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以人為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內涵
馬克思曾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同樣的環境會影響不同的人,隨著環境的改變,人也會相應的改變。教育者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應看到環境帶給個體的影響,需要關注到個體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價值觀念的不斷碰撞,人類實踐活動日趨豐富,決定了人的思想產生和發展原因的多樣性,從而讓個體的差異性變得更加復雜,這就要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現實的人的眼光來看待大學生群體,在了解教育對象的特點、需要以及差異性基礎上,尊重和發揮大學生的主體性、理解和引導大學生的利益追求、關心大學生全面發展、幫助他們自覺將教育目標轉化為個人目標并為之奮斗,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以人為本”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疏漏狀況
長期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在許多環節不斷改進和創新,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促進了新時代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為社會造就了大批有用人才。盡管如此,在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對于以人為本的疏漏。
1、教育方法不切合學生實際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學生可以獲取知識的途徑從原來單一的課堂傳授逐步向網絡等新媒體擴展,90后、00后的一代可以說是銜著鼠標長大的一代,網絡在他們的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位置,可以從明星的微博粉絲數、熱點新聞的點擊量等數據里可見一斑。隨著智能手機和相關應用軟件的不斷更新,社交平臺和交流方式也越來越多,微信、飛信、MSN、陌陌等,交流不受地點、時間限制。而目前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習慣于灌輸和提要求,忽略了學生接受方式的差異性。過分要求學生“言聽計從”、“程式化教育”的傳統方式,使得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能無條件的接受和“不折不扣”的執行,而這最終可能會導致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相背離,也必然會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利于“以人為本”作用的發揮。”總而言之,忽視大學生的個體差異、基本要求和個性發展需要的傳統教育方式必須改革,以此來保障受教育者的個性與創造性不被扼殺,使其正確的、健康的成長目標得以實現。
2、教育內容提不起學生興趣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中開展的重要目標。而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卻和大學生思想的現實狀況和具體需求相脫節,不能充分調動大學生學習的興趣。具體而言政治教育色彩濃郁、教育活動不能立足于實際等問題普遍存在,忽視或不重視大學生對于權利履行、利益維護等方面的正常需要。同時,大學生青年由于缺乏正確的、切實的思想在教育引導,所以誠信缺失、個人主義等現象嚴重。長此以往在大學生中形成了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喜歡,甚至排斥的消極情緒。在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設置方面,由于教育的出發點立足于社會需要的角度,所以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集中于迎合社會的需求和塑造相對統一的價值觀念。對于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和自身的興趣關注較少。總而言之教學內容的編排應滿足大學生青年的內在需要,在科學性、合理性和政治性相互協調統一的前提下進行排布,以此來更好的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從而在實踐的意義層面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生活、學習和未來工作中的影響力和作用力。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的實踐路徑
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為本”實踐中的實際情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結合實際進行思考,不斷探索,充分把握“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真內涵,探尋大學生“以人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實踐路徑,以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和諧發展。
1、“灌輸”與“對話”相結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灌輸的理念并沒有過時,只是時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馬克思曾說:“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列寧也曾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一貫重視思想灌輸理論,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也證明了“灌輸”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當然,在實施“灌輸”過程中需要根據對象、內容、任務等客觀實際,根據學生現有的道德認知水平,將“灌輸”與“對話”并用,可以達到應有的效果。需要說明的是,灌輸并不是外界的“硬灌”,而是外在灌輸與內在自覺接受的統一,如此,“不但沒有強迫人們接受某種思想的意思,反而是強調和重視受教育者的主動性、自覺性”。引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幫助他們自覺的用理論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使之能夠以主體的姿態積極參與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實踐中來。
2、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關注度
大學生是實實在在、現實的個體,只有學習的理論能夠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才會最大限度的引起他們的關注度,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理論的講授只有與實際問題相結合,通過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保證理論教育的效果。鄧小平說過,學馬列“要管用”是要結合大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或者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來向學生傳授有關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因此,只有在講授的過程中,將純粹抽象的理論內容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才能滿足受教育者的愿望或需求,真正將講授的內容消化。
3、學校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
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育的目的是為了達到“不教育”。在實施學校教育的同時,可以通過引導學生以各種方式進行自我教育,如開展自主學習理論知識活動、座談會、民主生活會、辯論賽等方法。通過自我教育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作用,有利于強化受教育者自我意識的,使受教育者能自覺地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當然,自我教育的實施離不開學校教育。自我教育絕不是單純的、孤獨的個體學習行為,它無時無刻不受著教育者的引導影響。一方面,人的主體性從自在、自然到自覺、自為,不是自己自然產生的,而是在學校教育的啟發下完成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完成個人思想意識與社會所要求的思想意識之間的不適應向相適應的轉變過程,自我教育的成果也必然需要社會的檢驗,通過社會教育來進行修正。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以人為本”理念,必須將自我教育與學校教育結合起來,互為動力相互促進,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作者:王秀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