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于高校而言,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因此,高校可以將茶文化與教學進行融合,這樣可以在幫助學生提升素質的同時更好的傳播傳統民族文化。
關鍵詞:傳統茶文化;學生素質教育;策略
中華文化經歷了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悠久內容豐富,但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其中有許多優秀的文化都漸漸地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茶文化中崇尚的“品”也和現在生活的快節奏有所不同,導致人們對茶文化的認同越來越少。由于人們生活的節奏不斷加快,飲茶變得越來越不貼近人們的生活,因此,高校應當在校園中更努力的進行茶文化的傳播,幫助人們更好的認知茶文化,了解茶文化中蘊含的內容,幫助茶文化更好的傳播和發展,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因此,將茶文化融入到學生的素質教育中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升其道德水平和價值觀,這也正是素質要求希望達成的根本目標。
1.1茶文化中的養生功能
茶文化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茶已經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飲品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在茶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飲茶可以帶來的養生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宣傳內容,茶中具有著咖啡堿、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質等對人體健康起到作用的元素,通過飲茶可以讓人減輕疲勞感,起到提神的作用,對人的身體健康起到促進作用。因此,將茶文化在校園中進行推廣時可以從養生功能出發,增強學生對于飲茶的理解,了解茶對于人體健康的促進作用,于此同時茶還可以幫助人鎮靜心情,紓解煩躁,更好的幫助其精神鎮定自然。通過飲茶,還可以感受到世界自然的美,進而提升自身的精神素質。
1.2茶文化的審美作用
除了常見的養生作用,茶還具備著一定的審美功能,在茶文化中蘊含著許多具有藝術性的內容,例如茶歌、茶話、茶舞、關于茶的詩詞等,在其中不僅可以表達茶文化的多樣性和真實的茶事活動,也能更好的讓茶文化中蘊含的藝術性得到展示,幫助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增加,目前社會飛速發展,大學生可以通過許多不同的途徑接觸不同的信息,審美也有著各式各樣的追求,因此,大學生對于審美沒有相對而言的標準,在這樣的情形下,高校應當盡量幫助學生選擇一種正確的審美態度,建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茶文化中的審美正是十分符合大學生發展需求的,能夠幫助其更好的理解到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美感,幫助其更好的提升審美水平。就目前社會而言,節奏越來越快,來源于西方思想的快餐文化對大學生產生越來越多的影響,不可否認快餐文化幫助大學生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便捷,但也對其價值觀造成了一定的反面作用,讓大學生更容易受到享樂主義的影響,由于大學生的身心發展仍舊不夠完善,受到這種思維的影響時很容易造成相應的負面影響,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其更好的進入社會,還會阻礙其身心健康發展,因此,高校應當幫助大學生更好的理解茶文化中蘊含的內容,利用茶文化中質樸的思想幫助大學生緩解浮躁的情緒,在大學校園中推廣茶文化不僅可以幫助茶文化更好的得到傳承,更重要的則是幫助學生通過傳統文化更好的凈化內心,幫助其有效地緩解快時代帶來的一些負面作用,進而更好地緩解一些浮躁、急于求成的心理,認真踏實的學習和成長,這樣可以更好的建立向上的道德價值觀,幫助其更好的與自然進行融合,進而獲得全方面的發展。在茶文化中著重增強了君子品質的表達,這對于大學生發展而言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入君子品質方面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對這一部分內容進行理解,對于大學生而言,培養溫潤謙卑的君子品質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改善由于一些不當的思想造成的不良心理,幫助其獲得全方面的提升,為人處事時都可以保持一顆謙卑寬容的心,進而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建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從人文素養方面獲得更大的提升。將大學生的素質教育與茶文化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幫助大學生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讓其對茶文化能夠有更深的理解,進而更好地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深刻含義,幫助其提升民族自豪感,隨著目前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西方思想文化進入我國,對大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面對這一局面,高校更應當幫助學生理解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內容,提升其民族自信心,根據傳統文化收獲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1.3茶文化的傳承作用
茶文化的發展時間悠久,包含內容豐富,從茶文化可以引入茶技、飲茶風俗、茶畫、茶詩以及茶舞等不同的內容,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教學內容融入到高校學生的道德素質課堂中去,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相應的選擇,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民族文化,增強對于茶文化的理解,感受到民族藝術中蘊含的美感,進而更好地進行民族文化的傳承。
2傳統茶文化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方案
2.1場地資源規劃
茶文化與素質教育相融合時首先需要利用茶文化中的顯性元素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能夠在了解茶文化的過程中獲得不同的內心體驗,在進行這部分的場地資源規劃時,應當符合高校目前施行的教學模式,將茶文化學習分配在不同的院系,再由院系之間根據學校要求選擇具體進行茶文化實訓課程內容的時間和場地,除此之外,也可以將茶文化加入到新生的職業教育課堂中,開展以“茶文化與職業素質”為主題的講座,幫助大學生在入學一開始就能夠對茶文化有基礎的理解。
