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專業碩士創新人才培養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將以應用實踐為導向,培養在專業技術上受過高水平專業培訓的從事具有明顯的職業背景的高層次人才為培養目標。因此,在協同創新的背景下,我們提出了“項目”驅動的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將遵循以能力為本位,以協同創新為重要途徑,依托“項目”教學方式,將專業方向要求的專業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專業技術嵌入到“項目”的實訓課程中,培養適合區域土木工程行業技術領域所需的高層次的工程技術人才。
關鍵詞:項目;專業碩士;人才培養模式;土木工程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日益成為當今研究生教育的關注領域。應該說,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對當前單一的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有效補充,它將能更好地滿足特定行業或職業對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的實際需要。特別是隨著社會對專業學位研究生需求的增大,如何構建有效的專業學位的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已經成為高校研究生教育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一直以來是以培養復合型工程技術人才為主要目標,培養適合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它不僅要求學生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了解和熟悉各類土木工程的建設方針、政策和法規,掌握一定的外語語言綜合能力具備良好的科學研究能力;同時也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及工程設計能力,項目投資分析與控制,項目規劃、決策、管理能力,工程造價的確定與控制,建設工程招投標、工程造價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那么,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將以培養土木工程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與傳統的側重理論、注重學術研究能力的學術型人才有著較大的區別[1]。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培養內容上都有明確的定位,將以應用實踐為導向,培養在專業技術上受過高水平專業培訓的從事具有明顯的職業背景的高層次人才為培養目標。因此,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對其培養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在培養方式、培養內容方面特別關注其應用能力的培養。在協同創新背景下,針對該專業領域的特點以及該領域對高層次人才在專門技術工作能力的特定要求,我們提出了“項目”驅動的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項目”驅動的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概述
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有效地推進了高校與行業企業、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之間的深度合作,打破不同創新主體間的壁壘,實現彼此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活力的有效匯聚,使得不同創新主體的不同需求的創新模式得到滿足[2]。應該說,協同創新給高校研究生教育帶來了一股暖流,極大地提升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空間,豐富了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方式。在這樣和諧的協同創新的環境和氛圍里,我們提出了“項目”驅動的土木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項目”驅動的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專業實踐與應用為導向,以實際工作過程為出發點,解決學生在專業技術方面的應用能力與動手能力為培養目標。其培養過程中將利用校企合作等形式協同創新開發符合專業技能要求的項目庫,以項目庫中的“項目”作為教學的主要載體,通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一個或多個項目進行專業技能的學習,通過完成實訓“項目”的各個模塊訓練,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術,積累一定的專業操作經驗。應該說,“項目”驅動的人才培養模式能較好地克服理論學習與專業技術技能兩層皮的難題,真正實現基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的有效融合,并且可以將專業方面涉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得到了解和掌握。
二、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中“項目”的概述
(一)“項目”的來源
“項目”一般來源于職業情景中,來源于生產實踐;以一定的工作任務流程為基礎,設計專業技能模塊,要求項目模塊內容具有可操作性;學生完成項目的工作任務所取得的成果具有可檢驗性。學生可以通過選擇項目庫中的不同“項目”進行學習,能掌握相應的操作技能,提高技能的實踐應用能力。結合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的“項目”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途徑。按專業模塊分類,可以分為:(1)模塊分類的項目,如工程測量項目、結構設計及施工實踐項目、工程實施管理與預算項目、道路勘測設計項目、建筑材料試驗項目、結構試驗項目等。(2)模塊綜合的項目,即這些項目中綜合了土木工程專業涉及的行業特性分析、生產過程分析等的項目,如參與校企合作的某個施工項目的勘測、設計、施工、保養、維護等技術活動,培訓機構提供的公路、房屋、橋梁的建筑設計等。按來源分類,可以分為:(1)學校項目庫。協同創新為高校與企業、科研機構等機構協作搭建學校項目庫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因此學校項目庫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主要是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利用學校的空間優勢,把與土木工程專業對口的相關企業的相關生產流程中的部分生產流水線引進成為合作企業的生產基地之一;同時以工作任務流程為基礎,設計成若干個專業實踐項目,供專業學位研究生參加實踐鍛煉,掌握實際操作技能。第二類是來自學校專業教師的橫向科研課題項目,以項目為依托,針對合作企業中出現的實際技術問題進行研發和實踐,切實解決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技術難題,從而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2)企業項目庫。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在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協同創新的模式,真正在人才培養、技術開發、資源共享等方面實現互利共贏。因此需要高校深入企業,與企業開展實質性的技術合作,建立企業項目庫。特別是土木工程專業涉及的工程地質勘察、工程測量、橋梁工程、給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等領域,其真正適合開發為實訓的項目,必須滿足一定的要求:項目的模塊設計,需要體現該專業需要掌握的技術要求;項目操作性強,不宜太復雜,需要保證學生能順利完成;實踐成果具有較好的檢驗性,能夠將學生的實訓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幫助學生改進相應的技術環節。
