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信息素養教育設計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對于現在的大學信息技術而言,信息素養教學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文章闡述了信息素養在翻轉課堂上的應用及設計理念,總體框架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以及課上的各種設計環節,再結合教學的理念進行具體實踐總結,為今后的翻轉課堂提供一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信息素養;教育設計
1翻轉課堂的大學信息素養教育
1.1翻轉課堂的特征
翻轉課堂是互聯網技術與教育產業高度融合而產生的教育新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1)對于傳統的學習流程重新構建。課前進行微視頻自學,課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過程中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和實時答疑解惑,課后及時了解學習掌握程度。(2)強調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如對于學習的進度、課堂上的群體協作、相互的學習溝通、教師的答疑解惑等,所有的一切都要以學生為主。(3)彰顯學習的自主性。翻轉課堂將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進行合理的互換,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性。(4)對學習問題進行互動式管理。在課堂上,翻轉本身開放性極強,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與教師間的溝通交流機會。(5)就翻轉課堂而言,微視頻的作用較大。由于現代的微視頻較短小,課程較為獨立,內容較為完整可靠,而且是針對性地解決某個問題,同時也方便學生利用瑣碎的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
1.2翻轉課堂中信息素養教育的可行性
在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主要依賴的是被教育者的主動性和對信息吸取的習慣,在翻轉課堂中的信息素質教育有以下幾個方面:(1)現在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需求變化較大。由于現代的網絡技術較為前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學生對網絡設備的依賴性更高,在課堂上要通過整體協作和共同研討進行解決。(2)信息素養課程需要實踐操作和營造課程互動。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技巧和同學之間的互動性,利用上課的幾十分鐘,進行專業化和綜合化的輔導,這對于促進學生的進步有很大幫助[2]。
1.3新時代背景下的信息素養教育
2011年,英國SCONUL過全新的信息框架七要素,主要包含知識的識別、知識的分析、知識的規劃、知識的獲取、知識的評價、知識的管理及知識的創新。2011年,美國ACRL建立了關于數字化素養教育的工作組,信息素養專家第一次提出了元素養。在傳統的信息素養中主要是對信息的獲取、索引、利用和分析進行規劃,其中主要是方法及技巧。在現在的大數據下,對于信息素養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包括兩個條件:一個是對于數據分析的辨別能力,另一個是數據的整體綜合能力。而元素養是多種素養的綜合體,也是共同協商和共享資源信息的重要載體[3]。
2翻轉課堂的大學信息素養教育的課程設計
2.1翻轉課堂的整體框架
翻轉課堂可以劃分為多個內容,學生可以結合知識點進行自我學習,在課上進行學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有利于檢測學習成果。首先,信息素養教育是翻轉課堂的基礎和前提,課程學習的活躍度設計是翻轉課堂的關鍵;其次,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構建和提供協作式學習方法以及環境是基本保證;最后,課上、課下的學習設備極為關鍵,對于課上的內容進行科技化的處理和有效的課前預習,課后對于課上的內容進行總結。
2.2翻轉課堂的課堂設計
翻轉課堂主要包含內容、過程和環境3個要素。其中內容包括理論知識、技術等方面,最為主要的是微視頻這樣的形式;過程主要是對于課上、課中、課后的教育活動;環境主要是說對于課上內容的及時反饋,通過反饋進行智能分析。本文是在翻轉課堂的整體框架的基礎上進行具體內容和形式上的設計。雖然翻轉課堂只有課前和課上兩個階段,但是課后的反饋和知識的梳理也是翻轉課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師授課的內容和方式,通過翻轉課堂的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整體設計得以實現。
2.2.1課前設計
翻轉課堂的信息素養教育在課前設計上有3個方面:教學目的、教育整體內容和學生學習任務。在教學內容上的設計,要以創新性教育內容為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能力,對于信息的索引、分析和利用要熟練操作。增加相關匹配度高的課程內容及實踐方案,重視預習課程的主要性和課程匹配的整體性,加強課程教學內容上的組織化。在對于學生的教學任務設計上,教師設立一定的教學目的和目標,將知識劃分為若干塊,并進行微視頻整理,方便學生隨時進行碎片化學習。教學任務的設計主要包括課前預習、課程向導和反饋建議。在微視頻中,教師可以設計小游戲和小練習進行課前的預習,方便學生進行關于學習內容的檢驗與掌握,適當地布置一定的參考資料和拓展資料。在課程向導這一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課程框架、教育進展、視頻教育、學生作業、課程檢測、學術討論等,這樣方便學生對教育框架和教學內容進行掌握。課前的預習是為了學生在課上更好地進行學習,也通過學習小組的建立更好地進行課程反饋。
2.2.2課上設計
對于翻轉課堂的信息素養教育來說,課上的設計是最為主要的。在教育教學的策略上應該活學活用,注重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主觀意識。其中包括學習時的想法、策略以及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同伴教學法(PeerInstruction,PI),PI是近年來新興的教學方法,被認為是講授自然科學課程有效的方式。通過應答器和互聯網的方式進行現場答疑解惑,糾正錯誤觀念和概念,形成小組的方式,構建輕松的學習氛圍和良好的互動環境,是現在較為創新的一種教學模式[4]。同伴教學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課前自學、課上討論,促使學生深度學習。按照教育順序,在課堂上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知識概念的解答和測試、問題的反饋、小組進行討論、形成個性化引導。第一,知識概念的解答和測試,要求學生在課前重新整理預習內容,在課堂上進行理論沖突,產生相互討論的學習氛圍。教師可根據課上學生的反應,判斷出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指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觀點。通過隨堂小測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第二,問題的反饋,也就是在課上學生的疑惑問題,教師可以設置一定提問環節,適當放慢教學進度,多問多聽多了解,再根據反饋的情況形成數據,進行分析。如果分析結果低于30%,教師要考慮方法和內容難度,再進行合理調整[5]。第三,小組進行討論,在課上如果學生出現的問題沒有得到良好的解決方案,可以設立討論小組,學生之間的討論可以較為輕松地解決問題。然后適時進行引導,在整個過程中也要進行數據統計,最后形成數據分析,從而找到問題進行修改。第四,形成個性化引導,由于翻轉課堂的信息素養教育實踐性較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上機實踐,在上機實踐結束后,整理每個學生的實際操作問題,進行數據整理,根據數據建立每個學生的情況檔案,找到屬于每個人個性的、適合的學習方法。
2.2.3課后設計
這一部分主要涉及以下3個方面:課上的意見反饋、課程的完整程度、整體課程知識的考核。第一,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在課堂上反饋的意見和建議進行整理;第二,整理后進行試題測試,根據測試結果進行教學方法上的調整;第三,建立多元化的測試方案和評估方案,不能一味地關注理論知識的學習,對于上機實踐也要進行一定的考察,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
3結語
在全新的技術環境下,教師要不斷更新和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立足于教育新時代,發展新時代教育。翻轉課堂可以重新打破傳統課堂的弊端,實現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加強與教師的互動性,為信息素養教育提供較好的教育方式,通過課前、課中、課上完善信息素養教育的理論框架,為今后的信息素養教育奠定基礎。
作者:陳小玲 楊洪能 單位:凱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