2.2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內容在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到一些實際問題,如教學難度和教學場地等條件,教師在進行引入時,可以將茶道、品茗、茶與人生哲理等內容結合到教學當中,利用茶道和品茗這兩個環節幫助學生提升對于茶文化學習的興趣,并在學生參與品茗的過程中讓其更好的建立修身養性的思想,進而更好地收獲內心的寧靜,之后則可以展開以“茶與人生哲理”為主題的專題講座,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其“悟道”能力,讓其能夠在為人處事中都保持冷靜和淡然的態度,以上內容都是十分適合在高校中進行的內容,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茶文化。
2.3輔助模式實施
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茶文化中蘊含的內容可以幫助其養成更符合要求的職業素養,這雖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對于學生的幫助十分巨大,因此,高校不能僅僅采取普通的角度進行素質教育,更應當將茶文化與其結合,可以將茶文化融入到社團活動中,讓學生組建與茶文化相關的社團,以“茶文化與職業素質”為主題開展相應的活動,幫助大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感受茶文化,教師則應當起到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養成更為優秀的職業素養。
2.4文化氛圍營造
就目前而言,素質教育全面推行,高校可以將茶文化與其相結合,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推廣,聯合學工部、團委、系團總支等不同部門,未達成同一目標共同努力,學校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有關于茶文化的演講競賽,競賽以“從茶文化中讀懂職業素質提升的重要性”為主題,幫助學生更好的對茶文化中蘊含的內容進行思考,再通過比賽帶來的氛圍幫助學生更好的養成和建立良好的職業素質修養的習慣和能力。
2.5評價方式創新
為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當在評價手法上進行創新,不能再采用傳統的評價模式,而是應當進行革新,以更好地進行素質教育為目的進行評價,高校應當實時對學生對于茶文化的態度進行觀察,這種觀察是相較于整體而言的,不能局限于個體,因此,高校可以在網絡上開設問卷調查環節,通過學生對于問卷的回答理解其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樣的回答沒有其他因素,學生可以真實的表達自身的內心,通過這樣的內容教師就可以更為深刻的了解到學生對于茶文化的理解和對于學習茶文化的需求,進而更好地學習。
2.6圍繞茶文化結合不同專業展開多視角研究
在高校中存在著許多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專業對于教學的需求和目的也都不甚相同,因此,在茶文化于高校中進行推廣時,可以根據專業的特征選擇適合的推廣方式,這樣可以更好地與同學產生共鳴,進而對之后不同專業的同學走上社會起到不同的幫助。例如,經濟管理專業類型的同學可以就茶文化如何進行品牌塑造以及如何更好地進行營銷等內容進行討論,也可以展開一些茶行業與其他行業的關聯性內容的了解,歷史專業的學生則可以對茶文化的發展歷史,不同地理位置中不同的茶葉特征以及茶文化與其他國家文化的相似之處進行學習,文學專業則可以就茶詩以及與茶相關的小說散文等內容進行展開,外語專業則可以研究傳統茶文化與其他國家的茶文化中存在的相同與不同。因此,就以上內容可以得出,茶文化與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以及校園文化的養成都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因此高校可以以全校為整體開展茶文化相關的活動,幫助學生更好的建立起了解茶文化的平臺,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文化水平,通過這樣的模式,學生的個人素質可以獲得全面發展,高校的文化氛圍也會越來越濃郁,茶文化的傳播也會越來越順暢。
結束語
眾所周知,針對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需要各項教育工作和眾多的教育工作者協同努力完成。而在素質教育中,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是其最為主要的組成成分,而茶文化正是其中最具有價值和意義的抓手,能夠更好幫助教師完成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的教育工作。同時,茶文化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中的重要瑰寶之一,盡管目前我國科學技術以及經濟水平不斷提升,但作為我國重要的人才儲備基地———大學,必須將傳統文化之中的精華進行傳承,而茶文化正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之一。在我國全球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形勢之下,許多外來文化和快餐文化正在不斷沖擊我國傳統文化市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不感興趣,甚至無法做到了解其中內容,更難以談及將其宣傳發揚。因此,大學必須重視茶文化教育,將其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進行教育,不僅能夠更好幫助其完成傳統文化的學習工作,更能夠幫助學生切實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質,達到了學校綜合性素質教育的目標,切實向社會輸出更多的積極品質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娟.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傳統文化的融合探析[J].知音勵志,2017(3):6.
[2]周曉星.論開設茶文化課程對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意義[J].學園,2016(32):32-34.
[3]黃勇翔.論茶文化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作用[J].知音勵志,2016(16):248.
[4]劉顯波.本科生傳統工藝文化教育的意義及其課程設計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6(2):114-115.
作者:黃偉峰 單位: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