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媒體素養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根據香港學者李月蓮的研究,大致可分為以下四種階段:一是媒體素養教育已發展到高級階段。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國是典型代表。在這些國家中,媒體素養教育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受重視程度高,普及范圍廣,并在國家或地方的正規教育體系中取得穩固地位;二是主要依靠教師推動或外國機構資助的初級教育階段;三是在教會組織或個別先驅人物倡導下進行的小規模萌芽階段;四是理論引入與論證階段(李月蓮,2009)。總的看來,較系統的媒體素養教育目前大多集中在大眾傳播業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的媒體素養教育則仍處于起步或萌芽狀態(畢玉,2008)。在我國大陸,媒體素養教育主要有兩種途徑:開設媒體素養教育的專業傳媒課程和將其融入社科語言類課程。對大部分高職院校而言,并沒有傳媒這個專業,所以將媒體素養教育融入語言課程為最佳途徑。高職英語作為全校性通識必修科目,能為一所高職院校的全體學生提供很好的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平臺。筆者在浙江省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范圍內以抽樣調查的方式對295名大學生和22名通識英語課老師的媒體素養現狀及其在課堂中的積極作用進行了一次規范的調查和訪談,總結出以下幾點:
二、媒體素養教育對學生的積極作用
一是促進高職學生媒體素養水平的提高。研究發現,學生的媒體素養水平普遍較低,使用媒體雖然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多重需求,但由于英語水平有限,大多是為了娛樂消遣,很少主動接觸英語新聞類媒體。調查顯示,多數學生無法深入了解、分析和辨識外文媒體內容,例如CNN對昆明火車站的恐怖襲擊事件的報道。中國政府認為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勢力一手策劃組織的嚴重暴力恐怖事件,CNN卻給標題里的terrorists(恐怖分子)一詞加上了引號。但多數高職學生并不了解此事甚至表現漠然,更無人質疑CNN的報道動機。學生并不懂得CNN使用引號的險惡用意,更不關心外媒的對華態度。二是有助于改變學生應試的學習態度。媒體素養教育是為鍛煉人的思辨能力,可以讓學生把所有的知識融會貫通,用以分析解讀媒體,既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靈活應用各科知識。媒體素養教育對英語教師的積極作用:一是促進教師提高自身的媒體素養水平,有助于教師補充各類知識,更新自身的信息儲備,關注時事熱點,緊跟時代潮流。二是轉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觀點,使得英語教師不再過于強調考級,把一部分課堂時間花在英語媒體解讀、學習上而不再單純強調詞匯語法。隨著全球化的深入,傳播的媒介可能是雙語的,甚至是多語的。媒介的傳播者和消費者都可能面對多元文化(潘章仙,2009)。國內外各種形式的媒體如電影、電視劇、新聞報道、微博、微信等涌入大學生的生活。媒體素養研究理論在教育理念上強調能否通過課堂學習習得媒體承載的文化價值,同時整合了文本和媒體這兩種元素。高職英語課程中融入媒體素養教育不僅能提高高職學生的外語水平,而且有利于推動媒體素養教育的展開,兩者相得益彰。
三、基于這些問題,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教師應基本了解媒介素養的概念并提高自身的水平,緊跟世界文化潮流,更好地利用媒體資料引導學生;學生應擺脫應試思想,多接觸課本以外的知識,端正學習態度,不以娛樂消遣的眼光看待媒體材料,培養選擇、辨識和批判性解讀外文媒體的能力,充分利用它們促進英語學習。
作者:趙燕 作者: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