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職業教育中素質教育與技能訓練的結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職業教育在緩解社會人才需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仍遭到社會和家長的質疑,主要問題是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中忽視了素質教育的滲透,針對職業院校中素質教育與技能訓練結合的現狀中,提煉出幾個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幾點建議,望引起職業院校的重視。
關鍵詞:職業教育;素質教育;技能訓練
一、引言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分支,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院校培養的學生已經占有半壁江山,在為社會培養人才當中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但當前存在這樣一種怪象:學生就業難且企業又招聘不到合格的技工,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職業院校在開展技能訓練時存在素質教育缺失的問題。
二、概念的界定
技能訓練泛指為更有效地表現角色行為所進行的特殊技巧與能力的學習和培訓活動,技能訓練以學習理論原理和方法為基礎,循序漸進是技能訓練所要遵守的原則之一[1]。職業教育中的素質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具有健全的人格,樹立健全的價值觀念以及樂于奉獻、敬業愛崗的精神,同時教育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把握職業行為,包括主動服務意識,正確評價自我等技能[2]。
三、職業教育中開展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忽視學生個性發展。正如陶行知先生在《古廟敲鐘錄》中所描述的,學校逐漸轉變為工廠,教師是裝罐頭的工人,將混雜著臭魚爛蝦的罐頭一同塞給學生,吃了這些罐頭的學生都會鬧肚子甚至中毒身亡。在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教學的過程也成了被迫教育的過程,學生也就逐漸成為了沒有顏色的冷漠體,在學習的過程只是一味的接受,學校也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從而導致學生在練習技能的過程中只是按部就班,沒有主動探索與創新的思想動力。忽視了學生的潛能,將學生看作是“淘汰品”,缺乏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沒有秉成“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思想。第二,忽視素質教育與技能訓練的結合。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稱號,古代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位屬六藝中首位,可見素質教育在技能與理論知識中的重要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學校應運而生,而當前職業院校中普遍存在專業操作與理論知識相分離、重專業教育輕人文教育的現象,素質類課程逐漸被“主科”所替代,這些導致出現越來越弱化的文化熏陶氛圍、口徑較窄的專業教育、以升學為主的教學目標等弊端。由于對人文教育的不重視和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的素質評價較差,直接影響到職業院校的生源,迫于生存職業院校只能開始想辦法提高生源量,便會更加注重升學率,從而導致惡性循環。第三,忽視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我國的職業教育課堂上更加注重書本上的知識,甚至一些具有實踐性的課程也是在課堂內進行,缺少對職業能力技能的養成和對學生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終身學習能夠保證人的真正個性的形成,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周期的逐漸縮短,知識與信息量的急速增加,學生只固定在某一種專業上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社會的變化,在學校所學知識僅能維持在社會上5年的工作時間,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注定在幾年后便會被社會甩下,終身學習已經成為全社會每位公民應具有的素質,只有在自己的職業生涯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接觸新鮮事物才能順應時代,職業院校在培訓學生具有某種維生的技能時,更應向學生灌輸終身學習的意識,而恰恰我國的職業教育中缺少對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
四、素質教育與技能訓練結合的建議
第一,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我國擁有渾厚的文化底蘊,中國諺語“活到老,學到老”就反映出我國傳統的學習態度,但因就業和升學壓力所迫,終身學習的意識逐漸被模糊,在機器換人的大背景下,急需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操作重復率高、具有危險性、技術精度要求高等行業逐漸出現機器換人趨勢,產業轉型主要從低成本技術重復要素向依靠創新和知識資本等高級要素發展[3]。產業結構的不斷變化,學科大類對學生的培養也應發生一定的變化,在拓寬學生的專業面的同時應不斷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在相關領域中能夠靈活轉崗和繼續深造的能力。在推進《決定》精神的貫徹落實中,我國職業教育科研機構要以終身學習理念為指導,樹立正確人才觀念和推進教育觀念創新的宣傳隊[4]。第二,職業素質教育與職業技能共同發展。職業素質是每一位職業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重視員工的職業素質,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院校更應重視職業素質的培養,職業素質在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工學結合”的浪潮中,職業院校把改革的重點全部投入在技能訓練方面,導致學生在職業素質方面缺失。在千變萬化的社會中,學生所學專業未必就是未來的職業,怎樣讓學生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有一席之地,唯有加強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在職業教育中要將技能訓練與職業道德素質教育、職業技能素質教育、職業精神素質教育等相結合,從學生入學之際便將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專業教育中,可以在學生一年級時開展基礎專業知識與職業介紹課程,二年級在逐漸加入專業實訓課程的同時,應不斷在專業技能中深化“工匠精神”,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前段時間與幾位電子電工專業的高職學生聊天,說起他們的實訓室,他們第一次進入實訓室的任務剛是把設備修整好,很多設備與工具都被上屆畢業生臨走之前弄壞了,以此惡性循環。針對這種現象的出現,在實訓室內應以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來管理學生,應培養學生具有愛護公物、遵守工作紀律、保持工作環境衛生等自我約束的意識,三年級時加強技能訓練的同時應培養職業情感,在學生進行職業素質教育過程中,給學生介紹一些企業優秀員工的工作習慣和對職業的認可度,讓學生通過一些具體案例能更清楚的認識到什么樣的職業素質應該是自己養成的,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第三,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造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高度重視創新發展,在多次講話中強調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職業院校加強對技術型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當今社會對員工的要求下,職業院校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如何加強學生的創造力已經是當務之急。職業院校在緩解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短缺的問題,但是社會對職業院校的學生評價仍然不高,主要是職業院校培養的只是掌握初級技能的學生,應當增強創造能力的培養。在尊重學生個性,培養創造力的過程中,首先應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決定人們從事某件事的最大內驅力,職業院校的學生多數在學習上存在著消極的心態[5],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好奇心,改變學生墨守成規的學習習慣,逐漸在技能訓練中強調創造力的重要性,才能改變職業院校學生的現狀。第四,培養終身學習意識。常言到,在教知識之前應先教會學生做人,曾到石家莊工程技術學校參觀,那里的老師告訴我,“這里的孩子內心純樸善良、不嬌氣,對于這些學生我們學校認為素質教育很重要。”的確如此,職業院校的學生文化基礎方面比較薄弱,學校進行學生管理時往往更加注重從素質教育入手。在教授專業知識時應注重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所學專業,建立起強烈的責任心,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只有使其具備了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正處在關鍵時期,由于職業教育培養對象的特殊性,更應強調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在我國開展的職業教育中普通存在忽視素質教育的發展,通過對些問題的研究,提出幾點建議,呼吁我國職業院校在開展技能訓練的同時注重素質教育的開展。
參考文獻:
[1]田運.思維辭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03):259.
[2]張恩儉.論素質教育對職業教育的意義[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03):151-152.
[3]黃寶章,王維婷.基于新常態的職業教育學生素質發展路徑探討[J].江蘇教育研究,2016(12):2-4.
[4]楊進.以終身學習理念為指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21):11-12.
[5]左兵.職業教育中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特殊性與策略研究[J].職教論壇,2012(36):6-7.
作者:施星雨 程虹 劉利利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