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業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本科院校的應用技術轉型的加快,農業院校的土木工程專業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文章通過對湖南農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開辦以來現有辦學體系、基本條件以及招生情況、就業方向、用人單位需求等方面統計分析,從社會、學校、土木專業學生三個角度研究和探討本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有模式的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湖南農業大學;土木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
湖南農業大學是國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建設單位,作為農業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學,設有學院20個,本科專業72個,涵蓋農、工、文、理、經、管、法、醫、教、藝十大門類。湖南農業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作為工科類本科專業之一,現歸屬于工學院,如何培養既符合農業院校特色,又適應社會需求的土木工程人才是本文主要探究的核心問題。
1土木工程專業現有辦學體系及基本條件
湖南農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從2009年開始招生,其前身是1995年開始籌辦的城鎮建設與規劃專業,2005年更名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由于專業開設周期較短,目前僅開設建筑工程方向。土木專業現有專職教師10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3人,90%專職教師擁有碩士以上學位,35歲以下教師2人,占20%。相比工學院其他老牌專業,土木專業師資隊伍雖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工程經歷,但職稱結構不合理、科研能力薄弱是其存在的關鍵問題。土木專業主要依托農業水土工程學科碩士點開展專業建設,目前現有教學條件包含土力學實驗室、工程地質實驗室、力學實驗室、CAD中心、建筑材料實驗室、建筑結構實驗室、施工實驗室、建筑結構虛擬仿真創新實驗室等,實驗室面積達2000平方米,實驗室儀器設備有390臺(套),價值1000多萬元。如何在辦學歷史悠久、行業認知度高的本校農、林等優勢專業,以及本省其他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乃至全國高等農業院校中立足,找準自己的發展目標和學科定位,培養出能為社會服務的“會軟件懂設計、熟現場精施工、有證書能管理”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關系到專業的生存和發展大計。
2土木工程專業招生及就業情況分析
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農業院校畢業的土木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就業形勢變得越發嚴峻和復雜。下圖為土木工程本科專業自2009年招生以來的招生就業人數統計,數據表明,專業擴招發展迅速,學生填報土木專業為第一志愿的遠遠超過每年的學校招生計劃。每年本校學生申請轉入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較多,導致最終土木專業的實際學生人數遠超每年的招生計劃,這個現象在2012年、2013年達到峰值,往后發現招生人數有下降趨勢,漸漸趨于平穩,基本與計劃持平。每年土木專業學生初次就業率在87%以上,2015年甚至達到了97.37%,可以說就業形勢領先于傳統優勢專業或其他工科專業。通過走訪以及咨詢等方式,本次研究針對應屆土木專業的畢業生能力調查了包括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湖南省建工集團、中鐵五局、湖南省路橋建設集團六公司、湖南沙坪建筑等多家國內省內知名施工企業,總結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技術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
3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3.1師資力量薄弱與實驗設備缺乏
2013—2016年,湖南農業大學本部土木專業在校生人數共計375人,專職教師10人;二級學院(東方科技學院)土木專業在校生人數共計328人,專職教師2人。根據本部和二級學院師生總數推算,土木專業的生師比為58.58∶1,這意味著1個專職教師要負責58.58個學生的教學,教學任務十分繁重。此外,專職教師經常奔波于本部與二級學院的教學,給予教學備課、編寫講義以及制作課件的時間少之又少,潛心科研更無從談起。
3.2人才培養方案及專業教學課程設置問題
對比國內、省內眾多高校土木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得知,各高校土木專業所開設的公共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程在學期、學時、學分安排上大同小異。根據調研得知,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合同管理能力等是用人單位非常看重的方面,但這些卻是目前土木專業的應屆生所難以達到的。究其原因,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尚未針對學生面向就業及未來工作所需的能力及素質進行重點培養。綜上所述,湖南農業大學的土木工程專業辦學晚、條件差,如何為社會培養土木工程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永恒課題。未來的路需要不斷實踐摸索、創新并總結經驗,持續改進,結合師資力量的提升、實驗室建設的大力投入、課程教學的不斷改進、實踐教學體系的動態調整,我們農業院校的土木工程專業才能越來越穩固、越來越壯大,我們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陳英杰.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與實踐———以新疆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房地產業,2016(2):230-231.
[2]胡朝英.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6(38):
作者:湯峰 裴雙成 黃佳彥 謝倩 楊敬林 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