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特殊教育學校藝術設計教學課程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藝術設計教學在特殊教育學校課程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要想提高教育教學成效,可以通過借助視覺符號教學以激發學生認知興趣、創設豐富有趣活動以調動學生合作探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更好實現相關教學、融入傳統文化藝術以更好培養特殊人才,引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思考、實踐探究等,以更好地實現特殊教育藝術設計教學的創新。
關鍵詞:特殊教育;藝術設計;教學創新
對于特殊學生來說,由于其身體或者智力缺陷,與常人相比,在社會中更難立足,面臨著更大的就業壓力。在特殊教育中實施藝術設計教學,能夠讓學生學習基本的藝術設計知識,掌握相關藝術設計技能,對于特教學生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借助視覺符號教學,激發學生認知興趣
藝術設計包含多種的形式、多樣的內容。比如有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和環境設計等,其功能兼具實用與審美,是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優化創新,能夠更好服務于社會和個人,讓人們可以運用更好的產品進行學習、生活與生產等。在藝術設計中,包含有各種各樣的符號,不同的符號又可以劃分為不同的藝術風格。大體可以劃分為傳統風格、現代風格和混合型風格,比如,傳統風格比較強調傳承歷史文化。同一種風格在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又表現為不同的特點。中式風格中的建筑設計分為漢代風格、隋唐風格和明清風格等。不同的風格其藝術符號具有差異,在特殊教育中實施藝術設計教學,教師可以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與信息技術工具,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讓學生認識相關的圖形、色彩和風格等,對視覺符號進行分類,之后撤回電子課件,讓學生根據記憶在紙面上繪制相關圖形符號,以此可以為后續的教學打好牢固的基礎。例如,對于中式建筑風格中的漢代建筑,在藝術設計上與傳統的中式建筑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很多獨特之處。通過分析圖片與實物,研究文獻資料等,可以明確漢代建筑的主要特點是:屋脊平直;擁有斗拱等木架構;多以紅、黑、黃為主;坐落于臺基或高臺之上,等等。在開展具體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展現豐富的漢代建筑模擬圖,如漢代的長安城、未央宮、建章宮、上林苑等。教師可以根據漢代建筑的柱子和基礎、門窗、斗拱、構架、屋頂與瓦飾、檐端結構、雕飾和磚的種類等,將其抽象化為視覺符號,指導學生識記,從藝術設計角度認識漢代建筑的特點。之后,教師可以出示一些與漢代建筑特點有關的圖形,讓學生判斷這些視覺符號,從而為學生參與相關設計打好基礎。
二、創設豐富有趣活動,調動學生合作探究
在過去的特殊教育教學中,教師多是通過單獨講授的方式實施教學。教學資源不夠豐富,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無法有效激發與培育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無法有效調動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課程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在新課改深入實施的背景下,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更加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小組探究等,以此提升教育教學的實效。在特殊教育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運用類似的方式實施教育,改變課堂上只有教師講授的教學方式,根據具體的課程知識與教學目標,分析特殊學生的身心發展基礎與知識基礎,引入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創設豐富有趣的活動,調動學生合作探究。比如,藝術設計中的版式設計,包括封面、環襯和扉頁等,教師可以先運用豐富的圖文與視頻資料,講解關于版式設計的基礎知識與設計技巧,然后組織開展小組合作設計活動、設計表演活動、設計演示互動、設計游戲活動與設計競賽活動等,指引學生積極參與到版式設計活動當中,促進特殊學生在這些豐富有趣的活動中更好地獲得新知,提升設計的能力。在具體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藝術設計的特點,結合當前教育教學的現狀與特殊學生認知情況,創設豐富而有趣的活動,引領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互動當中。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入豐富的教學資源,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調動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在循序漸進的相關活動中,可以更好提升藝術設計教學的效果。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實現相關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催生出許多新的軟件工具,極大地便捷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同時,信息技術和互聯網也與教育教學實現了高度融合,教師運用多媒體工具與互聯網資源實施教學,豐富了教學內容,提升了教學的效果。在特殊教育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教學,根據藝術設計教學的課題和內容,結合特殊學生的認知基礎等,通過網易云課堂等軟件或在短視頻平臺上搜索相關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將搜集到的內容進行統一整理和規劃,根據教學計劃與藝術設計教學主題,制作相應的預習學案、電子課件與教學視頻,可以提前將預習學案推送給學生,在課堂上運用其他資源實施教學,借助多媒體投影儀、大屏幕和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實施教學。在藝術設計課堂展示時,教師不僅可以展示大家的作業作品,還可以展示校內外師生設計的優秀藝術作品。教師通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實施藝術設計教學,能夠開拓特殊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開發學生的藝術設計潛能,讓學生可以更好尋找適合自己的藝術設計類型,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藝術設計課堂學習。在教學活動的最后,教師還可以根據特殊學生的具體表現,借助計分器、電子表格等進行量化評價,多進行表揚和獎勵,更好培育他們的學習自信心。
四、融入傳統文化藝術,更好培養特殊人才
對于特殊教育學校藝術設計教學,教師應認識到特殊學生群體身上具有的不平凡的精神世界,相信他們能夠運用自己特殊的方式進行藝術創作,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傳統文化藝術如剪紙、年畫、編織、貼畫、錦繡、扎染、蠟染、雕刻、泥塑等,是非常重要的藝術設計教學資源。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獨具特色,在實施特殊教育學校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特殊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引入豐富的藝術設計教育資源,包括實物、圖片與制作視頻等。教師運用這些豐富多樣的藝術教育資源,可以讓學生更好學習傳統文化藝術,掌握相關技藝的制作技能,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對于他們今后的生活與就業等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在特殊教育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指導、加強技藝指導、開展實踐創造活動等實施教學,學校還可以以市場為導向,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進行訂單式培養教育,這樣可以保障特殊學生能夠更好地就業,或者將創作的藝術作品銷售,推動產教融合。不僅如此,學校還可以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來校授課或者展示作品,讓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可以近距離接觸非遺作品,更好感受非遺作品的獨特魅力。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去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樣可以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更好融入社會,形成熱愛生活的觀念,提升自信心。
參考文獻:
[1]高鑫,冮雨桐.特殊教育藝術設計教學的創新[J].科學咨詢,2018(024):83-83.
[2]胡軼男,全玲.特殊教育美術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J].國際教育論壇,2020(7):17-18.
作者:常玉 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