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淺析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淺析

    [摘要]目前,高校對公共基礎課的課程思政關注度不如專業課,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大學生的思想成熟度不高等多種因素限制了“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思政的效果。因此,高校應更加重視公共基礎課的課程思政建設,以加強頂層設計為起點,以提升教師能力為重點,以堅定學生理想信念為要點,不斷完善課程思政體系,提升育人成效。

    [關鍵詞]課程思政;生態文明;通識課;公共基礎課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生態文明教育也逐步興起。“生態文明通識教育”是高校生態育人的重要公共基礎課,在其中融入課程思政不僅能提升育人成效,亦對構建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踐類課程“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一、生態文明通識教育概述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和根本大計,生態文明教育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一環,是教育服務“五位一體”總體建設的重要方面,是高校育人育才不可或缺的環節[1-3]。近年來,國家對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2018年,教育部發出的《創建中國綠色學校倡議書》指出:“強化生態文明教育。將綠色、循環低碳理念融入教育全過程。”[4]2021年,環境生態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的《“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強調:“要推進生態文明學校教育,……有力推動全民生態文明教育工作,逐步形成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局面。”[5]高校是我國培養生態文明建設人才的主陣地,對新時代大學生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1]。目前,全國很多高校陸續開設了形式多樣的“生態文明通識教育”公共基礎課程,作為加強生態育人的重要抓手,如清華大學的“生態文明十五講”、湘潭大學的“生態文明與綠色發展”及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生態文明導論”等。

    二、“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

    (一)在“生態文明通識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是必然要求

    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7]。可見課程思政涵蓋了教育體系中的每個階段和每門課程,從專業課、實踐課到公共基礎課,都應重視課程思政[8-11]。在“生態文明通識教育”中融入課程思政是響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號召的必然要求,也是構建“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2]。

    (二)“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能與課程思政同頻共振

    首先,對生態文明教育和課程思政育人的要求具有高度一致性。如“將綠色、循環低碳理念融入教育全過程”“推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推動全民生態文明教育”等要求與“三全育人”在精神實質上高度趨同,都要求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其次,“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本身有利于融入課程思政。另一方面,課程具有通識課的一般屬性,受眾面廣,知識點多,綜合性強,時代性突出,有利于從家國情懷、使命擔當、價值規范等各方面融入思政元素,更易達到“三全育人”的效果。

    (三)課程思政能提升生態育人成效

    課程思政的融入能將課程的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高度統一,強化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增強育人成效。如:在講授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時,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使學生深入理解生態文明建設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內在邏輯,堅定理想信念,加強政治認同;在宣揚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偉大成就時,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知行合一)和最新的生態文明理念(如碳達峰、碳中和),使學生開闊視野,升華認識。好的課程思政能將思想塑造和知識灌輸無縫銜接,全面提升育人效果[3]。

    三、面臨的問題

    (一)“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面臨的困境

    雖然目前生態文明通識教育已經在高校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但它仍處在試驗調試階段,相對于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改革,其受關注程度遠遠不夠。同時,高校開展“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的師資力量薄弱,在很多情況下,教學小組成員結構單一,不是以某一專業課教師為主,就是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主,易導致通識育人的弱化或思政的過度化傾向。而不同學科甚至同一學科內部的教師,大多孤軍奮戰,相互交流不暢,不同思維方式和知識能力沒有形成有效互補,教學效果評價不足,“孤島式”困境明顯,對課程思政的融入形成了不小的障礙[8]。

    (二)教師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是對于課程思政的本意與目的認識模糊。一些教師沒有正確理解和貫徹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針,有的教師將課程思政理解為在課程中加入一些“佐料”,增加課程的趣味和吸引力,沒有理解融鹽入水的終極目的是立德樹人,是為了造就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有的教師把課程思政與思想政治教育混同起來,把通識課上成了政治課,沒有準確把握“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這一要求;還有極少部分教師自作主張,按自己的理解搞課程思政,出現了方向性偏差。二是開展課程思政的能力和方法有所欠缺。其一,體現在教學當中思考不足,在課程中生硬地插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造成“兩張皮”現象;其二,體現在綜合能力不夠,開展課程思政需要掌握“一潭水”的知識,但一些教師學習不足,政治修養、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不夠,滿足于“一碗水”或“一桶水”,無法有效開展課程思政;其三,體現在教學技術的運用不夠靈活,停留在一些單調的教學手段上。三是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和改革的主動性不足。對于承擔“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的高校教師,尤其是一些專業課教師,其本身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就很突出,開展課程思政對一些教師來說成了“額外負擔”,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一些困難面前往往束手無措、退避三舍,更不用說進行相應的創新與改革了。

