處不在的場域氛圍,包括兩個層面的意義,一是普遍性特征,二是個體性特征。當代大學文化建設與大學文化使命的和諧發展,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緊緊跟隨我國大學文化的前進方向,又要研究本校文化的發展歷史,提煉出具有個性特色的文化特征,形成共性文化與個性文化協調發展的文化建設局面。
第二,歷史傳承與發展創新相結合。建設和發展文化,不能丟棄傳統,但也不是簡單地回到傳統,而是一方面,要辨別梳理,發掘本校文化的歷史內涵,選擇性地傳承;另一方面,要追隨時代步伐,立足現在,面向未來,不斷創新民族文化與學校文化,積極賦予其時代內涵。
第三,借鑒吸收與自主傳播相結合。一方面,要尊重和欣賞各種文化,借鑒和吸收世界優秀文化的有益成果為我所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另一方面要強化大學在增強民族文化軟實力中的角色意識和責任意識,向世界自主傳播民族文化,努力擺脫中國餐館開遍世界、文化卻走不出去的尷尬和困境。
第四,國際視野和本土立場相結合。一方面,要增強文化全球意識,開闊文化國際視野,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待多元文化;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增強各個研究領域和學科的本土話語權,回到自己的歷史經驗和生活世界中對異質文化做出自主選擇,嫁接異質文化于本土文化,而不是讓本土文化全盤西化。
第五,普遍繁榮與突出引領相結合。一方面,鼓勵一切有利于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先進文化;另一方面,要著力于強化大學的文化反思能力和文化價值引領能力,著力創新文化的知識載體,創造更加優秀的文化成果。
第六,科學知識與人文熏陶相結合。一方面要大力倡導以求真務實為導向、開拓創新為靈魂的科學研究知識;另一方面,要培養師生以真善美為取向,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培育師生品位高雅的審美情趣,將人文熏陶滲透于科學知識教育全過程。
二、大學文化建設要完成六個任務
首先,回歸大學文化使命,構建現代大學理念。大學為什么存在,大學如何存在,大學角色定位在什么方向,這是大學自誕生之日起人們不斷追問的問題。回歸大學文化使命,堅守大學的文化角色,強調大學的文化自覺,以此構建先進有效、求真務實的大學理念,是大學實現高等教育功能的核心所在。
第二,構建“文化堡壘與園林學府相統一”的校園環境體系。將大學校園環境規劃建設與大學長期事業發展規劃相結合,重視校園歷史文物的保護和利用,并充分發掘和利用當地優秀文化資源,弘揚優秀文化傳統,提高校園整體規劃和建設的文化內涵。
第三,構建“科學、民主”的現代大學制度。大學制度文化建設是大學文化建設的保障。要通過制度文化建設實現學校決策和管理的民主化、規范化、科學化和人本化,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氛圍。要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尤其要在領導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學術領軍人才隊伍建設、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配套獎懲激勵、規范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運行的監督約束等機制方面加大創新力度。
第四,構建“自由多樣”“、育人為本”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把“育人”擺在大學文化建設中心位置,使大學教育目的在人、價值在人,著眼在人,服務在人,要把尋找“人何以為人”的答案視為自己的永恒追求;要創設大學共同愿景,培育民族歸屬感,喚醒青年學子的文化自覺,實施文化植根,實現文化復興;要不斷開拓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提升學生從不同途徑學習知識,掌握本領的能力。
第五,構建“知識和文化并舉”、“求量和求質并存”的科研體系。要使大學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走出僅被視為既定的方法、技術和手段的習得之囹圄,克服當前大學知識教育中過度功利化和商業化的傾向,把獨立的學術思想、嚴謹的學術研究規范等融入知識教育體系;發展與文化建設相關的新興交叉學科,增加大學文化的理論研究廣度和深度,努力實現大學文化學科的合法合理化;科研成果數量增長的同時,要大力提升科研成果質量,把質量作為科研的生命線加以認知和落實。
第六,構建“服務站與象牙塔功能協調發展”的大學社會服務體系。要深化對于大學社會服務內涵的理解,力求在“象牙塔”與“服務站”之間尋求平衡,在大學和社會之間保持一定張力,不僅要追求對當下經濟社會的貢獻率,更要著眼于對社會未來發展的長遠影響。
三、結語
總之,大學文化建設意義重大。提升大學文化的傳承、創新、引領功能,不僅事關大學自身的發展,更事關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及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增強。現代大學要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就必須承擔社會先進文化的傳承、創新和引領者的重大使命;也只有承擔使命,將大學文化建設貫穿于大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始終,大學才能更好更快地發展。
作者:趙曉芳 單位:河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