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學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生態環境的變遷及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目前經濟的發展方向顯然已是全球化。這也給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大影響。經濟全球化使國際間的頻繁交流對大學生不利的方面體現為:.國內人均GDP、以及各種社會福利等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造成部分人只談經濟利益、不談社會價值的認知取向,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馬列主義、思想與鄧小平理論產生懷疑甚至反對的情緒,無法對基本的價值進行判斷;對社會主義集體觀念越來越淡漠、缺乏愛國主義思想和愛心等美德、奉行“一切向錢看”的原則、受到一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侵蝕;產生迷茫感與挫敗感,喪失對積極生活方式的向往與追求。尼·布勒馬曾說“:只有心中有一個堅定的、值得你為之做出最大努力的目標,才有可能期待自己在精神上和道德上達到一定的高度。”但目前很多大學生正是缺乏目標,不斷進取的動力更是無從談起。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把大學生塑造成崇高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現實是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一目標想背離的。在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社會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現實環境中,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變得更難實現。
我們要意識到,大學生的一切問題,其根源在于社會,而不能在學生身上去尋找問題的終極原因。高職思想政治教育要獲得最佳效果,應當從“人”這個最本質的個體出發來研究,尊重個體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生命和尊嚴,倡導個體的自由和發展,“以人為本”。以高職大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生態學視角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以人為本”的指導下,朝著真正人性方向塑造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人”進而達到改造社會,實現與社會發展相和諧的價值選擇,最終達到可持續發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完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生態學角度設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采用教育模式,完善管理制度,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實施個性化教學,形成靈活多樣的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實現多樣化的培養目標。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貫穿學生整個大學生涯的任務。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礎是避免新生出現迷茫、不知所措、隨波逐流,幫助和引導新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興趣、性格以及對未來的發展目標等進行合理的“自我定位”,確立自身在大學期間及未來人生發展中學習、生活、工作的“生態位”。(生態位是生態學最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即在生物社群中,每一個物種在生物社群中處于特定的地位)
“適者生存”是要在工作中不斷灌輸給學生的自然選擇的法則。生態系統是不斷變化的。就人類社會生態系統而言,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會有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主導作用。“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做人”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四大學習支柱。在這一標準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技能和素質以適應社會,適應環境的變化;我們甚至可以努力改善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優化、拓展發展空間,以更有利于自身的發展。在生態系統中,個體必須向系統汲取營養才能生存,同時系統也要有足夠的養分可提供。
在生態視角下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學生就是個體。傳統的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學習情緒不高,受益甚微。今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應更加開放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實踐活動,與社會緊密結合。讓大學生走出校門,讓他們接觸自然、社會,參與社會活動,通過他們的親身經歷,去體驗生活,去感受社會,培養學生愛國熱情、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系統提供養分的方式還可擴展為:邀請社會精英和成功人士做演講或聘為兼職教師,與大學生進行零距離地接觸和交流,讓大學生們分享他們成功的經驗,鼓勵大學生健康向上、積極進取。
高職思想政治教育中最易被忽略也是最薄弱的環節是教育者和家長缺少溝通、協調。理由或者理解為借口往往是學生遠離家鄉,聯系不便,或者是代溝問題,相互間一般都很少進行思想上的溝通,致使家長對學生的生活、學習及思想的情況了解甚少。研究表明,學校、家庭定期或經常互動,形成聯盟,教師、家長雙向溝通交流,對大學生思想的成長和發展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或家庭單獨作用的影響。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現代通訊技術、網絡技術與家長溝通,將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無法估量的益處。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不依靠社會這個大生態環境而產生和發展,更不能脫離出來而存在,所以社會這個大生態系統更不容忽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社會的教育資源,要積極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博物館、展覽館等進行“合作、共建”等,充分發揮專業展館教育資源的優勢,為大學生提供生動的社會實踐課堂,豐富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內涵。還要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等。
總之,當前高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適應社會生態形勢發展的需要,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優化教育環境,堅持以人為本,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作者:婁春誼 李坤 魯梁 單位:秦皇島職業技術學院