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稅制改革背景下稅務會計教學改革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提要〕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正經歷著新一輪稅制改革,稅收法規的變動非常頻繁。在這一背景之下,高校稅務會計教學面臨諸多的挑戰。本文對當前稅務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了總結,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方案,以期能夠為相關授課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稅制改革稅務會計教學改革
一、新一輪稅制改革介紹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新一輪稅制改革正式拉開序幕。與之前改革相比,新一輪稅制改革呈現出改革力度大、涉及稅種多等特點。如2014年6月,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強調未來一段時期把增值稅、消費稅、資源稅、環境保護稅、房地產稅、個人所得稅作為改革重點。2016年5月,營改增工作在原有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開,營業稅就此退出歷史舞臺。2018年,國稅與地稅機構合并,個人所得稅的征收基準也大幅度上調。筆者整理了近五年國家稅務總局針對主要稅種的發文情況,發現年均發文數量接近100條,這表明我國新一輪稅制改革正處于攻堅階段。在新一輪稅制改革背景之下,稅收法規的變動極其頻繁,這對高校《稅務會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稅務會計》教學必須與時俱進,大力推動教學改革工作的開展。
二、稅務會計教學面臨的挑戰
1.教材更新速度慢,內容滯后于最新政策。隨著稅制改革的深入,稅收法規的出臺速度有所加快,而教材編寫者通常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這些新政策,造成教材內容滯后于最新法規。如僅在2016年5-7月間,稅收法規就發生了如下變化:2016年5月,國家稅務總局下發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2016年6月,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征求意見稿)》;2016年7月,全面推開資源稅改革。這些法規變動以后,一些教材未能及時更新,給教師備課及講授帶來了困難。2.學生專業基礎薄弱。《稅務會計》屬于交叉學科課程,在學習該課程之前,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稅法和會計專業知識。目前,高校主要為財稅和會計專業學生開設此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易產生這樣一種困境:財稅專業學生的會計知識比較薄弱,難以理解紛繁復雜的會計核算過程;會計專業學生的稅法知識比較薄弱,難以掌握種類繁多的計稅方法。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經常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為學生講解稅法或會計方面的基礎知識,嚴重影響了課程進度和教學效果。3.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強。客觀而言,無論是稅收法規還是會計準則,均條目繁多。因而,對于《稅務會計》的學習需要從事大量的記憶性工作,這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負擔甚至是厭學情緒。此時,教師應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從當前的教學實踐來看,很多教師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交流,造成了“教師授課累、學生吸收效果差”的尷尬局面。4.授課內容重分錄編制,輕原理解讀。目前,大部分《稅務會計》教材都是按照稅種來分別講解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其中,會計分錄的編制是主要內容。在授課過程中,一些教師完全按照“介紹經濟業務—編制會計分錄”的思路來進行講解,未將相互關聯的稅種、知識點串聯起來,也沒有詳細闡述會計核算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這容易造成知識割裂,使學生只懂“術”而不知“道”。5.實踐教學環節相對薄弱。《稅務會計》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但是,當前實踐教學環節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缺乏實訓軟件供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企業不愿意提供稅務會計崗位、授課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等。這會導致學生對實踐了解有限、動手能力差,從而削弱了《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
三、稅務會計教學的優化策略
1.謹慎選用教材,密切關注稅法動態。授課教師在選用教材時必須認真確認教材內容的時效性,保證教材內容體現稅法的最新要求。此外,授課教師應緊密關注稅法動態,并盡快加以理解、吸收,以便在教材內容滯后或講解不清晰時,能夠及時補充、更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應向學生強調關注稅法動態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共同學習最新政策,從而達到提升授課效果的目的。2.改革課程設置體系,夯實學生專業基礎。具體而言,對于財稅專業學生,可以適當增加財務會計方面的有關課程,使其更加熟悉會計核算流程;對于會計專業學生,可以適當增加稅法方面的有關課程,使其更加了解稅收原理及計稅方法。此外,適當增加這些課程的授課時間也非常有必要。在筆者調研時,學生們普遍的反映是囿于時間,相關課程只能學習部分教材內容。3.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翻轉課堂的設計應當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為目標,在課前、課中、課后分別設置學習和交流環節。具體而言:一是課前針對每節課的難點內容制作教學微視頻,請學生觀看。同時,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互動交流。二是課中組織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并針對學生在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三是課后組織學生在網絡平臺上提交作業,鼓勵學生分享學習經驗。四是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翻轉課堂的基本流程如下圖所示。4.采用案例教學方法,注重原理解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針對具體會計核算進行講解,還要注重對相關原理進行解讀。為了使晦澀的理論知識易于被學生所理解,建議盡可能多地采用案例教學法,即從資本市場實踐中選取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結合案例來闡述理論知識的內涵。如在講授跨國企業的避稅手段時,可以介紹蘋果公司如何通過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分部來實現利潤轉移進而達到避稅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充當組織者、引路人的角色,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觀點。5.拓展實踐教學渠道,提升學生操作能力。一是收集當前稅務熱點,并在課堂上預留時間與學生討論。如講至個人所得稅規避時,可以討論2018年發生的娛樂圈明星逃稅案件。二是建立稅務會計實驗室,購置稅務會計實訓軟件。教師可根據理論教學的進度,定期安排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實訓。三是與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稅務部門建立聯系,合作創建實踐教學基地,帶領學生到實踐教學基地感受稅務活動的真實過程。
四、結語
隨著新一輪稅制改革的深入,《稅務會計》傳統授課模式表現出越來越多的弊端,對其進行改革已勢在必行。以上是筆者對《稅務會計》教學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夠對有關授課教師有所啟發。當然,本文僅是針對其中的某些方面進行了探討,可能還不夠全面。應該說,《稅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依然任重而道遠,有賴于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
作者:許浩然 單位: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