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素養下思政教學的探討與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我國當前教育情況下,職業素養教育與高職思想政治課相融合是落實“就業導向”教育理念的重要措施,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的進步,高技術人才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凸顯,職業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是影響高職學生以后就業以及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就需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到教學設計方面協同發展,全面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基于此,本文從三個方面對高職學生的思政教學進行了探討,并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此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職業素養高職思政教學
引言
當今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高技術人才,而現在所說的高技術人才不僅指的是高學歷人才,其中也包括高級技術人才,因此培養實用型、復合型、應用型的高技術人才是當前高職學校對于學生培養的非常重要的一方面,而為了能夠讓學生擁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必須要加強對于思政教學的重視。
一、高職思政實踐教學現狀
在我國現階段高職院校大多開設了思政實踐教學課程,重視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將社會實踐活動與思政教學相融合,但是,在當前的高職院校思政教學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來說,實踐教學內容不全面,在我國當前的高職思政實踐教學中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時比較隨意,使得實踐內容與教學內容不一致。其次,教學形式單一。很多高職學校開展實踐教學課程,主要采取的是利用節假日尤其是寒暑假讓學生到社會上去參加實踐活動,或者是觀看有教育意義的影片等,但是這些實踐教學的形式還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最后,實踐教學目的不明確,實踐教學的出發點是為了使學生能夠豐富閱歷實現情感、知識、技能的增長,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這些出發點大都未能實現,有時甚至會出現影響思政課程主要目標實現的情況。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會對教學效果造成影響,而高職院校跟普通大學有所差別,其主要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強調實用性。使學生未來能夠為國家社會發展盡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必須要使學生在學到高技能的同時具有高的思想素養。
二、把思政課程融入職業素養教育中的作用
把思想政治課程融入職業素養教育中是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高職中思政課程主要包括毛概與思修兩門課程,而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學目的沒有達到,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其原因首先是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重視度不高,其次教學方式固化僵硬,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考核方式單一,使得學生學習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僅以取得考試成績為目的,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而實際上思政課程對于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其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提高學生法律常識,為實現社會化和職業化打好基礎[1]。把思政課程融入職業素養教育中有利于充實思政課程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時效性,并且能夠更好的展現職高院校的育人特色。職業素養教育和思政課程有機結合,可以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好的開發,提高院校學生的整體素質,使學生進入社會之后可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要,進而體現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三、職業素養下高職思政教學的開展方式
(一)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導向
無論對于哪一類學校,在展開教育教學工作前,教師都必須端正自己的教學觀念,改變固有的教學方式,要與時俱進通過積極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輔助學生自主的進行學習。與此同時教師也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并且能夠保證教師自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日益進步,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跟教師共同提升。此外,授課教師在自身知識儲備以及職業素養提升的同時還要幫助學生理論知識和職業素養共同發展[2]。
(二)有目的性的選取教學內容
由于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目標以及辦學理念的特殊性,在開展思政課程的同時,要結合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要以滿足學生在未來的就業情況為基礎,保證學生日后進入社會能夠迅速的適應工作崗位,并且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職工的角色過渡。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及時更新,并且根據學生的專業不同,因材施教,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根據不同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的不同,要保證遵循學生畢業后的崗位需求以及用人單位的選人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培養,學生的興趣點也要作為一個參考方向。
結束語
結合以上所述情況,提高職業素養對于職高院校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應的授課教師就應該把職業素養教育與思政課程相結合,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社會也在進行飛躍式的進步,而這就需要更多的優秀技術工人,因此在職高的教學中必須要充分的發揮思想政治課的優勢地位,培養出更多符合時代要求的專業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龐廣永.職業化思想引導背景下的高職思政課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培訓,2017(2):214.
[2]李秀蘭.試論基于以職業素質培養為核心的高職思政教育模式[J].技術與市場,2017(5):332-333.
作者:羊冰侯明 單位:南陽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