(二)“項目”的設計
一般來說,如果用統一的一個“項目”把土木工程專業各研究所要掌握的技術能力全部涵蓋的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對項目的設計,是一道極其重要的環節。首先需要設定項目的總目標,然后根據專業技術要求的不同模塊,將總目標細化為每個模塊的小目標,然后將專業實踐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專業關鍵技術嵌入到模塊工作任務中,從而使得項目的實踐練習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體的設計要求如下:項目庫主要是根據土木工程專業的不同方向如道路橋梁、工民建、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涉及的工作過程和工作任務,從而使涉及的項目工作模塊能基本覆蓋其工作崗位群。在項目的設計過程中,每個項目所涉及的專業技術能力培養的模塊,應該既有側重點又具有可操作性、可檢驗性。對不同項目的結構設計和類別劃分主要是根據專業實踐應用的實際需求,以專業技能為基礎的工作任務來進行結構設計和類別劃分。
(三)“項目”的評價
以“項目”為主要載體的課程內容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如項目內容設計合理,凸顯應用實踐能力。每個項目的設計,都需要經過詳細的工作任務分析,然后整合土木工程領域專家的不同意見,取得專家小組認可、層次分明的工作任務分析表,從而完成項目的結構設計,保證項目中的工作模塊能基本覆蓋到工作崗位群[3]。因此,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實際操作技能不斷得到提升,為將來職業發展積累一定的操作經驗。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困難。如項目設計的復雜、難易程度、項目的實訓場地問題、項目的師資問題等等,都是學校開展“項目”培養模式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的重要問題。
三、“項目”驅動的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教育部“2011計劃”的劃分的重大需求來看,通過高校與高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的合作,成立面向整個行業產業的協同創新中心。協同創新平臺的運作不僅可以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同時加強了高校與行業、產業的深度融合,給高校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創造了新環境、注入了新活力。
(一)培養目標
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是在以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以專業實踐和應用為導向,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技術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特別重視培養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能力與動手能力。隨著區域創新經濟陣地的不斷深化和發展,高校在專業碩士人才培養過程中,急需做好區域專業型高層次人才需求的預測、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遵循能力為本位,以協同創新為重要途徑,培養適合區域土木工程行業的技術領域所需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課程設置
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要繼承學術碩士培養的優點,圍繞實踐能力培養進行教學改革[4]。在通過對土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所面對的技術領域或崗位(群)進行分析和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工作分析,確定土木工程專業在道路橋梁、鐵道工程、工民建、工程管理等方面所需的實際專業技能模塊。高校組織學校資深專家、企業技術專家對工作過程進行任務分解,確定項目能力培訓模塊。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的教學分析,最終確定項目的教學模塊。應該說,“項目”驅動的課程教學對項目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項目的課程設計中不僅要體現土木工程專業各方向的基礎知識、技術知識、技術能力,而且還要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嵌入到項目的實訓模塊中,通過完成項目中的各個工作任務實現基礎知識和技術能力的提升。因此,以“項目”形式出現的課程設置,需要高校專業碩士指導教師在實施過程中,邊做邊改,不斷地探索和完善“項目”中各個模塊的設計和實施工作。
(三)師資建設
以“項目”為依托的教學方式,使得對實施“項目”教學的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需要在根據土木工程專業碩士培養需求的基礎上,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所謂“走出去”就是學校根據項目庫中“項目”所需技術對教師實訓能力的要求,去相關企業進行為期一年到兩年的技能培訓,真正提高指導學生的實訓能力。所謂“引進來”,也是當前協同創新過程中,加強高校與企業、行業之間溝通進行人力資源流動產生的互惠互利的重要產物。高校可以根據項目庫中“項目”實訓的要求,對企業導師的職責分工進行進一步的強化和培訓,使企業導師在項目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對專業碩士提供更加細致入微的技能培訓指導。還有一種途徑就是聘請相關培訓機構在土木工程領域的資深專業培訓師參與其中,這些專家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專業技能,提高項目實施過程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在此基礎上,隨著土木工程專業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出現對師資的知識體系和技術進步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與時俱進地進行終身學習,從而切實提升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順利地完成項目的實施工作。
參考文獻
[1]土木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EB/OL].[2015-02-28].
[2]陳勁,陽銀娟.協同創新的理論基礎與內涵[J].科學學研究,2012(2):161-164.
[3]任梅.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項目”策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9(26):72-73.
[4]黃銳.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探究[J].教育研究,2014(11):88-89.
作者:施韜 單位:浙江工業大學建筑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