    (三)大學生面臨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處于被大量信息精準轟炸的境況,各種令人目眩神迷、舌敝耳聾的信息充塞于各種媒介,對主流核心價值觀在學生中的傳播產生了較多干擾,導致一些學生思想狀況堪憂。從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現狀來看,大部分學生都聽說過生態文明建設的概念,但是對其具體含義并不了解;甚至有小部分學生表示對生態文明建設并不關心,對其他國家大事同樣漠不關心;還有少數學生人生目標迷茫,在價值觀上追求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忽視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更有極少數學生迷失在一些非主流的聲音里,產生了極其錯誤的價值判斷。

    四、“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思政育人途徑探析

    (一)強化頂層設計

    課程思政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對于“生態文明通識教育”這樣的公共基礎課來說,高校需更加重視。要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精神,從學校自身特點出發,樹立明確的公共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公共基礎課教師隊伍建設和培訓,補足師資力量短板;加強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建設力度,打破專業壁壘,組織挖掘整合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加強構建“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力度;建立課程思政育人效果評價、激勵和預警機制,對好的模式加以認可推廣,對偏差錯誤及時加以糾正[9]。

    (二)提升高校教師的素質能力是重中之重

    教師是課程思政建設改革的主力軍,把控著課程思政的開關,其政治成色越純、綜合素質越高,實施課程思政的自覺性就越強,課程思政的質量才越好。首先,要提升政治素質。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工作,保證教育方向始終正確;要深入理解課程思政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強化責任意識,認識到意識形態工作是每一位高校教師的本職工作,敢于理直氣壯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勤于謹終如始地開展課程思政工作,守正創新,完成立德樹人的光榮使命。其次,要提升綜合能力。立德樹人是要造就德才兼備的人才,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必須先夯實自身基礎,加強綜合素質,才能在課程思政中游刃有余。對“生態文明通識教育”課程來說,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生態文明的相關知識,還應廣泛涉獵哲學道德、歷史文化、藝術美學、科學技術等內容,不斷擴充知識體系,打下課程思政教學的堅實基礎;要加強教學研究,注重磨礪教學方法、技巧和藝術,將課程中蘊含的政治哲理、科學道理和人文精神提煉并融合,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優美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浸潤其精神,塑造其思想。最后,要將課程思政變成一種自覺。課程思政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強調細水長流、由點及面逐漸浸潤學生的心田,高校教師不僅要把握正確的教學方向,具備相應的教學能力,還需培育崇高的職業理想,保持積極向上的態度、熱情和投入,最終把課程思政建設和改革變成一種根植內心的教育習慣,在教學中不斷發揮、改進。這樣的修為對開展任何科目的課程思政都應是一以貫之的要求[10]。

    (三)以學生的理想信念為要點開展課程思政

    00后大學生普遍具有獨立意識、個性鮮明、思維活躍等特點,可塑性很強。教師應緊扣這些特點,以理想信念為要點開展包容多樣的課程思政教學。首先,必須無條件為主流思想發聲。當代大學生受網絡影響極深,各種信息充斥著他們的大腦,容易造成思想混亂。在此狀況下,大學課堂必須成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發聲地。樹立思想標桿,方能厘清思想混亂。其次,進行理想信念的“精準滴灌”。對當代大學生而言,理想信念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而是從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實踐的理解中樹立的。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即融入其心;結合古今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制度、法律、法規的發展變遷,以尊重憲法為核心的法治教育即融入其心;結合時代精神和時代楷模的展現,勞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即融入其心;結合美麗中國建設的敘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即融入其心。最后,教學方法必須靈活多變。課程思政是一種隱性教育,要在不顯山不露水的情況下將理想信念、價值觀等內容映射到學生的頭腦中。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針對當代大學生的特點,課程思政應力求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結合相應的課程內容精準施教,以點帶面誘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抽絲剝繭、深化拓展,加強其思想塑造,引導思想政治內容入耳、入腦、入心、入行[11]。目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和改革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在“生態文明通識教育”等關鍵公共基礎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題中應有之義。隨著課程思政建設和改革的深入,高校應更加重視公共基礎課的課程思政建設,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三位一體”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大力提升教師的素質能力,鞏固學生的理想信念,促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同向同行、共同育人的良好局面早日到來。

    作者:盤昱良 王曉玲 劉高強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楼遗梦成人h文完整版| 日本成人免费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国产成人无码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久久成人午夜电影mp4|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影院|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全部免费观看1314色| 国产成人综合洲欧美在线|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久久亚洲最大成人网4438|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欧美日韩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98|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成人免费的性色视频| av成人在线电影|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